保罗·马尔登《莫伊沙砾》中的文化身份重建

2016-11-07 11:29何力
文教资料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身份保罗

何力

摘    要: 《莫伊沙砾》是当代著名的爱尔兰诗人保罗·马尔登的代表诗集之一。保罗·马尔登作为族裔散居的爱尔兰诗人,他对故土的怀恋与对自身民族身份的困惑,促使他用诗行跨越历史的禁锢,重新定义与建构他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 保罗·马尔登    《莫伊沙砾》    族裔散居    文化身份

保罗·马尔登被誉为继希尼之后最杰出的当代爱尔兰诗人,他出生于北爱尔兰,民族身份问题是其诗歌作品中长期关注的焦点。从其早期诗歌对身份的困惑到后期诗歌中飞散性身份的认知,身份问题一以贯之。这位爱尔兰诗人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还很陌生,但在西方世界,他享誉内外。谢默斯·希尼曾称赞他为“爱尔兰多年来最有前途的诗人”。自197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新气象》以来,至今已出版了二十多部诗集,获得了包括普利策诗歌奖、T.S.艾略特奖等殊荣。

他的多数当代诗歌均以抽象的方式表达内心的诉求,《莫伊沙砾》创作于2002年,这是他的第九部诗集,里面有再现复杂现实与情感的交织,给读者展现的是崎岖迷人的画面。在这部诗集中,他试图用诗行描绘他的“爱尔兰性”与自己美国生活的文化碰撞。正是处于这样的多重文化身份的困惑中,他才发现超越自身文化身份的重要性。

一、爱尔兰文化身份重建的内涵

英语diaspora,汉译为“飞散”(亦作“族裔散居”),是现代西方学术界流行的术语之一。现代意义上的“飞散者”,泛指在家园以外生活而又割不断与家园文化种种联系的人,保罗·马尔登作为身处异国的爱尔兰诗人,其本身具有杂合的文化背景,飞散视角将会完美地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民族身份和文化的认同观。在莫伊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源泉。爱尔兰诗人着力描写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方面是他们对于家乡美丽风貌的热爱,出于对家乡的回想,然而不断的战火与纷争,令他们痛恨现实的残酷,向往平和宁静的自然,这也成为他们创作的动机。北爱尔兰这片土地上历史的过往,北爱尔兰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对当代爱尔兰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国家分裂,文化冲突和宗教的相互矛盾,当代爱尔兰诗人困惑,心灵受到伤害,不得不对历史的困境做出反应。在这样的语境中,生命的肉体和社会历史存在紧密地结合,个人叙事与公共叙事在诗中缠绕衍生。在恐怖的政治空间之下,诗歌作为一种武器来控诉政治的暴力,承载生者的伤害。

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它涉及族群和个体的自我界定。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动态的构造,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建构是密切相关的,在认同中建构,在建构的同时确立新的认同。历史的记忆层面和现实的社会层面会影响文化身份的建构。在马尔登的诗集里,探寻和重构爱尔兰身份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核心主题。历史上,殖民主义者从领土和文化上对爱尔兰进行征服。在宗主国的文化强势下,爱尔兰被他者化,似乎整个民族都失语了,也就失去了爱尔兰性。因此,对诗人来说爱尔兰身份的重建迫在眉睫。在马尔登的早期诗歌作品中,处处展现对故土的依恋与记忆表征,都体现了他渴望重构自我身份的意愿。

二、《莫伊沙砾》中文化身份重建

1951年,保罗·马尔登出生在北爱尔兰阿尔马郡一个叫做莫伊的小乡村。家乡的风土人情,传统语言与文化为他以后一生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无穷的元素。莫伊这个小乡村,成为他诗歌的一个凝聚中心。2003年他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这一部诗集,就是《莫伊沙砾》。作为爱尔兰诗人,民族性是他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历史上北爱尔兰领土归属、政治冲突与宗教矛盾都以某种意象的形式在爱尔兰诗人的诗歌中反复呈现。在马尔登早期的诗歌里,这种民族性主题的表达尤为强烈而直接,但这种沉重的主题与恢宏的场景,在马尔登写来,却是从小处和细节着手,这是他处理诗歌主题惯常的个人风格,更能唤醒民族意识的复苏,引起民族情感的共鸣。

在《莫伊沙砾》这部诗集的第一首诗“艰难的行驶”里,他再现了之前的创作意识,没有采用诗歌惯常的善于表达外部情感的五音步诗行,而是用擅长的十四行四音步形式,以韵律和节拍形成诗歌的音乐感,用熟悉的用词挖掘其深层次蕴涵。他描绘了一次自己在爱尔兰乡村开车的经历,首先是埋藏在心里的家乡多年磨难的叙述,然后把自己的视野放置到外部更广大的世界,最后延伸到对未来的遐想。在这样的旅程中超越了自我身份的禁锢,重新置放自己。诗中这样描绘:

背靠着墙

一只脚搭在车门上

我的肩靠在了车轮

车将驶过塞斯基诺尔

耳朵着了地

脖子触及了障碍物

想去处理伤口

在贝尔里克或是贝拉那里克

脚尖浸入水中

嗅寻麻烦的气息

寻视未来的方向

我愿穿越德里方博

还有邓纳马纳和巴利拉斯瑞,

伤口永远绿着

诗句的语言也许难以理解,用抽象的意境赋予意指的具象。里面提到了伤口,其代表诗人受伤的意识,并作为他诗歌美学的中心。这必然引起读者的思考——伤口在哪呢,是怎么引起的呢,是心理的伤害还是历史的伤痛,还是两者兼有,这都引起了读者的深刻的思考。一开始读这首短诗,读者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马尔登把这次爱尔兰普通的旅程看成是“艰难的行驶”呢。实际上,作为一个敏锐的诗人,在这次车程中,作者亲身感受到的是家乡因为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冲突和战火,而在诗中提及这几个地区都是纷争非常严重,旅程的终点是德里,这里既是诗人的出生地又是爱尔兰斗争的中心。

