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香
摘 要:随着外来务工与经商子女入园率的逐年增加,地处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方面也产生了诸多新问题。兴隆中心幼儿园围绕“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展开了相关的实践探究,形成了操作性较强,适宜园情的教育策略:共建园所、班级与家庭标识文化;定期开展国旗下讲话、好习惯故事演讲、好习惯之星宣传、好习惯书籍推荐等形式的系列活动;组织有效的师幼观察案例评析;注重家园共育等相关策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外来幼儿;习惯;基本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入园的幼儿来自于园所周边村。近年来,外来务工、经商子女在我园入学率逐年上升:2010年外来幼儿人数占幼儿园总人数的48.3%;2011年外来幼儿人数占幼儿园总人数的53.8%;2012年的比率上升为64.8%,外来幼儿成了本园生源的主流。然而大部分外来幼儿由于受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卫生意识差,如:不经常剪指甲、洗头、洗澡,衣着不整洁,乱丢纸屑等;品德行为差,如说话不文明、讲粗话、脏话、对人不礼貌、不说真话等;学习习惯差,如学习活动中不认真倾听,注意力易分散且多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根据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及本园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实际情况,特拟定此课题《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开展相关实践探究活动。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2012年9月我国教育部研究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三项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此,本园此课题的研究,着重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多元化、多维度地评价幼儿,采取适宜有效的指导策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3.解决的主要问题
该课题《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研究》旨在创设和谐宽松的幼儿园环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探究幼儿园外来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策略,帮助外来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游戏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首先,通过课题研究切实有效地促进外来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为其人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了解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在生活、交往行为、学习等习惯方面的状况,分析其特点及成因,遵循以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为原则,家园形成合力,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教育活动环境,注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以观察、记录、分析幼儿的表现,多元化、多维度地评价幼儿,采取适宜有效的指导策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其次,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运用先行的理念改善保教行为,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最后,形成促进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策略,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可以进行经验性的推广价值。针对外来幼儿群体,体现本园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能够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性,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外来幼儿指来自外省市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女,户籍和住房均不在本市,非本市施教范围内的幼儿。
习惯养成包括:生活习惯、游戏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遵循幼儿活动的主体性,尝试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园环境,家园合力,引发幼儿自主参与式活动,有效促进外来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研究的内容
(1)明确各年龄段幼儿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习惯养成教育
(2)调查幼儿园外来幼儿生活、交往、学习习惯的状况,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以及相关原因
(3)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园外来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4)如何与社会、家庭合力,有效地开展外来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5)关注幼儿个体档案的建立,多元化、多维度地评价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在生活、交往行为、学习等习惯方面的状况,分析其特点及成因。
2.行动研究法
教师共同设计具体实践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如:根据某一具体习惯养成内容,综合运用多种资源,创设适宜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感知体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
3.观察法
采用观察记录表、照片、视频拍摄等方式,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翔实的记录,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形成一定的反馈信息。这样有助于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采取更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形成。
4.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个案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推进相关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的实际研究。
五、课题研究组织与实施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我园针对此课题的特点,做好课题研究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1.组建研究队伍,形成研究网络
课题立项后,幼儿园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课题组每月召开课题研究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参与研究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保教工作,进行具体的研究。这样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又使教师在研究的同时,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方式得到了改进,教育活动的效果得到了提高。
2.规范研究过程,注重研究实效
