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竹泉
【摘 要】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缓慢,治疗棘手,易反复发作。笔者结合各家经验,创补肺止咳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尚可。现整理成文,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补肺止咳汤;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4-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者。临床表现为:冬季咳嗽加重,咳白色泡沫痰,清晨痰量较多,部分患者喘息时有胸闷或胸骨后紧迫感,此病属中医“咳嗽”、“痰饮”、“喘病”范畴。
此病属慢性病,中西医治疗均无特效疗法,笔者临证初期多采用宣肺化痰、止咳定喘法,有效者少,多无效或病情不稳定,且反复发作,深感棘手,后临证时细心观察并反复参阅名家经验,渐有领悟。本病虽病情复杂,但其本在肺气虚,其标在痰,气机不畅为关键,遂创“补肺止咳汤”一方,临证概以本方加减,疗效大增。
1 补肺止咳汤方
组方: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沙参10g,半夏10g,苏子梗各10g,茯苓15g,川朴10g,桔梗10g,枳壳10g,全瓜蒌15g,薤白10g,露蜂房10g,甘草10g。临证加减:喉痒者加僵蚕10g,化橘红10g;痰热明显者加黄芩10g,葶苈子15g,金荞麦30g;夜间平卧后咳甚者加旋覆花15g,赤芍15g;咳剧面红者加全蝎4g,广地龙10g,白芍15g;喘者加麻黄10g,杏仁10g,葶苈子15g。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次温服。
2 病案举例
周某某,女,20岁,2005年10月2号初诊。患者自述15岁时由于受凉感冒后发热咳嗽,当时经治缓解,但此后稍受寒即咳嗽不止,服药多无效,每次发作数月始能缓解,此次发作已有4月余。其父在上海工作,闻讯后即带其到上海治疗,某中医诊治,服中药2月。此次放假回家,由亲戚介绍来我处就诊。症见咳嗽频繁,咳痰不多,色白,咽痒不适,口干思饮,大便偏干,小便顺畅,精神欠佳,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考虑系肺气亏虚,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拟予补肺止咳汤加减治疗。组方: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沙参10g,半夏10g,苏子梗各15g,茯苓15g,川朴10g,桔梗10g,枳壳10g,全瓜蒌15g,薤白10g,露蜂房10g,葶苈子10g,僵蚕10g,甘草10g。三剂,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温服,3日后就诊,述服第一剂头煎后夜间即未咳嗽,三剂服完后,咳嗽已止,惟略感呼吸气不畅,由于需返校,无法服中药,遂指导其按摩膻中穴,不另服药。患者于寒假时又来就诊,述返校后偶有咳嗽,已明显减轻,要求巩固治疗,予原方7剂,药后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3 小结
本方系参考多位名家经验并经反复临床实践而成。方中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沙参系肖俊逸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1],肖老认为:凡咳嗽稍久不论有喘无喘均可在辨证方中加用参麦散和沙参,其效果比不加者显著,惟区别者肖老习用党参,而笔者临床多用太子参,是因其性更平和,但体虚明显者亦用党参。方中半夏、苏子梗、茯苓、川朴系胡希恕教授的经验[2],胡老于咳嗽诸方中最常用半夏厚朴汤,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机不畅所致,《金匮要略》提出痰饮的治疗应遵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半夏厚朴汤组方恰当,故临证多用,胡老亦指出,有些干咳无痰者也可为痰饮上犯所致,临证时当整体辨证,半夏厚朴汤亦为适用方。露蜂房一味系朱良春主任医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习用[3],朱老指出:露蜂房不仅是止咳化痰佳药,亦具温肺肾纳逆气之功,故治久咳不已高效且速效。桔梗、枳壳两味合用,有贯通上下、顺畅气机作用,辅以全瓜蒌、薤白其作用更强,为本方取速效的要点,此方经笔者多年验证,疗效令人满意。
临床有少数患者服药后咳止喘平而惟遗呼吸气不畅,又不愿续服中药可指导其按摩膻中穴或董氏奇穴,水通水金穴[4],其效亦佳。
参考文献
[1]史宇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咳嗽专辑[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73.
[2]张文康.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临床家丛书·胡希恕[M].北京:中医中医药出版社,2001:52-56.
[3]朱步先,何绍奇.朱良春用药经验[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41-42.
[4]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133-134.
(收稿日期: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