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艺如何发展学术研讨会发言
李砚祖 教授
中国陶瓷艺术教学 ,这几年我想我们主要思考的几个问题,第一个我们作为中国陶瓷大国,我们有着辉煌的历史,我们怎么在今后,包括在世界艺术交流如此频繁的当下,拿出真正属于我们中国陶瓷艺术的好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中国陶瓷在今后我们应该怎么走,我们如何去看待包括西方现代派艺术对我们的影响,我想这是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第二个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可能展现中国陶瓷的辉煌,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走西方的路是走不通的,而且我们中国振兴自己的陶瓷艺术,不应该靠西方的营养。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大问题。
设计是个关键,设计背后还有一个问题——品牌,我到广东一个陶瓷企业长城公司参观,他的十四层楼都是展厅,企业里有一百二十个设计师,聘请了一个德国迈森的设计师,每一天都有一套以上的新产品,每年有几百上千套创新设计,所有都是中国人设计,这说明中国的设计并不落后,你到国外去,日用品,你去看他们的陶瓷设计都很简单,不像我们所追求的设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设计背后有一个品牌,既有企业文化又有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要强调的企业文化,我们中央提倡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不是仅仅通过设计能够解决的。
徐永模
学会强调学术,与协会不同,学术是学会的立会之本,学术与科学技术,学术与经济发展,学术我们之前没有做的,今后我们需要非常关注非常努力的就是和文化创意相结合,这是我们从学会角度来看。今天我听到大家的发言,我是非常受启发受教育,我一直在想陶瓷艺术,陶瓷在前艺术在后,先有陶瓷艺术家才有了创作的材料。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我们非常著名的一个画家的孩子去国外留学研究材料,还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去发展 ,我自己有一些小小的体会,也和大师们交流过。我们在五六年前,地上看的见的也不是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怎么走到大家面前,于是我们开展了全国性的装饰混凝土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多的院士都非常愿意用,现在成为建筑艺术创作的新的材料。材料与艺术的博士点,在中国形成两个特点的学科,只有景德镇陶瓷大学。我发起的砖雕设计大赛,当时想起什么名字,先把砖雕搞起来再说,我是从材料角度切入的,在国外你去看砖,从雕刻的角度来讲,石材很难雕,木材容易雕却不能放在室外,我们可不可以,创造适合雕刻艺术的材料,我们艺术家需要创作的,因为材料的不同工艺的不同出现不同表现方式,将来我们的大赛要细分类更深入。我们有日用瓷、艺术瓷,雕塑瓷,我们要鼓励百花齐放。艺术形式是多元的,特别是材料艺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切入点,不是不可为,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去想,第二次大赛不知道什么时候举办,我们今天集思广益,受到很多启发,将来我们要更深入的去总结,向国际化的程度发展。另外,要筹集一些奖励基金,万事开头难,硅酸盐学会来了两位秘书长从材料艺术来讲,有非常丰厚的实力来支持大家,让我们艺术创作更高尚更纯洁一些,像叶老师说的,中国画我们再怎么画的好别人不认,陶瓷我们应该有这个话语权,把握这个话语权,大家在一起不管参不参赛,我们应该承载这个历史责任,下一届我们如果要在北京参赛参展的话,我们要邀请一批国际大师级的人参展,让这个展览更具有国际化特征。
谭 抚
我也算是个外行,我们主要是搞学术交流,这是第一次搞这种陶瓷艺术大展,一开始信心也不是很足,但是在宁校长领导下,大家还是很有信心的,既然是个品牌活动,自身也应该有一个品牌logo,据我所知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logo,但是要很好的去宣传,这个评比非常好,要一直延续下去,也是和我们品牌相适应的一个展示。
陈汗青 教授
