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虎+李建霞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功效。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1.从小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习惯其实在小学低年级就已经形成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没有特别的教育或者特殊的方法,形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越小,习惯越容易建立,也很容易巩固,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照抄别的同学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进行了改正,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有些家长认为在小学低年级可以让孩子多玩玩,到了高年级学习习惯自然就养成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应该从小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如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等,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
2.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
在家里学习时,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等等!尽量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把孩子在家里的学习习惯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要常常对孩子的学习习惯进行评价,好的方面要表扬,不好的方面要及时纠正。教师要把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督。这样,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就应该有意识从小抓起,越早越好。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抓起。伟大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好的习惯。这个习惯不仅指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还指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学校里,做作业时一定要先自己独立思考,不要老是想着依靠同学和老师。例如,平时在家里学习时,家长不要动不动就坐在学生一旁看着,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尽可能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即使有时候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家长或者老师也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可以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子就培养起来的,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逐渐慢慢形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一些习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到了小学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习惯、阅读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幻想朝夕之间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四、给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
其实就是给学生制定生活、学习的规矩。就是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等。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比如,早晨:六点起床(穿衣服10分钟;刷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七点去上学,中午:十二点到十二点半吃午饭,十二点半到一点半午休,一点半去上学,下午放学后,孩子可以自由活动一下。五点到六点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时间,六点到七点半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七点半到八点看书,九点孩子上床睡觉。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星期六(休息日):上午学习和做作业,中午看电视,下午两点到三点练毛笔字;三点到四点半孩子自由活动;四点半到六点自己去学校体育场锻炼。晚上休息时写一篇日记。星期日(休息日):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去学校体育场训练,下午休息,父子俩人去书店和到超市去看看;晚上练毛笔字和写一篇短日记,然后自由活动。
习惯改变命运,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张广侠.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