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溃:二战法国大祸临头时,军方如梦游

2016-11-04 12:57金重远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军苏联法国

金重远

从5月10日至6月20日,短短的四十一天,法国即告溃败,其陆军共阵亡八万两千人,被俘则达一百五十四万七千人,很明显这支军队不是被打垮的,而是不战而溃,在战争史上实属少见。

虚设的国防

法国以极为惨重的代价赢得了一战的胜利。战后法国拥有大军百万,称霸欧陆,气势不可一世。虽然战后军事技术迅猛发展,坦克和飞机均已日益显示其威力,但经过一战的一批老将,如贝当、魏刚、甘末林等,均自恃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对此不屑一顾。直到1937年底,法军中仍然有些高级将领出来大声疾呼,要求重用骑兵,使他们担当起繁重的侦察任务。

掘壕固守、消极防御长期被法军奉为圭臬。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国防部长马其诺将军的主持下,法国耗费六十亿法郎的巨资,沿着法德边境修筑了长约四百公里的堡垒群,共有五千八百个永久性工事,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马其诺防线。

法国政府以为有此防线即可高枕无忧。然而在战争中,当德军穿过法比边境直趋巴黎时,这在纸上被描绘成“坚不可摧”的伟大工事,立即化为一堆废铜烂铁,起不到任何作用。

战后马其诺防线依然健在,不过它已不再用来打仗,而是作为战争史上的一大笑话,变成了一个供游人欣赏的景点。

摇摆的外交

在1919年的凡尔赛和会上,挟战胜国余威的法国颐指气使,到处发号施令,不仅使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望而生畏,而且还迫使雄心勃勃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一度退出会场,托故回国。素有老虎总理之称的克利孟梭声称要叫德国人把最后一块马克都交出来。

1923年,当德国宣布暂时中止支付赔款时,法国立即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鲁尔,迫使德国继续赔款。法国的攻势外交此时可说是达到了顶峰。

但自1925年后,法国外交开始转入守势,主要是由于国内代表右翼的国民联盟和代表左翼的左翼联盟一直争斗不休,再加上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于是受此制约的外交也只得放弃攻势。

1934年初,颇有远见的政治家巴尔都出任外交部长,为对付咄咄逼人的法西斯德国,他提出《东方公约》的构想,希望把东欧的一些国家,如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法国、英国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同盟,以便从东西两个方向钳制德国,使其不能轻举妄动。巴尔都的计划受到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响应,但他本人却在1934年10月在马赛欢迎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来访时遭恐怖分子刺杀身亡。

自此以后,法国外交不仅丧失了主动权,而且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还唯英国马首是瞻,成为和唐宁街一起推行绥靖政策的小伙伴。1935年,法国和英国一起讨好墨索里尼,纵容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肆意侵略。在1936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中,法国竟然不顾自身的利益,倡导所谓“不干涉政策”,坐视得到德国和意大利支持的佛朗哥叛军颠覆西班牙民主政府。

1936年3月,德国进占莱茵非军事区,直接威胁法国的安全,此时法国凭借本国兵力,完全可以击退来犯的德军,但由于英国对此完全无动于衷,法国政府遂听任德军轻易控制了整个莱茵非军事区。仅时隔一年,德国又吞并了奥地利,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事先便断言英国不会干预此事,果然被他不幸言中。而法国自然也坐视德军浩浩荡荡开入维也纳,德奥合并大大助长了纳粹德国的凶焰。

盟友的背叛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动“西线战事”,这一次炸弹直接落到了法国人的头上,英法同盟也开始面临真正的考验。5月15日,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即惊呼,防线已被突破,败局无法挽回。次日丘吉尔赶到巴黎,气急败坏地申斥法方作战不力,并表示英方除派出少量空军外,已无能力再提供其他支援。

5月20日,魏刚接替甘末林出任法军总司令。6月10日,所谓魏刚防线又被突破,次日,丘吉尔再次赶到法国,建议法方即使在正规军完全溃败后,也应开展游击战,遭到当时已出任副总理的贝当严词拒绝。6月13日,即巴黎陷落前的一天,丘吉尔来到都尔,和法国领导人作最后一次会晤。此时英国在法国仅有一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和匆匆赶来的一个加拿大师,均不足以成大事。不久它们又都全部撤走,于是在欧陆遂无英国的一兵一卒。

