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特约评论员 张杰
2016年10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了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2015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即每个妇女仅生育一个孩子。让许多专家都惊呆了。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世代更替水平为2.1,1.047的生育率意味着下一代人口规模是上一代的49.86%。第一代100人,第二代变50人,第三代变25人,第四代变12人,呈指数衰减。如果生育率上不来,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人口规模成雪崩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第一年,中国出生人口1687万,比上一年增加47万。2015年2月,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称:2015年出生人数可能会再度大幅度跳跃,一个新的出生小高峰如期而至,2015年全年出生人数有可能会逼近、达到甚至超过1800万。
翟振武在会上说,如果按照2015年1800万的年度出生人口数量推算,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7左右,总和生育率上升的趋势将是十分明显的;有人断定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至1.18的水平,到了“危机”和“陷阱”的境况,显然距离事实太远。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2016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全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为1655万,远远低于1800万的预测。这个出生人口比2014年还少了32万,意味着单独二孩政策所能释放的生育潜能,在2014年就基本释放出来了。刚刚公布的2015年中国总和生育率1.047,进一步印证这个事实。
应该说中国已经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这就是为什么在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仅过了两年,全面二孩政策就紧锣密鼓出台,为什么全面二孩政策雷厉风行,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迅速落地实施。依据同样的逻辑,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就看实施第一年即2016年,到明年1月份统计结果出来就真相大白了,希望能有好的消息带给国人。
可能有人会说,低生育率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低生育率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这里仅举一例:社保支付难以为继。现收现付型社保,是工作者、年轻人与下一代出钱,给退休者、老年人与上一代支付养老金,下线人数不够了,整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2016年8月,媒体报道“东北陷养老金困局,黑龙江养老金仅够付1个月”,给了一个惊人数据:2015年,辽宁、吉林与黑龙江三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可支付月数分别为8.9、7.5和1.0个月,黑龙江省为全国最低,三省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7个月。
东北有人口净流出的问题,但超低生育率的影响也不可小觑。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辽宁总和生育率0.7409,吉林0.76,黑龙江0.7514,与北京(0.7067)、上海(0.73665)在同一水平上。2016年4月,黑龙江推出边境地区三孩政策,夫妻双方都是18个边境县市区居民的,可生育三孩。
低生育率其实是全球性问题,欧洲、日本与俄罗斯等国为了提振生育率,动了许多脑筋,出台了许多补贴鼓励政策,可惜总体上效果不彰。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生育补贴,能激励吃福利的人多生孩子,但生出来的可能是更多的吃福利者,而不是未来生产者;生育补贴如果来自对生产者的抽税,然后又以补贴的形式返还给生产者一部分,只能降低生产者生养子女的能力。这一增一减,总体效果就不明显。
第二,少子化、享受当下、及时行乐一旦成为主流观念,就会将低生育率合理化,大家以丁克少子为常态,多生育倒成为另类,被视为“繁殖癌”,等于锁死了低生育率的路径。这种路径锁死又岂是一点生育补贴可以撬动的?
就中国而言,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意味着国人的生育潜能基本都将释放出来。如果大家生二孩都不积极,就别对大家积极生三孩有多大的指望。在这个意义上,全面二孩其实与生育自主就一步之差。如果生育观念上没有变化,跨过这一步,对提升生育率的效果可能极其有限。所以别对自主生育抱太大的希望,还是祈祷全面二孩政策有好的结果吧。
不过,生育观念一旦形成,要扭转不是那么容易的。1.047的生育率,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向国人提出了不容回避的问题:怎么办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