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拉萨农经网业务发展的思考

2016-11-04 09:10普布张琼德吉央宗晋美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8期

普布 张琼 德吉央宗 晋美

摘 要:通过对拉萨农经网业务现状及基层调研情况的汇总,针对地市级农经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有效地解决好农经网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维护;农经网;设备运维;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8.053

西藏农牧经济信息网于2006-06-22正式开通运行,是其所属的分中心网页。目前分中心开设的栏目有农牧新闻、农牧科技、市场行情、特色产业、政策法规、气象服务等。自创建以来,紧紧围绕“群众致富的连心桥、信息服务的高速路”的服务宗旨,在网站建设,信息采集、发布、预测、分析和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全省农村市场信息化建设,促进农牧业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农经网工作的发展,实现市县级一体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目标,拉萨市气象局于2014—2015年由分管局领导分阶段带队到拉萨市所辖各县,深入部分镇、乡和村开展基层实地调研,并在气象台进行了视频授课等一系列工作任务。通过这次下乡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现就农经网业务开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自身对农经网今后工作提出的建议作如下阐述。

1 存在的问题

1.1 交流、下乡调研工作欠缺

与内地气象局相比,我市分中心下乡调研,了解当地农牧民需求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少。就这次调研来说,在笔者看来,应在下乡之前与区农网中心协调并交流此次下乡的主要目的,了解和学习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做法,或者尝试做一些有关农经网的民意测试和评估,了解农牧民的想法和看法,并针对此而调整相关的工作计划和内容。

1.2 农经网信息员不足,信息来源较少

市、县(乡)农经网信息员尚未实现专职人员配备,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主要原因有两点:①县气象局的信息员大多是兼职农网工作,在人员少而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信息难免收集不足或收集的信息与农网无关;②各县虽已在县财政局设立了农网专项经费,但经费极少,且支出困难。

就信息来源来说,各县信息都是集中在县政府,牵涉到一些机密性、政治性的信息,就会遇到获取困难的问题。

1.3 重视度和宣传力度不够

相关人员对农网工作的重视和宣传力度不够,制约了农经网的发展。领导的重视程度对农经网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到农经网工作的正常运行和运行效率。对于农村来说,农牧民对农经网的了解有多少,农经网工作者是否真正走入村户,农经网是否像希望的初衷那样为农牧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解决农牧民实际问题,还有待考究。如何让农牧民愿意并喜欢利用现代化手段去实现自身的利益,使农经网真正成为可信赖的依靠者,是亟待我们思考的。

1.4 设备运维经费缺乏,工作思路不顺

农经网的主要核心业务在网站的运行和维护上,必要的网站建设、设备维持经费短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经网效益的发挥。农经网自建立以来为各分农网中心配备了服务器、照相机等设备应用至今。目前,这些设备已严重老化,根本无法使用。另外,现全市“三农”工作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原有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理顺,特别是“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为领导决策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方面还有待加强。

2 几点建议

2.1 农网中心改版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下一步改版的同时,要与各分中心讨论如何开展适合西藏农经网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自农经网业务开展以来,区农网中心对各分中心农经网的管理重点只是集中在信息录入的统计和各分中心网站的建设方面,希望日后区农网中心能就信息的实时性和实用性方面提出要求。另外,区农网中心在农经网建设的前后期分别多次赴内地省局进行过调研及考察,以了解其它省局的农网工作开展情况,希望加强与各农网分中心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内地部门的一些经验、做法。

2.2 培训机制长效化和多样化

面对乡村信息员变动频繁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农经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为基层农经信息员提供培训机会,主要培训内容为农业信息化、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以及农经网操作技术和工作规范等知识,保障农经信息服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通过信息员扩大农经信息的覆盖面

目前,农经网信息员和气象信息员各归不同部门管理,各做各的信息服务工作,根本没有有效利用起来,气象信息员与农经信息员可以相互发展成为多能信息员。

2.4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鉴于内地与西藏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针对农经网内地开展的许多服务方式(321信息服务传播模式),利用营销中介点、报刊媒体、微信等手段为“三农”提供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但有的服务方式是否适用于西藏需要我们仔细斟酌。当地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要选择那些能见效益的服务手段,积极研发应用新项目,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发服务“三农”的项目,使广大农民便利地通过手机订制(点播)农业政策法规、经济作物市场行情、灾害天气等各类农牧信息。不拘泥于形式,借助信息员和新媒体,建立实用的信息服务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新的当地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熊才平,姚小珍.信息技术为三农服务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

[2]王旋.农网应发挥好信息服务功能[N].中国气象报,2003-10-09.

[3]路名芬,付永民.对江西农经网如何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的探讨[J].江西气象科技,2002(4).

[4]谷晓平,徐永灵.贵州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业务现状与展望[J].贵州气象,2007(3).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