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晏亚红
摘要:该文从商南种苗生产现状分析为切入点,简要总结了该县种苗生产基本情况,针对该县种苗工作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生产;对策;商南
为扎实推进商南林木种苗产业,加快商南林业生态建设,笔者利用工作之余,对全县林木种苗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商南实情提出了几点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1 种苗生产现状
1.1 育苗基地
历届商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始终把林木种苗培育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基础性工作来抓,有力推动了全县林木种苗工作的健康稳定科学有序开展。到2015年底,全县共有苗圃26处,总面积56.69 hm2,其中国有苗圃10处(包括林业系统苗圃5处,非林业系统苗圃5处),面积31 hm2。个体苗圃16处,面积25.69 hm2。全县年产苗量1823万株,其中国有苗圃1015万株、个体苗圃808万株,能够满足全县造林绿化需要。随着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在国有苗圃中基本形成了以双山林场苗圃为龙头的侧柏、银杏、香樟等绿化树种育苗基地;以三角池林场苗圃为主的油茶、核桃等经济树种育苗基地。
1.2 育种基地
为培育量足质优的林木种子,商南县在没有专项扶持资金的情况下自建了一批林木种子繁育基地。截至2015年,全县共自建采种基地1004 hm2,其中栓皮栎种子园300 hm2,油松母树林132 hm2,刺槐采种基地40 hm2,侧柏采种基地12 hm2,核桃采种基地200 hm2,板栗采种基地300 hm2,山茱萸采种基地20 hm2,全县储备种子总量15.2万kg,含良种12.3万kg。
2 存在主要问题
2.1 种苗培育与市场需求不协调
最突出的问题是实生苗多于嫁接苗,小径级苗木多于大径级苗木。主要原因是嫁接育苗难度大,苗木培育成本高,加之,群众普遍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造成大部分育苗户都以培育短期的实生苗、小径级苗为主,良种嫁接苗供不应求,大径级苗木更为紧缺。
2.2 种苗市场监管不力,乱引滥育屡禁不止
由于商南县没有种苗工作站,也没有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专设机构,更没有种苗质量专职监测人员,致使部分批次种苗没有经过种苗监督部门鉴定就调进商南,致使假良种苗、次等苗流入商南种苗市场,扰乱了商南种苗市场秩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2.3 科技服务滞后,苗圃集约化程度低
由于没有建立专一育苗技术服务队伍,在育苗季节群众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育苗技术和技能,育苗全凭自己看书读报和实践摸索,因此,群众育苗面积较小,只有几亩甚至几分地,10亩以上面积很少见到,更谈不上规模育苗、规模经营,苗圃集约化程度很低。
3 发展对策
3.1 理清发展思路
种苗生产要随着国家生态建设战略中心的转移和商南县生态建设任务而调整,否则,难以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商南县“十三五”林业生态建设种苗需求,今后种苗生产要以提高种苗质量为中心,按照国家生态建设战略调整和市场发展需求,确定种苗的经营品种、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大力培育良种壮苗,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科技服务体系、市场信息体系、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推进商南林木种苗产业的现代化、基地化和产业化,为商南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合格种苗。
3.2 发挥行业优势,培育名优种苗
结合商南实情,组建种苗工作站或林木种苗培育协会,发挥行业优势,以服务商南林业重点工程为目标,定向培育商南乃至周边地区生态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各种名优种苗。及时收集适生的各种珍稀树种种质资源,建立各种经济树种的优良品种种质资源库,采用新技术培育名优种苗,不断扩大和丰富商南林木种苗资源。
3.3 推行订单合同育苗
为推动种苗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应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重点区域绿化等工程部分资金用于林木苗木定向培育,在造林前一年度落实苗木培育计划。对承担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单位,要根据林业生态工程总体任务,提前与育苗单位签订苗木培育合同,推行定向育苗、定向供应机制,确保苗木培育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相衔接。
3.4 建立完善种苗培育补偿机制
商南现有35万亩宜林荒山、15万亩退耕地、40万亩疏林地,造林任务重,需苗量大,需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性强制手段,充分体现造林与育苗之间的计划性。省市县应投入部分专项资金,对林木苗木培育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确保主要造林树种种苗生产稳定、量足有余。
3.5 制定竞争机制,鼓励全民参与
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林木种苗产业建设,采取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投资种苗生产。充分调动有能力的群众、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的培育和管理。同时,要保护种苗经营户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经营种苗行为,统一市场管理,为各类种苗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