眼看法国这艘大船行将倾覆,作为盟友的英国不仅不鼎力相助,反而想乘人之危,为自己大捞一把。

陆上虽告惨败,但法国依然保留了一支几乎未被触动的海军,共拥有:七艘主力舰、一艘航空母舰、十八艘巡洋舰、四十八艘驱逐舰和七十一艘潜艇,自然使英国垂涎三尺。6月16日,英国两次急电法国政府,声称只要法国舰队驶向英国港口停泊,英国就同意法国停战。

英国不仅想占有法国的舰队,而且还想乘机吞并法国的殖民地,6月16日提出建立“统一的英法联盟”的建议,它是一个具有统一的宪法、议会、政府和军队的实体。英国外交部当即指示法属殖民地的英国总领事向当地殖民机构提出接受英国保护的建议,但在绝大多数场合均遭拒绝。

尽管6月18日,法国方面向英政府保证不让法国舰队落入德军之手,但英国仍出动大批舰艇围攻停泊在北非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当时法国在那里集中了两艘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一艘航空母舰和十一艘驱逐舰,在英军的猛烈炮火下,除“斯特拉斯堡号”主力舰外,大多数法舰均失去战斗力,另有一千两百余名法军官兵丧生。

而在北非的亚历山大港,法舰在多日被围困后,于7月7日同意解除武装,只有一艘主力舰“黎塞留号”设法逃至达喀尔。在马提尼克的法国舰队则受到英、美海军的严密监视,动弹不得。这样一来,一个世界海军大国就在自己的盟友、另一个世界海军大国背信弃义的打击下,彻底消失了!

法国正是在这样完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德国在6月22日签订停战协定的。

对苏联的敌视

法国通过1894年的法俄军事同盟条约,在东欧找到了一个强大的盟友。正是由于俄国提供了数百万善战的士兵,才使法国能在一战中的西线承受住德军的打击,成为战胜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使法国失去了这个在东欧传统的盟国。战后法国为弥补这方面的损失,遂与波兰建立特殊的同盟关系,并促成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组成由它领导的小协约国,以便使自身在东欧重振声威。然而这些小国终究无法与迅速崛起的德国相抗衡,于是法国只得希望和苏联重温旧时的法俄同盟之梦。

法国有远见的政治家巴尔都曾在东方公约的构想中作过这方面的努力,然而此后法国却和苏联渐行渐远,无法在许多有关欧洲安全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慕尼黑会议使苏联深感被孤立于欧洲事务之外,更增加了对英、法的不信任。

1939年春夏之际,英法和苏联在莫斯科举行了长达四个月的谈判。这是法国和苏联接近的最后一个机会。但是当时法国的军界高官却十分轻视苏联的军事力量,以为苏军的战斗力经过大清洗后尚无法和波兰及捷克斯洛伐克相比。派到莫斯科来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谈判的,竟然是一位英国退休海军上将,而另一位则是名不见经传的法国陆军少将,而且他们均无权签订任何重要协议,自然使苏联方面深为不满。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拖了四个月的莫斯科谈判自然也就无果而终。

二战开始后,一心推行“奇怪战争”的法国丝毫也不关心如何去对付主要的敌人德国,反而对1939年底爆发的苏芬战争十分感兴趣:一方面向芬兰提供大批军火,另一方面又积极筹划向芬兰派遣远征军。法军总司令甘末林竟然异想天开,希图把德国拖入巴尔干战争,因为这样一来,可使法国免受德国新一轮的攻击。

1940年初,正当大祸即将临头时,法国军方仍如在梦游,竟然制订了全面进攻苏联的方案:出动空军轰炸高加索的油田,并在高加索穆斯林中策动反苏叛乱。

猜你喜欢
德军苏联法国
武装保护苏联
莫奈《睡莲》[法国]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雾在做迷藏
法国凯乐美我涂我画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