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摘 要:大多数的人对于梵高绘画作品的了解,都是在梵高接触了印象派之后,那光鲜亮丽的颜色,强烈而灵动的笔触,非常吸引人们的注意。但对于梵高早期作品来说,却恰恰相反,画中并没灵动的笔触,但那种笨拙、朴实的线条,更加简单、直接的描绘出了那时劳苦人民的质朴和虔诚。他早期作品中那种对劳动人们的怜悯和关怀、对生命无限的爱,一直贯穿着它整个的创作历程中。从而形成了梵高绘画中特有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梵高;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075-01
文森特·梵高,19世纪伟大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一提起梵高,人们总会想起那金灿灿的向日葵、绚烂流动的星空和那流露出各种情绪的自画像。这些绚烂夸张的颜色、生动的笔触确实很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更吸引我的,却是梵高创作中独特的人文情怀。
梵高生活在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爸爸和舅舅都是德高望重的牧师。耳濡目染,他对基督教的教义、思想早已滚瓜烂熟。1887年,梵高在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这也是他最理想的职业。他在这个地方不仅为人祷告、听人们忏悔,还帮助那些在矿难中受害的人们脱离苦海。但是,这样一个真诚奉献的牧师,却遭到了教会的反对。因此梵高受到了深深地打击,被迫离开。通过这段非同寻常的经历,他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些底层人们的辛苦,并希望最大可能的帮助他们。也因为这段经历,真正的打开了梵高的悲怜之心。如果说在古比尔公司的学习,是他在艺术上的洗礼;那这段时间的生活,可以说是他生命中一次真正的洗礼,让他对生命充满了关怀,充满了无限的爱。他开始拿起画笔,通过艺术来体现人类所遭受的苦难和他所要表达的怜悯之心。梵高画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像解剖学里的人物那样标准,但却是最真实,最动人的。
梵高进行绘画创作的初期,接触了一些绘画大师的艺术作品,比如米勒、伦勃朗、德拉克罗瓦等。并深受米勒的影响,着迷于描绘乡村生活和体力劳动者。画面以黄褐色调为主。以《吃马铃薯的人》为例,画面画的是乡下的农民,白天在外辛苦劳作了一天后,晚上回家吃饭的情景。画面非常的昏暗,颜色单一沉重。梵高给他的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他晚上路过这件屋子的时候,看到里面有光,就顺着这破破烂烂屋子上的缝隙看着里面,他看到这家人白天辛苦的劳动,晚上回到家就只有马铃薯吃的时候,这家人还在祷告,他们在感谢上帝给予的食物。梵高深深地被这些劳动人民的质朴感动了,他在这些最贫苦的人身上看到了最高的道德,看到了一种真正的信仰,于是画了这样的画。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梵高经常跑到田地里,写生一些劳动人民,他用简单、质朴、不加任何修饰的线条,描绘出了这些劳动者们的日常生活,体现出了他对这些劳动者们的尊敬和崇尚。他把自身的体会融入到了画面中,画出了这些劳作者所承受的苦难。
到梵高绘画探索的中期,他来到了法国南部,又接触到了印象派和日本版画,从黄褐色调转变为明朗绚烂的色彩。画作也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由人物画转变为更多的风景画。虽然生活环境和绘画风格都改变了,但是他对自然风光和生活的热爱并没有改变。他的信,无论寄自伦敦、海牙,还是欧洲北部,都充满了对周围环境诗情画意的描述。这段时间里,梵高除了外出写生,还画了一些肖像。他在信里写道,他一直在寻找像《吃土豆的人》里那样的模特。可见,他的这种人文情怀已经深入到他的骨子里。就拿他创作的《佐阿夫士兵》来说,画面整体颜色变得鲜活,甚至还有些许的装饰意味。但从所画肖像的表情和眼神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吃土豆的人》里那种纯朴,悲凉的意味。
在梵高创作的后期,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已经备受折磨,然而他依然沉浸在疯狂地画画中。在经过印象派的一番洗礼后,梵高并没有像印象派画家那样,只是追求真实自然的客观性,而是更多的表现自我,表达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由于这种追求浓厚的感情因素使然,梵高又返回到了他学习艺术的初始时期,就膜拜的大师那里。他又开始临摹米勒、德拉克罗瓦等大师的画,但不同的是,他把这些大师的作品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了一遍,成为了极有原创性的艺术品。“我对生命的规划是,尽我所能创作更多的素描和油画,那么当生命结束的时候,我希望带着渴望、爱与深思回看往事...”梵高对自己的艺术有很深刻的追求,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其艺术所达到的境界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触及的。
绘画艺术表现的本质是什么?这可能是从事艺术事业的人一生都在探寻思考的问题。起初我认为艺术表现只是为了造型,我们在膜拜古典大师的同时,也让自己陷入了困境。我们把所有的所看到的形象描绘的一模一样,但却找不到一丝生机。因为我们只是机械的把对象描写下来,并没有注入我们的感情。之后眼界的开拓与知识的丰富,我感受到了不同的表达方式,他来自于你的内心。我们不在画一样的风景、一样的肖像。而是提炼对象在自己心中的感受,把这种深切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梵高曾说过:“我的心不再渴望任何丰功伟绩,所有我的绘画中想得到的,只是熬过这一生的一种方式”。在梵高的世界里,绘画已经与生活、生命融为一体。可能绘画对于他来说,就和刷牙、洗脸、吃饭一样在正常不过。人们常说,如今没有什么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艺术和生活是分开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从新审视梵高的绘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绚丽的色彩、灵动的笔触,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冲动。我们能从他的画作中体会到他的狂热、他所带来的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这便是梵高的伟大之处。
参考文献:
[1]文森特·梵·高.平野(译).亲爱的提奥[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2]刘发开.梵高的艺术与生命的张力[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