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与脱毒技术应用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脱毒中心从20世纪末开始,连续从全国各地搜集优质地黄品种和品系,如北京1号、北京2号、北京3号、河南85-5、金状元等,在无菌实验室对地黄茎尖进行诱导培养获得脱毒苗。再将脱毒苗移栽大田生产脱毒地黄原种,可扩繁使用2~3年。河南省孟州市2000—2002年引进脱毒地黄试验示范,2003年以来推广种植,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增产效果。种植的地黄表现出生长势强、叶色浓绿、耐旱耐寒、抗病性强、块茎膨大快等特点,比未脱毒的相同品种增产11.6%~28.1%,且高品级生地黄约占30.7%,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目前,河南省农科院脱毒中心、温县农科所等单位也进行地黄脱毒技术研究,主导品种或品系有北京1号、北京3号、京九(03-2)、金皇后、85-5、红薯王。
二、选地与施基肥
选择土壤结构疏松、地势平坦向阳、肥力中上等、排灌良好的中性至微碱性沙壤土、轻壤土或中壤土。不能与花生、马铃薯、西瓜、棉花等作物连作。每亩施优质烘干鸡粪250公斤或农家肥25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60公斤,硼砂、硫酸锌各1~2公斤。微酸性土壤可施生石灰3~5公斤。施基肥后深耕土壤30厘米,每亩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公斤和5%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撒犁垡头,耙细,再做成高25厘米、宽50~60厘米的高垄。
三、适期播种
要求5厘米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早春覆膜栽培于3月中下旬栽种,露地栽培于4月上中旬栽种。选新鲜、无病、直径1~2厘米的块根,截成3厘米长的小段,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蘸催芽后起垄种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亩种植8000~10000穴,栽后覆土厚3~4厘米,压实后轻浇水。
四、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
地黄栽种后,封闭除草。每亩用72%新都尔乳油20~30毫升兑水40公斤均匀喷洒地面,覆膜并压紧压实;露地栽培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可在苗后每亩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40~6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洒;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田,可在杂草3叶前每亩用20%百草枯水剂20毫升兑水25公斤均匀喷洒杂草茎叶。
2.苗期管理
覆膜地黄出苗后及时放苗压土、间苗、补苗,做到一穴一苗。苗期每亩施尿素8~10公斤,8月进入块根膨大期,每亩追施复合肥25~30公斤,趁墒追施或肥后及时浇水。还可冲施或喷施生物螯合肥,促进地黄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抗逆能力。在块根增重后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交替混用纯品磷酸二氢钾、绿色生机、芸苔素内酯、丰元等,防止植株早衰,促进地下块根迅速膨大。地黄生长中后期正值雨季,必须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大水漫灌出现烂根死棵现象。
五、病虫害防治
1.病毒病
病毒病又称花叶病,主要由昆虫传播,4月下旬始发,5—6月发病严重。应注意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类害虫,切断传播途径。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混合10%菌毒清水剂或3.85%病毒立清水剂喷雾防治。
2.茎腐病
茎腐病于5月始发,6—7月发病严重。发病初期用80%乙蒜素乳油3000~4000倍液,或18%保治达乳油、3%广枯灵水剂1500~2000倍液,混合0.01%芸苔素内酯4000~5000倍液喷雾或灌根。病死植株要及时清理出田。
3.斑枯病、叶枯病及轮纹病
3种病害均危害叶部,6月中旬发生,7—8月发病严重。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0.5%施特灵水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洒防治。
4.红蜘蛛、黄蜘蛛、白蜘蛛
3种害虫是为害地黄的主要害虫,6—7月天气干旱时易大面积发生,可用2%阿维菌素乳油混合5%噻螨酮乳油4000~5000倍液防治。
5.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是较难防治的害虫,应加强测报于3龄以前防治较好。可选用5%甲维盐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和48%毒死蜱乳油2000~2500倍液交替防治。
六、采收与加工
地黄种植当年10月下旬停止生长,收获后即为鲜地黄。鲜地黄可加工成生地和熟地,在阴凉、干燥、无虫的环境下,地黄可保存2~4年药效不减。
(河南省孟州市农业局 李有成 邮编:4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