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鲁特旗沙锡拉特银多金属矿区属巴雅尔吐胡硕镇管辖本区前中生代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区(V3)、锡林浩特-磐石地层分区(V32);中、新生代地层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51)、乌兰浩特-赤峰地层小区(513)。文章对扎鲁特旗沙锡拉特银多金属矿区矿体地质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沙锡拉特银多金属矿;矿体地质;找矿标志;矿石类型;结构构造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7-014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27.069
1 矿(化)体特征
1.1 查干拉吉南铅锌银多金属矿带(Ⅰ矿带)特征
位于预查区第Ⅳ工作分区查干拉吉南,称第Ⅰ银铅锌矿带,现主要勘查控制有Ⅰ-1、Ⅰ-2、Ⅰ-3三个矿体。
1.1.1 Ⅰ-1银矿体。地表有TC1~TC7及TC14等八个探槽揭露,为伴生铅锌的银矿体。
矿体围岩为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千枚状碳质粉砂质板岩,受与千枚状板岩地层顺层或相交的断裂构造控制,产于沿构造破碎带赋存的蚀变岩中。主要矿化蚀变有硅化、褐(黄)铁矿化、碳酸盐化,普遍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
1.1.2 Ⅰ-2银矿体。地表由TC8、TC9、TC12、TC13探槽揭露,为伴生铅锌的银矿体。
探槽控制矿体长度250m左右;矿体在走向上不连续,呈分支复合。水平厚度最大8.77m,水平厚度3.92米。平均品位Ag104.03*10-6,Pb 0.23*10-2、Zn*10-2。
1.1.3 Ⅰ-3铅锌矿体。由ZK3钻孔所见,为隐伏伴生银铅锌矿体。
矿体铅垂厚度22.80m,矿体倾角约35°。矿体分上下两层,上层自351.00~364.00m,厚度13.00m;下层自367.80~377.60m,厚度9.80m;夹石层厚度3.80m。
1.2 其他矿(化)点特征
1.2.1 第Ⅴ工作分区TC18银矿体(Ⅴ-1)。矿体延长100m以上,走向北西,倾向20°左右,倾角50°~60°。
围岩为粉砂质板岩。硅化、褐(黄)铁矿化、碳酸盐化构造蚀变岩带共有6条,水平厚度1~7m。矿体厚度1.30m;品位Ag148*10-6、Pb0.20*10-2、Zn0.14*10-2。
1.2.2 第Ⅴ工作分区铅锌矿化体(Ⅴ-2)。地表由TC19探槽揭露。
矿体延长100m以上,走向北东东,倾向340°~350°,倾角50°~65°。
围岩为粉砂质板岩。硅化、褐(黄)铁矿化、碳酸盐化构造蚀变岩带有2条,水平厚度均在8m以上。矿化体含锌较高,含锌品位Zn0.30%以上的水平厚度共有10m,其中5m平均达到边界品位,平均品位为Ag4.75*10-6、Pb0.20*10-2、Zn0.58*10-2。
1.2.3 Ⅱ区D2027、D2028铅锌矿化点(Ⅱ-1)。在Ⅱ区中北部D2027地质点及外围,属AP1化探异常区。
矿化产于上侏罗统玛尼吐组安山岩中,为褐(黄)铁矿化安山岩,走向近东西,矿化蚀变带宽度约10m。该处化探异常较好,但极化率值在2%~3%之间较低,取拣块化学样H2027、H2028、H2054,锌最高160.7×10-6,铅最高89.37×10-6,银最高0.36×10-6。
1.2.4 Ⅱ区南沙拉北D1064、D1065、D1087、D1088铅锌矿化点(Ⅱ-1)。在南沙拉北D1064、D1065、D1087、D1088地质点及外围。
D1064为硅化褐铁矿化石英闪长玢岩,走向300°左右,宽度约20m,其两侧为千枚状粉砂质板岩。
D1065为硅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花岗岩,走向320°左右,宽度5m。
D1087、D1088为硅化褐铁矿化矽卡岩化蚀变岩,宽约30~50cm,垂直山脊延长大于5m,产状平缓,可见大量接触交代形成的粒状风化石榴石和辉石,其两侧为花岗岩和千枚状粉砂质板岩。
以上各点捡块样化学分析锌最高5359×10-6,铅最高510.3×10-6,银最高0.31×10-6。
在南沙拉东的钨化探异常区经化探异常检查,发现一褐铁矿化蚀变凝灰岩,取化学样,锌最高196.8×10-6,铅最高3224×10-6,银最高0.9×10-6。
2 矿石类型、结构构造、质量
2.1 矿石类型
本区所见主要矿石种类为蚀变岩型矿石,地表为氧化矿石,深部为硫化矿石。
蚀变岩矿石的原岩一般为中基性火山岩,矿石岩性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安山岩等。
矿石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自然银、辉银矿、少量辉钼矿等,其他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有磁铁矿、磁黄铁矿、毒砂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斜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绿泥石、绢云母、绿帘石等。
2.2 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为粒状结构或变余粒状结构、斑状结构或变余斑状结构。
矿石结构为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