这次到景德镇陶瓷大学看到这个展览,我觉得很震撼,确实是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史上的里程碑,无论从作品的丰富还是质量确实是这样,刚才很多老师都讲了,包括李教授都讲的很到位,我补充几点,从设计学的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美术有,设计感还不足,或者美术味比设计味道多一点,我建议每一届的优秀作品,专门修一个优秀作品的固定展厅,跟这个感觉就不一样了,几百亩上千亩,如果市政府要是支持的话,可以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受到震撼。陶瓷艺术设计发展,一定要走交叉之路。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3D打印时代。这个展览中工艺材料科学有多少体现,有多少标志性的作品,有但是不够,如果这次展览拓宽到环境艺术的氛围,给人感觉那种构成味道就更好啦。如果景德镇提供不了这个平台,第二届就可能达不到这个高度了,在沟通上,我提出了三个建议,如果我们中国陶瓷设计要做发展,一定要在这上面做文章。第二个我觉得比较忽略的,你怎么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关注国家兴盛的一些核心,景德镇陶瓷大学就是中国的陶瓷大学,应该在这个领域有相当一部分的设计师来关注,在这个方面做出标志性的东西来,现在用的手机虽然让大家爱不释手但有很多副作用,我们将来陶瓷产品能不能做出一个替代产品,未来手机很可能跟人的服装首饰结合起来了。这样才能进入国家的殿堂,被国家所重视,否则就可能成为我们的自娱自乐。在这个例子上,景德镇陶瓷大学,我觉得可以支持部分有能力的陶瓷爱好者去这样做,组成一个团队,里面一定要有搞材料的,这样设计味道会更足。我们觉得景德镇陶瓷大学和这次展览带了一个很好的头,很多艺术品做的很精致,要做好产业链和事业链,包括它的衍生产品,那么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有很强的教师团队和力量,下次拿出来的金奖作品,应该是形成产业链的,给国家和地方带来经济效益的陶瓷作品。如果我们将来家家户户都是我们的陶瓷艺术品,它会起到这样一个作用,也使我们的链条起到了很大作用,加上原有的百万大军,大家都投入,使我们的陶瓷艺术设计大方光彩。
宁 钢 教授
十八世纪以前中国的瓷器洗劫了欧洲的黄金白银,欧洲人拥有一件中国的瓷器都视如珍宝,比黄金还贵重。到了晚清时候,欧洲人不允许中国的瓷器进入欧洲市场,清末,有一批在欧洲留学归国的爱国青年,立志通过教育重振中国陶瓷昔日的辉煌,在景德镇创办陶业学堂,如果没有这些爱国青年就没有今天的陶瓷大学。今天,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应该冷静,我们应该拿什么去和世界对话,我们拿什么去和世界交流,我到英国白金汉宫,在伊丽莎白女王的会见客厅一楼二楼都摆放着十八世纪景德镇制作的瓷器,可见中国瓷器在欧洲是多么具有影响力,是多么的辉煌。昨晚我和李砚祖老师交流了很长时间,从文化自觉到艺术自觉我们有很好的共识。我最近看到一个展览,还是在表现骷髅,用大盆装一堆陶瓷做的人体骨架,我记得上个世纪八五艺术新潮就有类似的表现形式,人装到牛的肚子里,作为行为艺术来体验在母亲肚子里的感受,我觉得很荒唐。中国的陶瓷承载了太多的内涵,它反映了每个时代政治的、科技的、经济的、民俗的、外来的、宗教的思想和内涵。我记得日本有个展览每年一回,从东京开始绕日本国展览一周,这个展览就是用濒临失传的传统非物质技艺来做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把材料做到极限,以实际行动推动了非物质文化产的传承与发展。刚刚大家都讲的很多,中国理论界讨论当代绘画当代陶艺褒贬都有,我认为艺术应该反应时代的主流,最重要的是给人带来美感。“China·中国”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展包括两块,一个是艺术创新大展,一个是产业设计大展。对“China·中国”这个大展名称大家也争论了很久。所谓双联展是一年做艺术创新展,一年做产业设计展 ,艺术创新展也可以定一个主题。第二届大展,我希望我们利用我们的资源,把大展办成更加国际化,聘请国际评委,要建立艺术大展基金,第二次大展一定要有奖金,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来建立一种大展基金,要有一定的经费的鼓励。第二届大展的颁奖就不一定要在景德镇,我们可以放在北京,放在人民大会堂也可以放在中南海。同时,我们再做一个评委、大师提名的邀请展,把我们的各窑口和各高校最好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次展览我们会出一本画册,下一步我们要在各个媒体上宣传报道,包括大家的发言,都有录音,我们会把它做的比较规范,我们陶瓷大学的杂志社欧阳社长至始至终都在听大家发言。我们要理论创新、艺术创新并进,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让我们走的更高更远。很感谢在座的各位在百忙之中的参与。这是我们陶瓷人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愿望,今天上午也宣布了中国硅酸盐学会艺术设计委员会二级学会正式筹备,现在我们要把框架搭好,平衡好各个产区、高校、企业,这个艺术委员会涉及概念是很宽的,不仅仅是陶瓷,包括艺术设计领域的各个设计方向。
