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尖的笔触在宣纸上缓缓流动,书法便悄然成形。
当曼妙的思绪在笔墨中渐渐缠绕,画意便唯美绽放。
最是那一挥笔的温柔,让人情不自禁。
一遇书画,便“误”了终身。
一遇书画“误”终身
曾玲玲,今年18岁,看起来文静腼腆的她书画天赋极高,自小便参加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赛事,至今已获得百来个书画比赛大奖,是远近闻名的书画小明星。
她天资聪颖,两岁能歌善舞、三岁可读书看报、四岁会写作记事、五岁能混合运算,被大家称为神童。
她刻苦上进,上午看书学习、中午练习书法、下午专攻绘画、晚上巩固复习,用作品证明着自己。
她是一颗在书画界大放异彩的新星,她叫曾玲玲。
1998年的某天,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九和镇,一个可爱的女婴呱呱坠地,父亲曾干流高兴地为她取名“曾玲玲”。可能对这个世界太过好奇,曾玲玲还未学会爬,就早早地开始探索世界——三个月时,她躺在床上跟大人咿呀学语;六个月时,她拿起铅笔或硬物随意涂鸦。家里长辈看到她可爱的举动,便买回了大量的儿童读物、画册和音乐光碟,让她自个儿对着上面的内容写写画画。
没想到,3岁的曾玲玲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她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看过的书全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她天资聪颖,让大孩子头疼的混合运算在她眼里是小事一桩。这些“特异功能”让整日忙碌奔波的父母倍感欣慰,可也为年幼的她带来了一些麻烦——“这么点大就能算数学题、写作文了,这个孩子不太适合我们学校。”多位幼儿园园长都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了曾玲玲入读幼儿园的请求。
无奈之下,爸爸妈妈只好将女儿从打工的城市带回老家,让她在家里玩耍。曾玲玲的求知欲非常强,她不像其他孩子,喜欢玩游戏、过家家。实际上,她多次表现出想读书的欲望,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到《西游记》《三国演义》,只要是她想读的书籍,都会为她买来。
就这样,到了小学入学年龄,曾玲玲的学习水平早已超过了村里的同龄人。既然这样,让她上哪个年级才合适?当地老师伤透了脑筋。后来,经过紫金县九和镇中心小学多位老师的现场测试,决定让8岁的曾玲玲直接跳级到小学三年级。
就这样,没上过一天幼儿园的曾玲玲,8岁上了小学三年级,12岁进入紫金县九和中学,成为了一名初中生。不久之后,她又从初一跳级到了初三,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这样的屡屡跳级让大家惊叹不已,村里的家长们几乎都以她为榜样,教导孩子学习。可是,只有曾玲玲才能体会到跨级带来的问题——没有按部就班上学的她,和同学们的共同语言非常少,在学习之外,她很难和他人找到感兴趣的话题。
最终,曾玲玲选择转移注意力,把精力放到书画上。她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书法,专心学习绘画。时间久了,她的书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她开始频频参加各类书画比赛,并且屡屡获奖。这些比赛不仅给她带来了荣誉,也让她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了愈加清晰的认识。
2012年7月,14岁的曾玲玲从九和中学顺利毕业。这时候,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高中学习,在家专心研习书画作品。面对大家的质疑和不解,曾玲玲坚定地说:“要爱一行专一行,书画是我一生的追求。”
这是她的信仰,却也是众人无法理解的理由。大家试图劝她:在这个时代,学业和书画并不是矛盾的,它们可以相辅相成。
这个时候,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她的人是父亲。不善言辞的他只为一个原因:“我在玲玲的书画里,看见了希望。”而在同年9月,曾玲玲通过紫金县农民书画院院长的介绍,破格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学习,成为该院书法专业的“函授生”。
至此,曾玲玲开始了真正的书画“修行”。她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表:每天早上6时左右起床,坚持跑步锻炼身体,之后学习理论知识。中午练习书法,下午学习绘画,晚上重温白天的学习内容,21时左右准时睡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玲玲的笔拿起后就没有放下。现如今,这个18岁的少女,已经到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斩获了百来个书画比赛大奖。
如此多的荣誉,足够让一个人骄傲起来,但是曾玲玲没有一丝自满。她沉浸在书画世界里,纯粹地追求着更高的境界。在艺术之路上,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刻苦谦虚的心,勇敢而果断地向目标前进。
今后的路如何走,曾玲玲早已计划好了。她准备在大学毕业后,跟随国画大师李铁生潜心学习绘画技巧。之后,再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两年。她想要做到,将所有学习成果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一名真正的书画大师。
她会成功吗?当然!
这个勤奋的女孩太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了,她有明确的目标,有果敢的行动力,有一颗无所畏惧的心。只要她不停下脚步,我们就能看见她用墨色缔造的华美:执笔落墨,行云似流水,落笔如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