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浙江省创业板上市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 威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5)
在知识经济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研发活动已逐步演变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近几年即使稳步增长,但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文在了解浙江省创业板上市企业研发投入现状的基础之上,初步得出5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以浙江省创业板上市企业2009-2013年的114个数据为样本,以各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为数据来源,对这些影响因素实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企业所处行业与研发投入正线性相关,内部现金流、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存在非线性关系。
研发投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在2012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发投入的多少与创新能力的强弱密不可分。从国家角度来说,我国想要走向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优化研发环境,提高研发投入产出,从而带来经济效益。从企业角度来说,作为研发活动的主体,其核心竞争力越发偏向于研发能力,研发投入的多少与产出效果已逐渐成为衡量企业活力和潜在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
创业板作为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中举足轻重。目前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特征: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与主板市场上市企业相比较小,经营业绩亦不突出,但其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大部分主营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有这样一项,研发经费投入总额与营业收入总额之比最少不得低于3%,可以看出研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极为重要。创业板已演变为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强劲力量。因此,研究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创业板的研发投入,各个因素是如何影响研发投入的以及不同因素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有哪些不同,可以为企业合理确定研发投入的金额,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调整各因素的比重以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提供决策依据,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优势。
浙江省创业板上市企业处于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一个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生代主力军。截至2015年年初,浙江地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共265家,其中包括了39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占浙江上市企业总数的15%,占全国创业板10%,位居第五名,前四名分别为广东、北京、深圳、江苏。可见,浙江创业版上市企业已成为全国创业板市场中不容忽视的强劲力量。在浙江创业板上市的39家企业中,共包括信息技术、电子、金属材料、机械仪表等九大门类。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有31家,占浙江创业板的79%。浙江所有创业板上市企业总资产均值达14.6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06%,平均利润率为26.23%。正因为浙江创业板企业在我国投资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中又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必然要求更多的研发投入,因而分析其研发投入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近几年数据的观测,可以发现浙江省创业板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总体存在以下特征:①研发投入强度处于我国中上等水平,但与发达国家此类指标的差距很大;②总体研发投入呈逐年增长态势;③不同企业间研发投入相差悬殊,差距过大。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留存收益和折旧共同构成了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由于其资本成本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强、来源相对原始、企业可自主进行控制,因此进行研发活动时应将内源融资作为第一考虑,所以本文作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一:企业内部现金流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
企业规模的不同将直接导致研发投入的不尽相同。大规模企业更易具备研发所需的人力、财力资源,同时由于研发活动耗时长、风险大,其防范风险的能力强于小企业,更可能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大规模企业更具备从研发活动中获得更高收益的能力,所以本文作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二: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
企业所处行业可分为两类: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与传统产业(如制鞋、制衣采掘机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的结果,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研发投入有相当大的差距。高科技产业需要创新能力,而研发活动为创新能力提供直接源泉,所以本文作出第三个假设。
假设三:高新技术产业比传统企业需要更高的研发投入。
为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的股东和管理层的目标不一致的现象,企业通常会采用高管持股的方式,将管理层与所有者相捆绑,以期达到利益一致性,迫使管理层能够从企业长远利益考虑来进行研发决策,那些对短期盈利产生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看来是益于企业发展的研发投入,便不会被放弃,所以本文作出第四个假设。
假设四:高管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
政府补助促进了企业投入资源进行研发活动的信心,企业会根据国家主导的主流趋势增加研发投入,所以本文作出第五个假设。
假设五: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
在研究影响研发投入的因素这一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有关的自变量有多个,因此一个因变量Y要用多个自变量联合进行估计,才能得出比较满意的结果。在此,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描述研发投入这一因变量与上述五个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数学模型如下:
