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白
与往届相比,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交流更加深入,合作更加务实,层次不断提高。
8月1日至7日,以“教育优先、共圆梦想”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暨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贵阳举行。来自中国、东盟十国以及韩国、瑞士、俄罗斯的政府官员、大学校长、专家学者、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等各界嘉宾,共商中国与东盟教育发展大计。
作为举办地的贵州,在前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达成多项共识基础上,又一次迎来对外开放的盛会。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平台,贵州与包括东盟十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展开越来越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促进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化。
教育交流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教育合作是其中一大亮点。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连续在贵州举办九届,前八届成功签署794份教育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协议覆盖东盟十国,涉及高、中等教育,内容涵盖学生交流、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派、教师交流互派任教、科研合作、图书体育器材赠送等方面。
本届教育交流周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包括教育在内的人文交流合作正在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新支柱,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届教育交流周由30多项活动组成,与往届相比,交流更加深入,合作更加务实,层次不断提高。仅中国和印尼两国,就签署合作协议14项、发表联合公报1份。除了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大学校长论坛等活动,本届教育交流周还推出了新项目——“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信息发布平台”。在交流周期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东盟国家院校、国内院校等近10家教育机构和单位通过这一平台发布教育合作信息与项目介绍。
不仅如此,交流周上,围绕教育交流合作,各国政要各抒己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说,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完善合作机制,服务双方战略对接;打造特色品牌,扩大交流周的影响力;丰富交流形式,提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语言教学等务实合作水平;加大青年交流力度,打造“中国—东盟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设立“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奖学金”等。
柬埔寨副首相索安说,教育是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柬埔寨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各国在师生交流、联合科研、技能培训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泰国副总理巴津说,教育交流周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开放平台,泰国将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环节,加快推动实现教育机构联通,鼓励支持政府之间、产学研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教育交流合作。
贵州职业教育探索被点赞
8月2日,在“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上,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将一列型号为CRH380A的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驶入”展区,在车厢里展示6大系统实物模拟。来宾不仅能“试乘试驾”,还能了解到地铁和高铁经常穿梭的山洞如何开凿。
这只是贵州职业教育的成果之一。本届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的揭牌,以及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对话”论坛上提出成立“中国—东盟职教院校合作联盟”的倡议,无不折射出贵州深化教育开放、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贵州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探索被各国关注。在考察花溪大学城时,柬埔寨副首相索安说:“贵州职业教育值得借鉴学习,我们会派专家团或工作组来学习花溪大学城双创园‘校地企三方合作共同打造的模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我们争取在柬埔寨建设这样的园区,我想我们国家的青年也非常欢迎这样的项目。”
贵州清镇职教城的“产教融合”,同样获得各国代表团成员连连称赞。参观考察清镇职教城之后,印尼人类发展与文化统筹部教育与宗教事务司司长阿库斯说:“职业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很重要,它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尽快找到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贵州的职业教育发展是很好的典范,印尼应该借鉴这样的职业教育模式。”
除此之外,贵州也在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
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学校认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在民族、文化、心理上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提出了打造“国际融合”的现代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立足贵阳,面向贵州;立足国内,重点台湾;立足东盟,放眼欧美”的工作路径和方法,不断加强区域间、国家间的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重点在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的引进,教学科研理念的学习,专业及人才的建设,师生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学校转型跨越发展。”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贺永琴说。
深耕友谊深化合作
8月1日,越南姑娘Luong Thu Giang被录取为贵州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成为第一位来贵州师范大学学习的越南籍学生。同时,贵州师范大学学生陈艳被选派往马来西亚北方大学交流学习。
得益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像她们一样,跨越山与海的阻隔,到异国求学交流。据统计,近五年,各国来贵州的留学生人数达2700人,比“十一五”期间的524人次增长了415.2%。截至2015年底,来贵州长短期留学人数达1149人次,比2014年增长了26.1%,为历年来贵州留学生人数之最。
截至2015年,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已超过12万,东盟国家在华留学生超过7.2万。
通过本届教育交流周,各国以教育为主的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文化研究、人才培养和交流、学前教育等各类项目不断落地——
贵阳学院和泰国加拉信大学共同创办“中泰文化研究中心”。“中泰文化研究中心”将以“文化传播”为主攻方向,开展中国—泰国的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理论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提出对策,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向健康的常态化方向发展。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联盟成员由中国、东盟10国、俄罗斯的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类院校、大型企业等组成。联盟实施高校成员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实现跨区域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同时,贵州大学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英迪国际大学,以及泰国斯坦福国际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后各学校将加强人才交流,同时增加人才的输出与输入。
“中国—柬埔寨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成立,今后,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在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学前教育课题研究、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加强与柬埔寨的联系,使该校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能为柬埔寨及其他东盟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同时,贵州始终立足于依靠加快和深化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内生动力,只争朝夕,举全省之力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责任编辑/吴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