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者(FOTOGRAFIKER)

2016-11-03 16:24
摄影世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摄影者摄影记者光影

摄影者(FOTOGRAFIKER)

2016年8月24日至10月1日

苏黎世摄影公馆(BILDHALLE),瑞士,苏黎世

1936年,沃纳·比肖夫(Werner Bischof)20岁,他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门外挂着牌子,写着“Foto-Grafik”(单词“摄影”的变体)。

本次展览就以此工作室为主题。其中包含了比肖夫早期一些极少被人关注的作品,这些照片展现了比肖夫在摄影的构图和光影方面令人惊叹的天赋和技巧,这也成为比肖夫后来作品里最为突出的特质。展览先是用一些标志性照片来总结比肖夫作为摄影记者的一生,然后着重关注了比肖夫生前的最后几年。

1951年到1953年,比肖夫游历日本和美国,其间拍摄了一系列重量级照片,之后便与世长辞。在被马格南图片社派往东京的这段时间,比肖夫对日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拍摄热情,并带着这种热情走遍日本各地。在比肖夫拍摄这些照片时,虽然肩负着被委派的拍摄任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居于保守,而是勇于打破传统摄影观念的藩篱,开拓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他一直致力于钻研个人风格。他的名言“抓住日本精神的灵魂”是理解他作品的一把重要钥匙。比肖夫厌倦拍摄那些空虚的“故事”,他试图“洞悉世界,拍出深度”。正因为此,在他后期作品中,其视觉语言更为前卫、洒脱,也更抽象。在他1953年游历美国时,又开始进行彩色摄影实验。

总的来说,该展览更少着墨于比肖夫在摄影记者方面的成就,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他的“摄影散文”上,比肖夫在光影调度,在他发明的将摄影与图形设计结合起来的“Foto-Grafik”中,凸显了他在视觉语言上强大的创造力。

猜你喜欢
摄影者摄影记者光影
光影
光影
燕山大学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光影之下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光影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