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乃忠
摘要:在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模式下,比较施用常规复混(合)肥等养分量缓释肥(无机包裹缓释肥)、减养分量缓释肥(90%施肥量)条件下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为控制夏玉米生产中过量施肥、缓释肥施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夏玉米;缓释肥;无机包裹;生长发育;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试验于2015年6月-9月安排在河南虞城县大侯乡永欣家庭农场,供试土壤类型为潮土,质地为两合土,高产田,肥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属虞城县高标准粮田,耕层土壤养分:有机质19.9 g/kg、全氮0.92 g/kg、有效磷14.6 mg/kg、速效钾101 mg/kg、pH7.7(水土比2.5:1)。前茬作物小麦,亩产520 kg。供试作物玉米,品种为豫安3号,供试缓释肥料“无机包裹缓释肥”(N-P2O5-K2O:24-12-10)由济南乐喜施肥料有限公司生产,供试常规肥料“复混肥”(N-P2O5-K2O:30-5-5)由商丘市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供试常规肥料尿素(N:46%)由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研究方法
本试验采取大区对比设计,设3个处理,不设重复。
处理1(对照田):常规复混肥+追施尿素,面积302 m2;
处理2(示范田):无机包裹缓释肥,面积302 m2;
处理3(示范田):处理2的90%肥料用量,面积302 m2。示范设计见表1:
研究在当地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施肥为:玉米机械播种时,种肥异位同播30-5-5复混肥每亩底施40 kg,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 15.2 kg。示范田玉米6月16日播种,每处理8行,等行距播种,行距0.6 m,行长63 m,处理之间间隔1.2 m,7月2日间定苗,每亩留苗4400株,播种时按设计要求施入底肥,处理1(对照)于7月23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玉米9月28日收获。收获时各处理随机选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单行连续采集10株(地上部分)进行考种。示范除按方案要求的施肥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玉米田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动态及抗性表现
玉米2015年6月16日播种,9月28日收获,生育期104天。各处理病害主要是锈病,8月中旬以前长势旺盛,8月下旬开始发生锈病,蔓延快,程度较重,病株率100%,单株病叶绿100%;有零星的大、小斑病、粒腐病发生,授粉良好,秃尖小,玉米锈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2.2 气象因素影响及评价
2015年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累计降雨25.4 mm,较常年同期67.1 mm偏少41.7 mm。此期土壤墒情差,不利于玉米播种和出苗,播种后需浇水补墒。
6月下旬至7月上旬,玉米苗期,累计降雨123.3 mm,较常年同期81.6 mm偏多41.7 mm。日平均气温24.0℃,较常年同期26.3℃偏低2.3℃。日照时数97.4 h,较常年同期137.5 h少40.1 h。此期墒情充足、温度适宜,促使玉米苗期快速生长。
7月中、下旬,玉米拔节期,累计降雨69.2 mm,较常年同期129.8 mm偏少60.6 mm。日平均气温26.8℃,较常年同期27.2℃偏低0.4℃。日照时数148.3 h,较常年同期142.2 h偏多6.1 h。此期降水较少,温度适宜,光照度充足,苗期生长健壮,搭好了丰产架子。7月31日遇强降水,并伴有5-6级大风,玉米倒伏严重,虽然3天后自然恢复,但茎基部有弯曲,影响通风授光,促使病害大发生,对后期产量有一定影响。
8月上旬,抽穗、吐丝授粉期,累计降雨24.5 mm,较常年同期41.8 mm少17.3 mm。日平均气温27.2℃,较常年同期27.3℃偏高0.1℃。日照时数80.8 h,较常年同期72.3 h多8.5 h。此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授粉和光合物质的积累。
8月中旬,灌浆期,累计降雨7.5 mm,较常年同期52.0 mm少44.5 mm。减少86%。日平均气温25.4℃,较常年同期26.0偏低0.6℃。日照时数48.9 h,较常年68.6 h少19.7 h,减少29%。此期墒情变差,光照不足,不利于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积累。
8月下旬,灌浆期,累计降雨37.7 mm,较常年同期38.8 mm少1.1 mm。日平均气温23.5℃,较常年同期24.6℃偏低1.1℃。日照时数90.2 h,较常年73.2 h多17 h。此期墒情适宜,田间湿度大,气温高,加上通风不良,锈病发生发展迅速。
9月上、中旬,灌浆期至乳熟期,累计降雨35.4 mm,较常年同期54.6 mm少19.2 mm。日平均气温20.8℃,与常年同期22.0℃偏低1.2℃。日照时数127.3 h,较常年127.4 h偏少0.1 h。此期墒情较差,虽然温度适宜,光照充足,但由于锈病偏重发生,病株率达100%,单株病叶绿达100%,影响了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及积累。玉米早衰,灌浆时间短,千粒重241 g,比正常千粒重350 g低109 g,减少31%。
9月下旬,成熟收获期,累计降雨1.5 mm,较常年同期18.6 mm少17.1 mm。日平均气温21.2℃,与常年同期19.1℃偏高2.1℃。日照时数38.4 h,较常年68.4 h偏少30 h。此期雨水少,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2.3 产量表现(见表2)
由表3可以看出:
亩产值:缓释肥区>90%用量缓释肥区>常规区;
施肥总投入:常规区>缓释肥区>90%用量缓释肥区;
亩收益 :缓释肥区>90%用量缓释肥区>常规区;
产投比:90%用量缓释肥区>缓释肥区>常规区;
按虞城县今年玉米收购均价1.70元/kg计算,常规区亩产值739.5元;缓释肥区亩产值778.8元,比对照增加产值39.3元;90%用量缓释肥区亩产值757.0元,比对照增加产值17.5元;缓释肥区与90%用量缓释肥区相比,亩产值增加21.8元。
2.5 增产原因分析
常规施肥区,前期养分过量,玉米苗期需肥量较少,在短期内不能完全吸收,造成大量的养分蓄积在土壤中,造成下雨流失、渗入地下或土壤固定,肥料利用率较低;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虽符合玉米高产的需肥特点,但增加了人力劳动,增加了生产成本。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缺乏,再加上天气炎热,造成用工费用高,高龄劳动力追肥粗放,造成肥料利用率较低,收益下降。
缓释肥区有效地控制了养分的释放和分解速度,一次基施可基本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增产效果十分显著,适合当前农业生产对轻简化栽培的要求。在黄潮土类型条件下与常规区相比,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无明显增加,但由于肥力持久均匀,千粒重增加明显,说明灌浆速度大于常规施肥区,如果没有锈病的危害,缓释肥区的增产效果会更加明显。
90%用量缓释肥区,与常规区相比,穗粒数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增加明显,其原因主要是:有效地控制了养分的释放和分解速度,后期不脱肥;与100%用量缓释肥区相比,穗粒数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弱有下降,减产不明显,效益相当。其原因主要是:缓释肥有效地控制了养分的释放和分解速度,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肥不减产,这完全符合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确保粮食不减产”的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 坤. 控释肥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D]. 南京林业大学,2010.
[2] 赵 斌. 不同控释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D]. 山东农业大学,2007.
[3] 胡恒宇. 控释肥和深松对玉米氮水利用、生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山东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