吴大选
这次大展意义非同一般。第一,我对陶瓷艺术涉及还是比较早的,对陶瓷艺术很有感情,1994年我和熊钢如老师共同编写一本美术家词典,那个时候都是年轻有为的艺术家,现在都变成了老年的中年的事业有成的艺术家。现在陶瓷艺术的队伍,无论是从业规模也好,覆盖面也好,都有所变化,是整个硅酸盐学会里最活跃的学科,对我们陶瓷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陶瓷产业的发展对我们的产业设计,意义也非同小可。我们陶瓷产业规模发展的这么大,就业的规模企业数,在世界上都是大国,但为什么不是强国,我感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产业滞后。我们这种呼声,这种迫切的需求,我是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去潮州,一个老师懂3D打印,当地政府请这个老师给他们上堂课,现在产业设计需要我们的专家,第二天在他们的礼堂,来了将近一百五十个企业代表来听讲座,表示他们的企业非常需要我们的设计师,这是我的第二个感受。第三点,我希望在组委会的领导之下,这次大展取得圆满成功,我衷心希望,大展通过第一届,影响继续扩大,把它做成一个重点的国际大展。
吕金泉 教授
作为一个组织者之一,经历了从策划到征集作品的整个过程。首先要感谢中国硅酸盐协会理事长以及我们晋秘书长等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感谢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比赛的一个跟踪与参与。没有你们的参与,我们这次大赛不会这么成功。本次大赛从组织到策划历时一年多,征集到全国各个产瓷区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日用陶瓷企业还没有参与到其中来,在座的应该要有企业代表,我们比赛的宗旨应该是为产业服务的,通过我们的设计,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之后的大赛的举办中,要把我们的企业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我们日用陶瓷以及艺术陶瓷的创新当中来,这作为我们行业里的一个展览,作为一个学术的新的开端。”
孟树锋
我觉得刚才李教授说的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我后面只能跟着他跑了,第一个我得感谢我们徐会长,硅酸盐学会作为最早成立的一个行业学术组织走过了71年的历程,硅酸盐是地球上拥有最多的物质材料,近到我们日常用的碗盘子,远到航空飞机上用到的材料,硅酸盐学会这么长时间才第一次搞成这个陶瓷有关的比赛,这个可以说是我们目前陶瓷艺术教育、产业、文化或者说科研等等综合机构的一个大的巡礼和一个总体的展示,是我们这个队伍总体人才的展示,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支队伍很有希望。我们的方向往哪里去,我觉得所谓设计,是两种原料的设计,不光是艺术的设计而且是技术的设计,学校教育给你灌输的是艺术教育这个方面,而且你自己在实践中间能把陶瓷这种材料你把有机的材料无机的材料弄到一起也是一种本事。这次展览总体上的观念给人耳目一新,对大国崛起也是一种希望,我建议徐会长、还有我们晋秘书长、宁校长、李教授等等有教育的也有协会的代表,带领我们陶瓷界多搞这些活动。虽然我们现在是陶瓷十强国的龙头老大,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希望就在我们后代的这一批的人身上,我觉得大有希望,我就说先说这一点,谢谢大家。
张亚林 教授
上午给大家宣布获奖的名单,我最担心的就是念错了名字,本来我就特别怕念错,在这里补一个,祝贺大家,这是这个平台的第一次展览,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真正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相对比较全面完整的一次展览,各大瓷区都有人都有作品来参加这个,也表明了大家对这个平台给予的希望,我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既有艺术陶瓷又有日用陶瓷,里面不乏好的作品,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感兴趣,将会有更多人参与。这次比赛评委们像对待学术一样的对待这次评比。评比弄到了晚上十点多钟,认真到忘记吃饭,这种严谨的态度,也是对参赛者负责任。这次的展览有好几个很好的开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来这个平台能够办成促进全国陶瓷艺术创作设计的很好的一个平台。
