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约瑟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技史家,也是西方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先驱。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科技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没能孕育出近代的大科学家?为什么近代的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一问题有许多的变式,被统称为李约瑟问题。学术界关于李约瑟问题的研究有很多,本文试从中西方古代自然观区别的角度入手,来谈谈对于李约瑟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李约瑟问题;中国古代自然观;西方古代自然观
中图分类号:P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48-01
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于自然界的总体图景的把握。中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自在自为的,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又是不断演化发展的,其发展是有规律的,且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二者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面是分别对两种自然观进行简要阐述,分析二者的区别,以及笔者对李约瑟问题的看法。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
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更是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研究也不例外,其留下了许多对后世人们的认知产生深远影响的观点。如“天人合一”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合一性、内在性的统一,是天道和人道的结合;元气说,即认为气是宇宙的本源;太极说、八卦说、阴阳五行说等等。不同学派各有不同的观点。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无”、“有”是老子关于万物生化的概念。老子描述的宇宙万物生成模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这个生成链条中最早的存在,自然也就是万物最初的源头了。万物由道辗转而生,所以应该合道,才能顺利成长和生存。因道生一,所以道便是“太一”。其著作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还有“阴阳五行说”,以阴阳两种相对之气为天地万物之源,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阴阳五行说包涵朴素唯物论思想和自发辩证自然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阴阳说认为阴阳二气乃天地万物之源,五行说则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阴阳的对立和交感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五种物
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即相生相克,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二、西方古代自然观
在古代西方,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可以归结为:自然是辩证的,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西方古代自然观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了。
古希腊的自然观,包括元素论者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米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齐诺弗尼斯的土,以及恩培多克斯的四根说;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本说等等。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本源。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是无限的、永恒的、运动变化的。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观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火的变化生成的,火在按规律不断燃烧着熄灭着。恩培多克斯则认为宇宙万物由“火、气、水、土”四种物质元素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东西,万物分解后又重新回到这四种元素上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观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一个由数和数的关系形成的和谐统一系统,每一种事物都是一种数的和谐,数是造成万物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
三、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区别及李约瑟问题的启示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自然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用天人合一来概括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关系。而西方文化由于主客二分,各走一端,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点,相对来说更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由此可见,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人与自然关系中自我定位的差异。从古至今,华夏民族对于自然的态度一直都是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以实现万物不断繁衍生息、循环往复为最高目标。在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的前提下,将人定位于与自然平等甚至是服从的地位,少有提出要求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观点和言论。
这就为回答李约瑟问题提供了条件。中华文化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比较保守,强调顺应自然,这就注定了人们不会过多的去探索和改造自然。而西方善于探索,渴望征服,也正是在这种探索中逐渐产生了近代科学,并且进行了工业革命。因此尽管中国古代有很多先进技术和发明,近代科学也没有首先在中国产生。
(二)对待科学的态度不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在相当长的时期医学等学科的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他们认为最高最和谐的状态是“天人合一”,当面临疾病的时候,医生往往是在人体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找问题的症结,然后进行重新协调,使之重新归于平衡。而这样的自然观也会制约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幅员辽阔的疆土,物产丰盈。古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相对适宜,严重的自然灾害相对较少,适合农耕,所以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产业。人民靠土地就可以生活的不错,也就不需要再去研究科学技术,去发展工业了。
而西方则大相径庭。欧洲的地理环境没有中国这么优越,在很久以前的欧洲,并没有适于农耕的土地和气候,如果人们想要生存下来,就要与天斗与地拼,战胜自然便是成就了自己。因此,他们强调人类要靠科学和理性去征服和改造自然。这也就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的现实基础。
四、总结
西方古代自然观倡导的依靠科学和理性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想法对当时当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中国古代自然观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应该顺应自然。虽然这种自然观在最初有利于科技的发明,但是却严重束缚了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禁锢了人们进行探索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于景阳.刍议中西古代自然观的异同.龙岩学院学报,2012.
[3]李成龙.“李约瑟问题”研究综述.兰州大学学报,2009.
作者简介:闫娜(1992-),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现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