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陈与义《巴丘书事》的多角度解读

2016-11-04 03:40唐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少陵陈与义岳阳楼

唐瑞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

对陈与义《巴丘书事》的多角度解读

唐瑞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

《巴丘书事》是陈与义南渡时期的代表作品。本文试图从艺术性、典故运用和思想历史性方面对从该诗内容的丰富性入手解读。

陈与义;巴丘书事;多重解读;洞庭湖;岳阳楼

靖康之难是陈与义个人经历和诗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和同时期众多诗人一样,存亡大事激起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操和民生关怀,打破了徽宗时期因新党掌权而造成的诗、书、科禁和文讳僵局下疏离现实与埋头书斋的漠然氛围,亲历战乱流离的去国者们,呕心沥血地创作出一系列可补史阙的佳作,这就是两宋之际诗歌的一次重要转向。《巴丘书事》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之作,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该诗分析,兹述之如下:

一、艺术性——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巴丘书事》,并同为建炎二年的另两首岳阳楼相关作品,均因正逢国家板荡离乱而多有“悲壮”“奇壮”之评。诗曰: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说陈与义诗即论及少陵,是历代诗论家的常用思路。以方回的《瀛奎律髓》为例,选录简斋诗六十八首,言简斋诗绝类老杜诗频率尤高,如“诗逼老杜,于渡浙江所题如此,可谓亦壮矣哉!”“独是格高,可及子美。”“诗律精妙,上追老杜。”“此处绝似老杜”“‘欲生云’用老杜假山诗也”……而杨万里、刘克庄、胡应麟亦有类似评论。在这首诗中,首联”巴丘”一句表明写作时间地点:建炎二年,岳阳楼附近。同时间的另一首诗歌中,陈与义曾言”三年多难更凭危”,指的就是从国难到此时已逾三载。这三年逃难中他经历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亡国之耻,包括军事溃败、避难明州、髡发易服、臣子弃国投降、皇室囚逐受辱、以及士大夫阶层的藏污纳垢。陈与义作为一个宋代传统士人,在这一连串让人惶惑的打击后,逃难停留于一个有着历史陈韵的古地,登高感怀,再自然不过。一言概之,这是一首是典型的感物咏事诗。

“晚木声酣”一句,《诗薮》外编卷五中评价到“陈去非”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得杜声响。”单就这一联,很容易联想到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去非借杜字,杜响,借杜意——即其登高主题下相似的身世之痛、怀远之思、黍离之悲。而其中整体意蕴的丰赡雄浑,尤近杜甫。

颈联”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其中,“吐”字用得奇警。简斋论诗曾言:”造语皆工,得句皆奇,但韵格不高,故不能参少陵之逸步。后之学诗者,倘能取唐人语而掇入少陵绳墨步骤中,此速肖之术也。”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见解,这里更是实践范例之一。首先,在写景状物上赋予其生机情韵,将唐人的灵动意象纳入宋诗的简洁清迥,是简斋诗早年就有别于旁人的风格。早在宣和年间创作的《绿阴昼生静》中的”清风不负客””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就有此特点。南渡后的”海棠不惜胭脂色”(《春寒》)”阴岩不知情”(《出山二首》其一)”东风不惜花”(《入山二首》其一)……亦不乏类似字眼,这也是陈衍评价其诗歌“已开诚斋先路”的原因。另外,这里亦借意于少陵,杜甫的《月》中有”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一句。虽然少陵并非用“吐”字第一人,但能将这个“吐”字用于诗句中,不以辞害志,做到既新警又浑融,且可以脱出前人藩篱而自出意境,不过是杜甫之前还是之后的,都寥寥无几,而陈做到了。

最后,”腐儒空白九分头”与杜甫的”乾坤一腐儒”有同质之悲(腐儒也是陈与义好用之杜字,如他的《舟抵华容县》中”天地困腐儒”一句,借意更显),而白头(指代自己)更是杜诗中反复出现的一类意象。有人曾统计《杜诗详注》,其中白发(指代自己)相关意象有一百三十多处,内蕴却远不止普通的生老病死之叹,拿《五百字》来说,”……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这是安史之乱后杜甫白发意象中的思想,也是靖康之变后陈与义的内涵。不同于一般白头吟中的“好生恶死”,杜诗和陈诗中的“白头”,在对家国责任感与愧疚下重叠了,自嘲为腐儒,原因即在此。方回曾言:“陈简斋《登岳阳楼》凡三诗,又有《巴丘书事》一诗,皆悲壮激烈……近逼山谷,远诣老杜。”无怪乎陈与义在《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中慨叹:”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二、典故运用——洞庭湖与岳阳楼

靖康之变的混乱中,陈与义的个人经历是怎样的呢?陈公资政墓志铭是这样概括的:“宰相败,用是得罪。既王室始骚,丁外艰,避地襄、汉,转徙湖、湘间,逾岭峤。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其他陈与义传记表达大同小异。在简斋先生年谱中,记录为“建炎二年戊申……八月……上岳阳,有登楼诗。”“建炎三年己酉,留岳阳……九月,别巴丘。”——于是我们很容易算出,陈与义在洞庭湖及附近大概停驻了一年有余,留下不少优秀诗篇。

巴丘即巴陵,修筑于东汉孙权“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为城。”之时。岳阳楼的修建时间不详,许是当时鲁肃阅兵楼,许是唐开元张说与众才士所登之南楼,然岳阳楼题材的创作确是盛唐开始流行的,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杜孟二人。方回就曾有“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之感叹。至于洞庭湖相关的诗文,根据《洞庭湖志》,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放逐沅湘,贾谊的贬谪长沙。岳阳楼诗歌兴起后,两种意象从此合流,兴寄内蕴也愈加丰富。总体来说,洞庭湖-岳阳楼诗歌包括贬谪、山水、思乡、送别、忧国忧民等,其中,忧国忧民的情感在宋代长期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有了显著发展。