陈丽萍 教授
刚刚我也看了一下展览,对我们陶瓷人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宁校长非常注重陶瓷艺术的展览交流,对我们陶瓷人来说也是一个幸事。展览作品丰富多样,有我们的老师,也有我们的学生,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雕塑也有陶艺和陶瓷绘画,还有日用瓷。应该是各种各样都涵盖进去了。我看完之后,觉得应该要是针对性的,要涵盖这么多种类真的是一种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能再细一点,推出一些系列来展览,再深入一点。这次参赛的包括我们的硕士博士,里面获得金奖银奖的有所创新的作品,希望通过研讨会再深入探讨一下,不仅停留在展览和作品上,再多做一点研究。展览由硅酸盐协会和陶瓷大学主办的,如果有陶瓷材料的专家参加这个研讨会会更有意思一些。每一次材料的进步对陶瓷也是一个大突破,我觉得材料不应该缺席。
郭爱和
我是从头到尾见证了全过程,China·陶瓷也可以理解为陶瓷中国,这样一个我认为世界级的大赛,我们会随着一届一届的举行看到它的魅力,最后大家一定会记住中国陶瓷大展,这个品牌不管是从各方面定位来讲,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非常高的平台上。我们希望成为中国最干净的最有影响力的大展,我们希望这个大展变成中国的奥斯卡,一个大展一个竞技可以带动一个城市带动一个国家的未来,韩国光州通过九届艺术大展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三大双年展之一,不要小看我们这次大展,持续走下去的话,能给景德镇带来更大的一个平台,未来分类会逐渐增加,变成一个狂欢节,更加有意义,更加有它的未来性,我们看到很多希望。国家一直在抓文化,什么是文化?文代表已经写入史册的一些东西,文化代表着画画、创造、未来,两种东西合在一起,资源不等于资产,善用我们现在的陶瓷资源,我们做了这样一个事情,如果宣传跟不上,也会萎缩。一定要出一本书,也要重视网络宣传,首届陶瓷艺术大展,把这些陶瓷作品展示出来,五届十届以后可以让这个比赛成为在全世界有话语权的,成为像红点奖这样一个大奖。
王芝文
我们在座的都是陶瓷人,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个活动,下午也看了这个展览很受启发,刚才李砚祖教授牵头说了我们是陶瓷大国达不到强国,但这是对我们china的后代来说是我们将负的责任。在国外去参加一些展览,对于艺术的门类,也有一些体会,在一些国际拍卖上,拍的最高的,中国画拍不上,水彩、油画弄到国际大拍肯定拍不过西方艺术家。唯独能用我们中国固有而且是领头羊的还是瓷器,古代的现代的也有。今天的展览有一个特点,它这个作品里面确实有一些很特殊的陶瓷语言在里面,有传统也有创新,有不同的窑口和技法。这些我看里头很多都来自艺术院校,这种好的迹象,我看里面有些材料也是新的,耳目一新,当之无愧陶院来举办这个活动,中国各大陶瓷产区参加,由陶院来主导,这种活动继续办下去,肯定对CHINA·中国有促进作用,我就简单的说几句,谢谢大家。
叶建新 教授
我是作为评委参加这个展览的评选,这次我们的陶瓷艺术设计大展给我一个什么感觉呢?大家都看过中国美协做的中国美展,出现了什么状况呢?因为我是跨两届的,是做中国画的,现在又来学习陶瓷这一块。陶瓷是以一种艺术感设计感非常强的形式出现,和绘画届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但是我们的陶瓷作品中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具有时代气息和时代感。唐宋元明清到现在的东西,都有时代的印记,我们这个时代也是这样,陶瓷是一个世界的语言,但自古以来话语权还在中国,既然话语权在咱们这,陶瓷一度走向一种不太好的状态,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觉醒了,陶瓷的未来是灿烂辉煌的。景德镇是影响很大的世界级的城市,但是我们要尽量做的更大一些,尽可能的走出去,陶瓷本来就应该是最强音的东西,有话语权的祖宗的文化,应该是高于中国绘画的,但是现在只是从从业人员角度来看,只是中国画从业人员的几十分之一,我们的陶瓷不可能出去走穴,收藏家还是太少,真正的陶瓷艺术,是需要永久收藏的东西,如果有一天,大家主要关心的是陶瓷,中国画放在第二位甚至第三位的时候。中国的陶瓷将达到鼎盛的辉煌,谢谢大家。”
钟汝荣