在诗的前三节,诗人留下了一些伏笔让大家担忧爱尔兰的现状。背靠着的墙不是他家乡普通的强,实际是矛盾双方之间的隔阂。第二诗节“想去处理伤口,在贝尔里克或是贝拉那里克”,这里的伤口暗指爱尔兰多年的纷争与人员伤亡,这些就像是让马尔登感受到自己的伤口那么痛。在家乡的土地上,这次艰难的行程中,诗人责任感强烈,对自我身份同时感到困惑,那么旅程对他来说是多么严酷的一次心理折磨。但如果我们从细节着手,从第三诗节会发现诗人的宽慰与开放的思维。“寻视未来的方向”,尽管他处于地域上的族裔散居,但是他不再对身份感到疑惑,因为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切都会好起来,就如同最末的诗节说阐释的那样“伤口永远绿着”。伤口本来会变红,但是马尔登坚持强调它会是绿的,是因为绿色是和平的象征。他终将相信爱尔兰——他的故土的未来是光明的,他也确信自己和北爱尔兰也终会跨越身份的危机。

马尔登近期的诗歌已不像其早期作品民族主义情绪那么强烈,虽仍然有对家乡的怀恋,对自我民族身份的追求,但视域已经突破爱尔兰有限的地域禁锢,能够反思整个人类的历史与现状,表达对全人类的普适关切。

诗歌抒情性得到衍生,里面的主题似乎是为马尔登量身定做。他对莫伊这个饱含他童年回忆的地方,充满深厚的感情。语言是文化与历史的主要传承工具,他用英语讲述着爱尔兰的传统:

金黄的外壳也会衰败

宝石般的果汁产生压力而喷溅

光影斑驳

让我的灵魂去梦想它内在的影像

暴力在水果的伊甸园里呈现,他的诗作审视了实用主义和美学的道德本性。其诗歌的主题多关注民族性及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融合,诗人也很注重诗歌文本和语言的选择,在诗歌美学上有更复杂的追求。在《菠萝与石榴》里,由手雷联想到石榴,它们是同根词。通过这样的文字同根安排,让童年吃菠萝的这个经历和世界和平的政治历史联系起来。吃菠萝的满足感代表的是个人的私欲,但是又不是仅限于个人本身,个人的欲望总是和政治本身连接在一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吃菠萝的小事与战争和平这样宏大的叙事进行同位建构,从而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菠萝”作为一种表征,在诗里它没有被剥开,从马尔登自身经历来看,菠萝代表着富足,然后没有拨开,说明富足的本质没有被开发,爱尔兰这片土地仍然贫瘠穷困,菠萝没有吃到,这其中的延意透露一种不确定性。本诗主题宏大,用日常的小事物展现这样特殊的意象,语言平实朴素,通过隐喻、暗语让意义产生层递,以小见大。诗中典故多与爱尔兰风土文化、历史宗教相关,体现了一种智识,在他的诗歌里,用满足于情感的叙事,从而再现事实与经验,或者采用通过奇妙的隐喻或暗示,用感知与想象的宏大描写,打开语言直面的意义,挖掘其中更抽象的诗意空间。

诗人在北爱尔兰历史足迹上前行,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是对过往的民族苦难与遭遇的见证,而且是用诗歌承载时代之重,还要在这些磨难之中,寻求超越历史,实现对生命的救赎。诗人在这本诗集的另一首诗《郑重的对谈》(The Grand Conversation)中曾直接地表达出这样的意愿:

像我们已经重构了过去那样

我们也许能建构未来

诗人以前在家乡吃菠萝的这个经历,当下,也就是暗示要克服自我私欲,努力化解民族矛盾、宗教冲突。诗人没有回避过去,也没有沉浸在过去的黑暗中,而是积极地展望未来。他放逐情感,平静叙事,从而超越文本,表达对国家时刻的使命感,通过诗歌这一种非政治载体形式重构民族身份。

三、结语

保罗·马尔登的《莫伊沙砾》呈现了他的“背井离乡”和“重寻方向”的创作主题。诗集文字技巧精妙、晦涩难懂,源于他对爱尔兰诗人乔伊斯的热爱,他自身的双重身份使他的诗歌把爱尔兰本土文化和英国诗歌形式完美地结合。多重的身份与经历,使他对民族感情与民族身份的描写存在于他的诗行里,并且超越了狭义的民族主义和单纯的地域诗歌的局限性,在更广阔的视域里寻求自我身份与民族命运的认同。

参考文献:

[1]Paul Muldoon.Moy Sand And Gravel[M].New York:Farrar Strausand Giroux,2002.

[2]王希茜,李新德.守望故园——保罗·马尔登诗集《莫伊沙砾》评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22-24.

[3]王宁.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问题[J].外国文学,1999,(4):48-51.

基金:2014年川北医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项目——“飞散视域下的爱尔兰诗人保罗·马尔登诗歌研究”(课题编号:CBY14-B-ZD05)

猜你喜欢
文化身份保罗
简约而不简单的画像——保罗·迪昂
保罗·艾伦绝不只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
纪念与致敬 CP3 XI 克里斯·保罗 CHRIS PAUL
特定历史时期外籍译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
参考译文
寻觅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