陈与义的诗歌中,洞庭湖—岳阳楼题材很有一批数量,且基本都作于“转徙湖、湘间”的建炎初。根据《陈与义集》与《洞庭湖志》,简斋诗中的岳阳楼—洞庭湖题材共有20余首,其中最初创作的《登岳阳楼二首》和最后创作《别岳州》就分别对应年谱中提及的“上岳阳,有登楼诗”和“九月,别巴丘。”

从内容来看,简斋的洞庭湖—岳阳楼诗可分为三类——家国沦亡之悲咏事诗,宴饮送别诗,涉及洞庭湖岳阳楼的写景记事诗。总体上有继承该题材诗歌传统主题的部分,也有反应其经历思想独特的地方。

《巴丘书事》属于第一类,此外还包括《登岳阳楼二首》《晚步湖边》《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晚晴野望》《别岳州》等。这类诗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简斋诗在这一时期的风格,在创作上多以登楼北望、感洞庭苍茫,吊屈原感怀,借杜句杜意等为手法,抒发流离之苦和家国之忧;第二类宴饮送别诗有两首,分别为《送王因叔赴试》和《留别康元质教授》用的是楼中酒宴和湖上送别的意象;第三类写景记事诗,数量较多,比重较大,一个原因是诗人当时住在燕公楼附近,而燕公楼大概在岳阳楼“北百步”,故此两楼都是他常用的写作对象;另一个原因就是陈与义曾因流寇贵仲正而转徙洞庭湖二月有余,这场灾劫和当时的国难紧密相关,诗人自然不吝笔墨,更写出了可补史纲之缺的《五月二日避贵寇入洞庭湖绝句》。

三、思想性与历史性——建炎以后,诗益奇壮

《巴丘书事》作者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活跃于南北宋之际,是南渡诗人群中创作成就最高者。元代方回评其为一祖三宗之一,认为是欲入老杜藩篱必先参习的对象,但同为两宋之际南渡诗人的吕本中却未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宗派图》中,南宋末年刘克庄则是强调其不同与黄、陈的“繁缛尖巧”有“简洁雄浑”之味道,“始以老杜为师”(《后村诗话》),后世对其是否归为江西诗派看似有很多争议,反拨还是超越,归根结底,陈与义的诗作能达到自成一体的水平: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中提到当时人争相传诵号为“新体”,晚宋严羽将其作品风格单独总结为七体之一的“简斋体”,可见在陈与义的诗风确实一不同流俗的独特性著称。在广泛认识中,陈在早期创作中受江西诗派技巧影响更大,而以建炎南渡为界,其诗歌的题材、技巧、思想都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是其诗作受到诸多赞许的原因。

研读南渡时期的诗人作品,可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中陈与义的这种思想绝不是个例,南渡后的名臣诗人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集序》亦有”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的慨叹,当是时,整个诗坛的风气翕然一变,包括题材上的时事主体诗歌大量涌现和创作技巧上的活法,后者更是影响了江西诗派后期内外的变异方向和对之后中兴诗人的影响,可谓是宋诗史上的转捩。

陈与义在此阶段以一种全然不同的心态面对杜甫诗歌,其实是作为儒家传统文化下士人的必然选择。每逢国家动乱,江山易代之际,士人都重复着类似的遭际和感受,而这些感受又早经一位伟大诗人书写得成熟而深刻,于是,不管从动乱体验还是文学宣泄上,共鸣都来得无比深刻。杜少陵在天宝年间发出兴感,被后世无数遭逢国家不幸的诗人隔代吟咏。以陈与义之后所处的南宋王朝为例,在其所处的靖康之难过后的几百年,它再次受到了一次类似的文化冲突,而这一次更为严重惨痛,不再是朝廷的偏安受辱,而是宋元易代,蒙汉异质的家国沦亡。亲历这一切的南宋遗民士人群体——以刘辰翁、文天祥、谢枋得、林景熙为例——在屈辱、惶惑和痛苦中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杜少陵。这次转向改变了南宋后期永嘉四灵和江湖词派以晚唐姚、贾为宗的风气,也从江西诗派的杜诗技巧为重的法度学习自然过渡为少陵忧国忧民情怀和“以诗为史”创作精神的自觉秉承。

[1]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陈与义著.白敦仁校笺.陈与义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胡应麟.诗薮[M].上海:中华书局,1958.

[5]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6]陈衍评点,曹中孚校注.宋诗精华录[M].成都:巴蜀书社,1992.

[7]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详见《洞庭湖志》艺文中的“粤若风骚振响,肇始左徒;阙后贾太傅造湘流,吊之凤凰、麒麟,蔚为辞赋,夐乎至矣。”

[9]根据《用前韵再赋四首》的“危楼只隔一重篱”和《望燕公楼下李花》的“燕公楼下繁华树,一日遥看一百回。”可推断。

I207

A

1005-5312(2016)29-0009-02

猜你喜欢
少陵陈与义岳阳楼
登岳阳楼
孙高华
出入少陵:沈周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手法的离合关系
“深入”还是“转向”?
——从陈与义生平解读其佛禅作品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不是没碗
二十一世纪以前的陈与义诗歌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与义诗歌研究述评
拜谒杜甫草堂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