我觉得这个展览办的非常好,它本身的起点高,由中国硅酸盐学会联合高等学府这种有理论支持的展览,和其它行业协会搞得展览是不同的,有一个高度的理论来支撑,这个展览的亮点就在这里,这个展览收集的藏品的地域性也比较有代表性,几乎包罗了全国各大产瓷区和材料的表现都集中在了这个展览里面,第二个亮点,我看的整个展览不论是从现代的观念和传统的观念都表现的很到位,比如其它美术家协会类的展览就侧重与美术方面来评的。这个展览照顾到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种类比较多,手法多,形式感强,技术方面也处理的比较恰当、到位。我们现在这个陶瓷艺术品在展览上展出体现了有些矛盾,观念创新以及技术方面发生了两个大的矛盾,你有好的创意但是你这个工艺水平达不到,但是反过来,你这个传统很好,但是观念不行,表现的就是一个很传统的东西,没有创新生命力不够强。我们在作品的评选上必须要有一个引导作用。评不上的陶艺家,可以看这次金奖对材料的处理,它有它的方向性和导向性,同时包含技术和创意两种,技术其实就是手工艺,而创意就是观念上的东西,两者是不一样的,这是今后我觉得在评委方面很重要,评出的获奖作品都是要有方向性和导向性的作用,这次的展览评出来的都是比较好的。
葛 军
展览之后,宣传方面我也有些想法,如果不定期的话,对于参与者吸引力不够,全国美展,陶瓷这个种类经历过四届,很年轻的,还有全国陶瓷评比,之前展览太多,我们也要求进步,只要国展就参加,但是彼此不认,我们做材料还要分类,这个是中国美协的,这个是中国工业协会的,要分好几类,我从业二三十年,不知道获哪个奖,希望CHINA·中国做成让人向往那个奖,可能大家有感触,两年前醴陵那个奖,醴陵都挤不进去了,作品都摆到地上去了,这就是品牌的魅力。我们这次展就是宁钢校长的魅力,刚开始是好事,但之后我们要树立品牌的魅力,这个就有希望了,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王一君
艺术形态和生产力的交替推进产生了社会进步,艺术交流很频繁,但是材料与艺术的研究很重要,在美术的构成关系方面,材料的运用的方面,工艺的考量方面,以及观念方向方面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但是材料是最基本的承载,如果没有材料,一切的思想都不能量化,都是枉谈。这种活动很重要,在很大的能动性上整合了资源,设计让这个产业,健康的常态的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是中国的陶瓷大学,是世界的陶瓷大学,它整合了这些资源,我也要尽我一己之力,与大家一起把这件事做好,落到实处。
杨 冰 教授
作为一个参展作者,这次作品得到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肯定。这次看完展览,我觉得作品还是蛮齐的,有很多年轻的作者参加,我看到我们研究生作品都很好,真的是后生可畏。我是1977年考入陶院的学生,从事青花创作也十多年了,一步一步走过来,得到我的很多老师专家同学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我觉得我们不仅要做好我们的作品,还要培养好我们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来传承中国这个经典的文化,把它传承下去,我觉得我们有这么一个使命。
余小荔 教授
这次展览办的特别好,也很有意义和必要,获奖作品风格多样,形式感也很强,特别是有很多新的材料的运用,一些表现技法和形式感的处理特别的有新颖性。以前看的一些陶艺展览,有些语言性不是很强,这次展览我觉得中国特色还是比较强的,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方面,这样的展览应该举办的更多一点。让年轻的老师、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些展览当中来。
熊建新 教授
首先我觉得这个展览是非常好的一个展览,名字取的也非常好,具有传统的根基,又有现代的语言,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百花齐放的,这么好的展览应该加大它的宣传,真正把它做成品牌,我觉得不能仅仅局限于景德镇。我们在南昌,局限于新彩这一块,我建议做一个巡展,我搞漆画的,漆画为什么可以进入全国美展,就是经常有巡展。参与这个展览的艺术家也特别多,我觉得都非常好,我也拍了很多照片,我觉得很有当代的语言,我建议这个展览多做一点巡展。”
帅茨平 教授
展览名称很好,很贴切,和作品对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我是学雕塑的,我还拍了很多照片,作品做的很不错也很精致,特别是一些传统的传承,像一些人物的手指头,一些很细致的部位,真的是做的很精细,而且也用了一些现代的新的手法,都在里面体现出来了。更多的运用一些传统的中国元素,生活气息特别的浓,比如说有一个下象棋的,我看着很喜欢,做的很细,甚至翘起来的脚指头是带有感情的,都很生动,总体来说非常不错。
吴天麟 教授
这几年由陶瓷大学主办的艺术交流活动很频繁,中国硅酸盐学会作为中国最老的最大的一个学会,和陶瓷届的黄埔军校景德镇陶瓷大学携手举办这么一个活动,太有意义了。现在总的感觉,沉下来搞产业陶瓷的真的是太少,很多研发公司,真的太缺少人才了,太需要加强了,做起来真的是很有意义,产业陶瓷想要走上国际,不是简单的画几个瓶子几个瓷板的问题。希望这个展览做成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大赛。”
