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颖
(重庆市北碚区博物馆,重庆400700)
抗战时期大后方版画运动浅析
辛颖
(重庆市北碚区博物馆,重庆400700)
木刻社团的兴起至国际版画艺术交流,木刻版画这一应中国抗战而生的舶来画种,一方面充当了战时的宣传武器,另一方面造就了其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本文以社团、展览和教育为线,旨在全面追溯这一时期艺术运动的盛况及影响,缅怀先贤、传承精神、继往开来。
木刻社团;版画展览;大后方版画运动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版画运动,秉承20世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木刻界抗纪30年代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以重庆为敌协会相继成立,擎起“抗战美术”的时代火炬,中心的大后方版画家们,践行鲁迅的艺术理想,并在重庆、桂林、昆明、贵阳、成都等地成立既继承中国传统版画
1938年6月12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其作为第一个明确以抗战救亡为其主旨且命名的木刻社团。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兴版画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木刻运动由此发端。同年10月武汉沦陷,全国木刻协会西迁重庆,木刻艺术家一分为二,一部分来到重庆和桂林,另一部分去了延安。1941年5月29日,受皖南事变的影响全国木刻抗敌协会被迫撤消,可见当日《中央日报》公告:“为撤销不遵限期呈报会务之各直属人民团体公告”。而后在渝成立了“中国木刻研究会”这是继抗敌协会后的第二个以抗日救亡为其主旨的全国性木刻社团。自此,大后方的木刻运动在中国木刻研究会的组织和推动下,重新焕发新兴艺术茁壮的生命力。重庆作为总会的核心,各地纷纷响应成立了分会,一场遍及全国的艺术运动就此展开。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文艺战线上的一支先锋队和主力军,中国木刻研究会一直战斗到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伴随木刻创作空前活跃,各种形式的木刻展览层出不穷,1938年7月10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重庆会员座谈会”成立,并以此名义在重庆市商会礼堂举办抗战全面爆发后重庆第一次木刻展览,即《七·七抗战木刻展》,1939年4月6-8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重庆社交会堂举办了《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此次展览,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历经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木刻展览。参展画家多达102人,于7日的《新华日报》第四版登报宣传。同年10月19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举办了《鲁迅纪念木刻展》,这是全国木协迁桂林后举办的第一次以抗战为主题的大型全国性木刻展览。
1941年3月28日,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军委会政治文化工作委员会合办的《抗战木刻展览会》在中苏文化协会开幕,此次展览较之前的三次有明显的提升和进步,画风形式多样。当日的《商务日报》刊登了消息:“木刻义卖劳军,今日开始展览”。1942年举办了《双十节全国木刻展览》,1945年10月10-14日举办了《八人木刻连展》,这是抗战八年在渝木刻家举办的最后一次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联合展览。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美术社团、美术家、教育家纷纷西迁。他们以高等艺术学院为依托,开设版画教育课程,以社团为基础,开设美术培训班、函授班,以特殊教育和基础教育为基础的儿童版画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版画教育。如: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合并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几经迁移抵达重庆。除此之外,成立了“木刻研究班”、“木研会”、“育才学校”等组织。这些组织或机构,培养了大批木刻艺术家,如陈烟桥、汪刃锋、刘铁华、王琦等木刻家。
抗战期间,中国的版画运动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了高层次的交流,一方面,是苏联等国家优秀版画家的作品不断地被引进来,为中国木刻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中国版画家的作品也通过各种渠道送往苏、美、英、法、印等国家参展。如1939年4月25日在苏联举办了《中国抗敌艺展苏联5月》;1939年12月20日,在苏联济邦举办了《中国艺展》;1942年6月21日举办了《联合国日艺展》等。中国木刻艺术走出国门,对战时文化艺术进行宣传,使得中国艺术家以更广阔的视角创作、研究、发展木刻。
层出不穷的木刻展览、无以数计的木刻作品、各种形式的版画教育及艺术交流,使这场艺术运动的革命性、进步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由此,也既定了抗战木刻运动的强大生命力,深刻的社会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黄国楹,徐晓丽.独具特色的版画艺术——介绍《17-20世纪欧洲时装版画》[J].美术之友,2001(01).
[2]李全民.版画概念的内涵[J].美术学报,2001(01).
[3]王文明.版画随感[J].北方美术,2001(03).
[4]王文明.版画现象之议论[J].美苑,2002(01).
[5]余超.版画艺术的方位[J].文艺研究,2003(05).
J217
A
1005-5312(2016)29-0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