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哲学视角谈《论老之将至》之人生观理论

2016-11-03 00:00杜高奇何小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生哲学年老罗素

杜高奇何小娥

(1.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平凉744000;2.崆峒区香莲乡三里小学,甘肃平凉744000)

基于哲学视角谈《论老之将至》之人生观理论

杜高奇1何小娥2

(1.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平凉744000;2.崆峒区香莲乡三里小学,甘肃平凉744000)

《论老之将至》是罗素文化随笔中的名篇,大师以其超凡的哲学素养为观景台,凭睿智的眼光审视老之将至现象,用平静朴实的语言论说自己的人生哲学观,历来为人们所传习。罗素阐述的人生观主要有三点:老之将至,仍要以泰然之心对待年老;要活在当下,不能沉湎于往事,不要依恋年轻人;要保持健康的爱好和适宜的运动,坦然面对死亡的来访。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论老之将至》;罗素;人生观

最近笔者接触到刘青文主编的《文化随笔散文选读》一书,拜读了英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的文章《论老之将至》,同时欣赏了编辑赏析的文字。罗素在文中对人趋年老的哲学思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吸收文章和赏析文字的营养,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阐述罗素通过《论老之将至》传达出的人生观思想。

《论老之将至》是罗素文化随笔中的名篇,大师以其超凡的哲学素养为观景台,凭睿智的眼光审视老之将至现象,用平静朴实的语言论说自己的人生观思想,历来为人们所传习。

一、老之将至,人仍要以泰然之心对待年老,不应叹息,不能自暴自弃

对好多人来说,老之将至是一桩令人沉闷而又无可奈何的事,以至于不想提及。哲人罗素以其丰厚的人文素养为基础,以人生哲学为视角,思想高远,认识深刻,以平静朴实的语言提醒趋近老龄者:年老只是人自然运动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一位今生有缘、有约而至的朋友。人能否长寿,的确与先天遗传有关。然而,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从而也不能把握遗传造就的命运,我们只能靠后天的经营成就健康。即使我们的饮食起居很有规律,很注重运动健身,很留心生命安全问题,那也保证不了不患病,不发生灾祸。好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因疾病和意外事故便早早离开了人世。相比他们,我们幸运多了,已平安走过了年轻,我们应该庆幸,应该知足。我们已行进到老之将至阶段,当然应该以泰然之心对待年老,快快乐乐地生活,不该叹息,不能自暴自弃。

二、老之将至,仍要活在当下,不能沉湎于往事,不要依恋年轻人

人一生中,应该始终做最好的自己,保持自我之独立性。这样,生活会永远充实,我们会永远感觉到自己被快乐包围着。

然而,好些人走到老年时期,往往容易失去自我,丧失生活独立性。罗素强调,从人生哲学角度讲,年老要防止两种危险:一是过分沉湎于往事;二是避免依恋年轻人。人行将步入年老,应该尽量少花精力沉浸于往事。过去的就应该让它随风自然飘去。正如罗素所说:“人不能生活在回忆当中,不能生活在对美好的往昔的怀念或对去世的友人的哀念之中。”人到了老之将至阶段,仍需要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有意义的生活,眼睛应该朝前看,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当下需要自己做些什么的事上。

进入老年期,有些人表现出对年轻人的极度羡慕,期望从他们的勃勃生机中获取力量,他们的生活表现出对儿女们的强烈依恋。对于这种现象,罗素站在儿女内心感受视域规劝天下做父母的老人:“子女们长大成人之后,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你还像他们年幼时那样关心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除非他们是异常迟钝的人。”的确,在中国这个非常重亲情的国度,父母们真是太爱自己的孩子了。因为太爱,所以关心往往过剩。过多的关爱很容易成为子女们的负担和压力。罗素在文中告诉老之将至的父母们:应该关心儿女,但这种关心应该含蓄宽厚,而不应该过分感情用事,要学会尊重和关照孩子们的感受,提高“关爱”儿女的质量。

三、老之将至,仍要保持健康的爱好和适宜的运动,坦然面对死亡的来访

人步入老年,更需要保持健康的爱好和适宜的运动。这样的生活有益于老年人保持一颗达观宽厚的心,有益于老年人维持稳定的情绪,有益于老年人自我营建乐观的情感生活。

但事实不如我们所愿。好多老人缺乏健康的兴趣爱好,也不喜欢运动,他们觉得不把心思都放在子女和孙儿孙女身上,就会觉得生活很空虚。于是,他们就一个劲儿围着子女唠唠叨叨,告诫其已成年的子女别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针对这种现象,罗素指出:“告诫已经成人的孩子别犯错误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一来他们不会相信你,二来错误原来就是教育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老年人在有生之年活得充实、快乐、有趣,是最重要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活好当下每一天,就是老人要把握的幸福生活。当一个人经历了人世的悲欢、履行了个人的职责,完成了自我使命,这时大可不必担心死亡何时来访,欢迎并待之若宾罢了。陶潜说: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阅历丰富、内心高贵的人不会为死亡而悲哀;他们以为,人出于宇宙而归于宇宙,是人生之常态;无谓地苛求与生命的自然进程实在是一种自私愚昧之举。老聃也说:万物将自化。没有死亡的降临和洗牌哪有新生的勃勃而发?坦然地对自己说一句:我们来自自然,也必回归自然。

[1]刘青文.文化随笔散文选读[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G634.41

A

1005-5312(2016)30-0288-01

猜你喜欢
人生哲学年老罗素
罗素悖论
被嫌弃的中年老母亲的一生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浮石绘话
——《青瓷》作者的人生哲学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年老时牵手“退隐山林”吗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学
年轻
年老未敢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