粒状、变余粒状结构的矿石中,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矿物呈细粒浸染状分布于岩石中。
斑状结构或变余斑状结构的矿石中,斑晶主要由斜长石;金属矿物和微晶斜长石、透辉石、透闪石、绿帘石等组成基质。
闪锌矿:含量2%~6%;灰色,不规则状,均质,大小<0.4mm,呈聚集体或分散状分布,在其内部包含有较多黄铜矿包裹体,与其他金属矿物紧密共生。
方铅矿:含量1%~3%;白色,他形不规则状,粒状,均质,粒度<0.5mm,交代黄铁矿或零星分布在脉石中。
黄铜矿:含量0.2%~2%;淡硫黄色,他形不规则粒状,大小<0.25mm,零星分布。
黄铁矿:含量3%~6%;浅黄白色,他形粒状,均质,粒度0.25~0.01mm,呈分散状或聚集体分布,局部集中。
磁黄铁矿:含量3%~5%;浅玫瑰棕色,他形粒状,非均质,粒度<0.25mm,多为<0.06mm者,呈星散状分布在岩石中,局部略呈定向集中分布。
辉钼矿:少量,灰带棕色,他形鳞片状,强非均质性,大小<0.05mm,零星分布。
2.3 矿石质量
Ⅰ-1、Ⅰ-2矿体目前控制程度为含铅锌的银多金属矿,主要有用组分为银。矿石银平均品位Ag180*10-6,最高达1460*10-6;含铅锌的平均品位Pb 0.19*10-2、Zn 0.10*10-2,达不到伴生利用指标要求;含铜平均品位Cu0.01*10-2,达不到伴生利用指标要求。
Ⅰ-3矿体目前控制程度为铅锌矿,有用组分为铅锌。铅的平均品位Pb1.33*10-2、最高Pb7.47*10-2;锌的平均品位Zn2.87*10-2、最高Zn14.65*10-2。矿石含铜最高品位Cu0.45%,平均品位Cu0.04%,达不到伴生利用指标要求;含银最高品位Ag126*10-6,平均品位Ag9.22*10-6,达到伴生利用指标要求。银含量与铅锌品位呈正相关。
另外,光片鉴定发现微量疑似辉钼矿,本次未对钼进行评价。
3 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
区内Ⅰ矿带产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千枚状粉砂质、碳质板岩中,初步认为属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蚀变矿床。
野外直接找矿标志是硅化、黄(褐)铁矿化、铅锌等硫化物矿化和大面积碳酸盐化等,尤其火山岩中的矿化蚀变。
4 钻孔原生晕分析及找矿预测
4.1 钻孔原生晕分带序列的计算
利用邵跃计算法,对钻孔原生晕样品进行元素分带序列计算。
4.1.1 对ZK3钻孔岩芯取原生晕样品,样长1m,从上到下分为四个岩段:第一岩段从标高268.9~218.9m,共50m,为上部围岩段;第二岩段从标高153.5~141m,共12.5m,为矿体上部蚀变围岩;第三岩段从标高141~111.2m,共29.8m,为矿(化)体段;第四岩段从标高111.2~102.2m,共9m,为矿体下部蚀变围岩段。
4.1.2 对ZK3钻孔岩芯取原生晕样品,样长1m,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岩段:第一岩段从标高153.5~141m,共12.5m,为矿体上部蚀变围岩;第二岩段从标高141~111.2m,共29.8m,为矿(化)体段;第三岩段从标高111.2~102.2m,共9m,为矿体下部蚀变围岩段。
4.1.3 对ZK3钻孔岩芯取原生晕样品,样长1m,从上到下分为三个矿段:第一矿段从标高141~131m,共10m,为矿体上部;第二矿段从标高131~121.2m,共9.8m,为矿体中部;第三矿段从标高121.2~111.2m,共10m,为矿体下部。
4.2 钻孔原生晕分带特征分析
从上述的原生晕计算“1”可以看出,As作为前缘晕元素主要分布在矿体上部130m的范围之内,其原生晕范围较宽广;Hg、Sn主要分布在矿体上部的近矿蚀变围岩中;Bi、Ag、Zn、Pb主要分布在矿体部位,这与以Ag、Zn、Pb为主的矿体是相吻合的;Cu、Sb、Mo主要分布在矿体下部蚀变围岩中,而Sb的原生晕主要分布在矿体下部,这与一般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不吻合,Sb应该作为前缘晕元素分布在矿体上部,由此可以推测下部有新的矿体存在。
从上述的原生晕计算“2”可以看出Hg、Sn、Bi、Ag、Zn、Pb、Cu、Mo作为该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与一般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相似,但Sb、As成为矿体尾晕,与一般矿床的轴向分带矛盾,其只有一种解释就是Sb、As作为该矿体下部新的矿体的前缘晕元素,表明深部仍有隐伏矿(化)体存在。
从上述的原生晕计算“3”可以看出Mo、Cu、Zn在矿体上部相对集中,Ag、Pb在矿体下部相对集中,As、Hg、Sb在矿体中下部相对集中,这种分布模式与一般矿床的轴向分带模式相反,表明该矿床成矿的多期次性,同时也表明该矿体下部有新的隐伏矿体存在。
参考文献
[1] 阮大为,王信,王兴源.内蒙古达赛脱银多金属矿地 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 (13).
作者简介:寇利民(1969-),男,内蒙古卓资人,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副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地质。
(责任编辑:秦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