李文跃 教授
我觉得今天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办这个活动,非常的有意义,陶瓷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有影响的陶瓷大展我觉得在我们国家还是少有,这次的大展具有相当于里程碑意义的,这次的展览不是从行业的角度,而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更有意义。跟以往的展览有所不同,以往的展览更多的追求获奖多少,哪里的获奖多少,今天好像感觉这个味道不浓,学术的感觉非常好,我觉得从绘画的角度进行设计在展品中表现的非常充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陶瓷和设计结合的完美的东西还是蛮多的,比如元明清官窑的瓷器和当代的工业设计产品结合在一起,比如女孩子用的坠子,首饰等,我觉得设计感很强,而且符合市场追求。然后有一些装饰设计和环境艺术结合在一起的设计,作为大展的主办方来讲要考虑陶瓷设计与绘画设计的评定来讲要分开,中国陶瓷大展不仅仅是从美的角度绘画的角度出发,设计要跟我们生活的环境进行设计,希望第二次展从这个方面也作为重点考虑。另外我还希望我们这个展览每次评奖的金奖作品、银奖作品能够保留下来,一个可以引导我们陶瓷行业的发展,引导我们陶瓷艺术方向的发展,多届放在一起,大展对我们行业的引领作用,也可以对后面的研究者的作为一个佐证,再一个,我希望我们这个大展的视角是不是可以拓展到国外的一些院校或者行业里面。通过这个大展的优秀作品引导到世界陶瓷的发展。
欧阳小胜 教授
China·中国”陶瓷设计大赛启动筹备时间并不长,征集到如此丰富如此有质量的作品,足见她的号召力。大赛由中国最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会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合力打造有着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和品牌价值,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一届比一届做得更好。我认为需要组建个专业团队专注于这个大赛,包括大赛的整体品牌形象策划、经济运作方式以及大赛的品牌价值开发和价值链的延伸等形成一个可持续良性发展的模式很重要,也就是说需要建立一个机制才是大赛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谢谢!
阎 飞 副教授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都讲的非常好,我也全程参与了幕后工作,我们希望能有各个产瓷区的更多优秀作品被推荐过来,希望大家能够多推荐,能够把好的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在这边展示出来,我们也很希望这个展览做的更大一点,把这个做成整个陶瓷届的一个盛会,这次日用陶瓷组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我们也在总结经验,可能宣传力度也还是少了一点,我们希望在专家的帮助下做的更好,为中国陶瓷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张小兰 副教授
各位老师,我是93级陶院的学生,我毕业以后在醴陵工作了十几年再去的湖南大学,醴陵的釉下分水工艺比较难,毛笔不能触碰到胚胎。醴陵历史很短是非常年轻的瓷种,但它丰富了一个釉下五彩的空白,但整个湖南都没有陶瓷专业的高校,非常缺乏人才,大家都注重工艺上的,材质上面非常单一,我们都用高白瓷,一些透明釉,这次我们参加了这个展览,我感触比较深,首先我们醴陵要掌握工艺。醴陵在材料研究方面欠缺,很多工艺醴陵都没有。我们对这个产区要有所推动的话,还是需要回景德镇来再学习一下。另外,我们在陶院读书的时候,醴陵只是一个名词,恳求母校把醴陵釉下五彩纳入教科书,对醴陵影响会非常大。
王新政
我是来自汝窑的做瓷器的,我觉得china·中国这个平台非常好,我们汝窑这块为什么这么多年从恢复以来到现在都没有突破宋代的经典器型,我们缺少的就是设计,这个艺术设计委员会成立以后,我们希望迅速的在各个产区建立起联络机构。特别是五大窑口肩负起再创辉煌的这个使命,希望大家到汝窑产瓷区去。
刘志军
和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那一次我对比了一下,那次好多作品不是我们看不懂,就是看了以后如果不写中国人的名字很难看出是中国人做的还是韩国人日本人做的,我很喜欢这次展览的名字China(陶瓷)中国这是陶瓷制瓷人的骄傲,多自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