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

2016-11-02 17:09李园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双城记狄更斯

摘 要:狄更斯被认为是继莎士比亚后英国最伟大的一位文学家,《双城记》是其代表作,该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在批判封建主义残酷统治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展示了博爱宽宏的人道主义精神。本文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出发讨论,分析了《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希望能够为学者们研究狄更斯、研究《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提供帮助。

关键词:双城记;人道主义精神;狄更斯

作者简介:李园(1981-),女,四川南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

狄更斯是英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其作品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珍宝,对英国文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因此狄更斯被认为是英国19世纪的时代旗帜。《双城记》是狄更斯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中仅有的两部历史小说之一,该作品发表于1859年,是狄更斯的晚年作品,该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揭示了社会以及统治阶级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在表达自身同情的同时,彰显了自身的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呼吁社会各方能够以人道主义的仁爱精神挽救现实危机。

一、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内涵

人道主义思想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思想体系倡导关怀、爱护、尊重每一个社会个体,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世界观。人道主义可以被认为是抽象却又普遍的人性,即平等、自由、博爱。毋庸置疑的是人道主义思想在反封建斗争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推行后,其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衍生出了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同分支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其中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则是以狄更斯为代表的“勿暴力抗恶”的人道主义思想观。

狄更斯信奉基督教,基督教信徒对《圣经》有着极为强烈的“遵从意识”。基督教将儿童视为真和善的象征,因此,在圣经中,有一种崇拜儿童的情节,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起源也可以被认为始于此。狄更斯认为成人如果能够保持孩童那般的天真善良,那么就可以用童性去影响人性,继而使善和爱充满现实生活。因此,狄更斯用自己的作品展示了资本主义光鲜外表下的丑恶以及普通劳动者的疾苦,选择用更为柔和的讲故事的形式宣扬人道主义、批判现实社会。

二、《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作为英国十九世纪十分著名的作家,狄更斯一生创作了大量对于现实生活深入描写,对于丑恶现象无情揭露的,具有批判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 狄更斯对于《双城记》中的人物形象描述,无论是性格还是身份上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但无一不体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传达了作者的仁爱、博爱精神。

(一)冷酷残忍的剥削者

《双城记》中冷酷残忍剥削者的典型代表是封建统治阶级里的厄弗里蒙德侯爵,在他的身上,有着封建统治阶级所有的残酷属性,如冷酷、残暴、荒淫无道等。厄弗里蒙德侯爵碾死农民的孩子犹如碾死一条狗;奸淫农家妇女;陷害告发他的医生……厄弗里蒙德侯爵残暴得像是魔鬼的化身,没有一丝的人道主义精神。当然,在《双城记》的最终,厄弗里蒙德侯爵也收获了自己应有的报应。狄更斯充分的表现了自己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让反面人物获得了自己应有的惩罚,读者们在看到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冷漠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同情、愤怒的情感,继而与狄更斯反暴力压迫、渴求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产生共鸣。

(二)以德报怨的复仇者

《双城记》中以德报怨复仇者的典型代表是有着凄惨身世被压迫的劳苦大众里的苔瑞丝。苔瑞丝身世凄苦,与厄弗里蒙德侯爵更是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姐姐被蹂躏致死,姐夫被劳役致死,父亲被活活气死,哥哥复仇被杀死。在大革命之前,苔瑞丝的形象是智勇双全、深得民心的,然后大革命之时她却成为了一个嗜血恶魔,丧失了正义与善良。此时作者狄更斯本人对她的态度也从先前的同情变成了否定,由此充分说明作者对“以暴制暴”行为的不赞同,也呼应了狄更斯善良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

(三)仁慈宽厚的博爱者

《双城记》中仁慈宽厚博爱者的典型代表是梅尼特、代尔那等人,梅尼特医生为了女儿的幸福甘愿接受仇人的后代为自己的女婿;代尔那出身贵族却不与父辈同流合污,善良正直的他甚至放弃了财产和家族脱离了关系。梅尼特、代尔那等的形象充分的彰显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契合了狄更斯的观点:永恒的仁爱、宽恕才是使世界美好的一剂良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狄更斯借古讽今,在《双城记》中借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背景启发当局者和民众思考现实的英国阶级斗争问题。与其他人偏激的非道德行为相比,狄更斯更愿意以爱化解仇恨,用更富于人性意味的方式来改良社会。虽然正犹如其他一些评论者所言“狄更斯这种畏手畏脚的做法根本不符合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在狄更斯《双城记》之后,英国的政治机构不断地调整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幅度的提升,无数与工厂立法相关的法律条款也相继颁布。狄更斯用文学的力量唤醒了人们的道德良知,改变了社会的人性,也使得制度的改革真正的发挥出了作用。

参考文献:

[1]韩睿.论《双城记》中的人物形象所折射的人道主义精神[J].青春岁月,2014,(05).

[2]宋秀萍.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在《双城记》中的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

[3]李霞.剖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4).

猜你喜欢
双城记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俄罗斯双城记之北方有座城
俄罗斯双城记之遇见莫斯科
双城记:垃圾大作战,给地球“瘦”个身
对《双城记》中对立特点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进行再次探讨
狄更斯钓鱼
狄更斯钓鱼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