式中:ε是随机项,服从正态分布N(0,σ2)。b0,b1,b2,b3,b4,b5为未知参数,b0为常数项,bj为Y对Xj(j=1,2,3,4,5)的回归系数,表示各变量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程度。
各变量定义如下。
(1)因变量:研发投入。本文选用各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金额作为因变量。
(2)自变量。①内部现金流:用企业的累计折旧、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之和来衡量内部现金流的多少。②企业规模:采用资产总额作为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③企业所处行业:采用设置虚拟变量的方法。若企业所处行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则虚拟变量取值为1,若企业属于传统行业,则虚拟变量取值为0。④高管持股比例:通过企业披露的高管所持股份数/公司股份总额得到。⑤政府补助:政府补助金额可通过企业业绩报告中的“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及金额”得到。
本文初步选取的样本企业为2009-2013年在深交所上市的所有浙江创业板公司,共39家。随后,在剔除了ST公司、*ST公司和无法获得所需变量数据的公司后,共计统计了36家公司的114个样本。
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大智慧、巨潮资讯网和金融界。
4.1结论
(1)内部现金流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非线性关系。当企业内部现金流充足时,可以提供活动所需的各类资源,也为研发的成功带来更大的可能性。内部现金流短缺时,管理者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营活动以避免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而此时不会过多关注研发活动。由于二者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内部现金流的增加不会带来研发投入的成比例增长,应正确认识二者关系的度。
(2)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为线性关系。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很大,大规模企业通常在经营活动中表现优异且稳定,因而更乐于关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来稳固现有地位,这些企业通常拥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和研发设备,他们极为关注企业产品、服务或管理机制的研究。而小规模企业专注于保持现有产品的成长性,没有精力进行研究或开发,即使意识到研发活动的重要性,也会由于缺乏条件而被迫遏制。
(3)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高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面对的消费者更追求产品的创新性,消费者需求变化快,这使这些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这一切都迫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走在行业前列。传统产业相较而言对创新性要求不高,R&D自然小于高新技术产业。
(4)高管持股比例与研发投入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与目前我国的股权激励政策还不成熟有很大关系。理论上讲,为使管理者站在所有者角度进行决策,企业会授予高管一定数量的股份,使其尽力为企业服务。但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来看,这一激励方法并未完全付诸实施,仅从分析的114份样本中便可见一般。由于大多数企业不存在高管持股,因此也很难探究高管持股比例对研发投入的作用程度如何。
(5)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非线性关系。政府补助引导了企业进行研发的方向,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也一并解决了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政府补助正向促进了研发投入。但应注意二者并非绝对的线性相关,研发投入并不是随着政府补助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而是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
4.2建议
针对浙江省创业板上市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2.1建立研发投入专项资金
企业为保障R&D活动顺利进行,必须留有足够的财力补给,避免拥有良好的研发能力却因缺乏资金导致夭折。企业应留拨一定数量的资金专用于研发投入,在缺乏合适的研发项目时,这些资金可用来进行短期投资或存放银行,待有合适机会时便可投放于研发活动,以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4.2.2积极鼓励、引导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活动
想要鼓励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活动,政府可以发布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大规模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为其相关活动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鼓励大规模企业建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并定期考察其研发活动进展情况及效率;将研发投入指标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一项内容,使其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直接挂钩。
4.2.3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中坚力量,对研发活动有极强的需求,政府应利用这一产业特征,调动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鼓励这一产业内部的良性竞争和行业内互动交流,使某些资源实现共享;加强针对这一产业的优惠政策,降低进入门槛,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创新科技的浪潮中来;政府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积极扶持我国的高科技产业。
4.2.4建立健全股权激励制度
由于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道德风险”,股权激励作为平衡二者间矛盾的方式逐渐被企业所接受。为此,要增强研发投入,企业应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已建立的企业应结合这一制度实际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校正。高管持有的股权越多,越可能站在企业的角度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可将研发投入作为衡量高管业绩的一项标准,促使管理者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
4.2.5增加政府的研发投入补助
由于政府补助会正向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为此政府应评估各企业的研发能力,对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增加政府补助,并可将某些补助指定用途,让其专用于研发投入,这对增强企业的研发投入亦是一项有利措施。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19
F275
A
1673-0194(2016)20-0030-01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