在每次课题研究讨论会中,我们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难点、重点进行研讨,统一思想。课题组提供文献研究的资料组织组员学习,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组员进行课题研究,在阶段性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和筛选。
3.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①根据本园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全园讨论分析,提供选题、申报立项,制订实施方案。
②课题研究前期培训活动: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新《纲要》、幼儿教育理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等,理性思考针对外来幼儿特点,明确具体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③邀请市教科研工作的专家来园进行开题论证,并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2月
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围绕具体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教育活动策略,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注重多种形式的观察、记录、分析,收集相关活动资料。
②阶段性总结、及时反思活动情况、不断调整实施方案,探究更有效的教育策略。
(3)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10月
①归纳、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针对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活动方案和可行性经验。
②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结题评估验收。
六、课题研究经验总结
课题组历经三年的实践探究,通过学习思考、研讨交流、组织实施、不断反思、调整策略、逐步积累,在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形成了操作性较强,适宜本园园情的教育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共建标识文化,促进好习惯形成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隐性的教育契机,低幼儿童以直觉形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特征为主,根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我园着重以合理地运用标识为策略,探究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师幼共同创设可读可解的标识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挥标识的隐性教育功能。
(1)师幼共建园所公共标识文化
①充分利用墙裙展现图文并茂的生活与交往礼仪方面的好习惯绘本故事。教师在日常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喜欢、适宜的好习惯绘本书籍,每学期定期筛选部分优秀的绘本书籍,请广告公司喷塑,张贴在楼道、长廊的墙裙处,幼儿随时可以观察解读画面所蕴含的习惯养成教育寓意。
②处处呈现幼儿设计完成的儿童化标记,凸显文明、环保、安全等好习惯养成的园所标识文化。儿童化的环境创设更能够发挥环境教育的价值。围绕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引导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构思和设计不同的标记,提醒来园的每一个儿童去解读和遵守相关的规则。如:从一进幼儿园大门,就可以看到亲切问候、禁止吸烟、有序排队等涂鸦标记;树木草坪悬挂或树立着环境保护和科学实践探究的标记……
③公共活动区域明显展示出直观具体、操作性强的活动公约。各个公共活动室、活动区均有图文并茂,易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理解的活动规则、交往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约定,确保深入其中的幼儿自主取放材料和工具,并进行有序游戏。
(2)师幼共建班级标识文化
①个性十足的班牌:我园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喜好,每个班的班牌都彰显出年龄特征和个性化的色彩。如小班的兔兔班、羊羊班、KT猫班,都是小班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形象。班级环境创设主打动物形象都是围绕各班班牌形象打造的。他们在向外人介绍时个个津津乐道。只有自主参与环境创设,才能促进其好习惯的形成。
②默契相融的班级公约:每个班级都有师幼共同构建的公约,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公约的商讨、标识的设计与制作,形象具体,班级全体成员修订制作的公约,大家共同遵守,达成默契,形成融洽和谐的班级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幼儿好习惯的形成。
(3)家园共建标识文化
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向家长宣传、推广标识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发挥家长资源,创设幼儿园与家庭中的标识,形成合力,发挥标识文化的效应,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形成。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好习惯形成
为了进行外来幼儿在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我园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专题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其好习惯的形成。
(1)每天班班讲述好习惯实例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晨谈、餐前游戏、散步、离园前游戏等环节,可以结合好习惯绘本阅读,或者针对近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现状,与幼儿共同讲述、谈论在生活、学习和游戏方面习惯养成教育的实例,增进外来幼儿形成好习惯教育的时效性。
(2)每周重点围绕一项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国旗下讲话
幼儿园根据节庆主题活动、时令性专题活动,充分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讲话内容中,明确本周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以便于师幼共同践行专题习惯养成教育。
(3)每月举办一次园级“好习惯之星”的评选与宣传活动
幼儿园每月分别开展“文明好习惯之星”“讲卫生好习惯之星”“善于交往好习惯之星”的评选活动,一方面激励幼儿好习惯的形成,另一方面形成“好习惯”正能量的传递。每月的园级“好习惯之星”的评选,师幼每月初围绕幼儿园既定的“好习惯之星”评选的内容和要求,班级需要一段时间组织实施相关的活动,根据班级幼儿的表现,月末师幼共同推荐园级“好习惯之星”候选人。最终确定的人员,园长老师会在全园师幼面前隆重颁发奖状,并予以表扬和鼓励。
(4)每学期开展园级师幼好习惯故事演讲观摩展示
“好习惯”故事的演绎,深受教师、幼儿的喜爱,幼儿园组织教师和幼儿进行好习惯故事的演讲比赛,在讲述、练习、观摩、循环展演的过程中,生动形象地表现故事情节,在讲、演、看的过程中,加深对好习惯故事内容的理解,促进幼儿形成好习惯。
3.观察案例评析,促进好习惯形成
针对“外来幼儿好习惯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教师更加重视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对外来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进行重点观察,通过“我的教育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其价值所在:
①可以客观地表现活动情景,教师加以分析评价,提升教师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更加有效地调整和实施教育策略;
②可以借助班级交互式一体机,让幼儿及时观察自己或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并进行观察讲述,懂得如何在实际状况中,养成好习惯。如,在阅读区,有的幼儿书籍没有及时收整好,书架上的书很乱。教师可以拍摄下来,大家通过图文赏析,最终让幼儿明确自己养成收拾整理书籍的好习惯。
4.注重家园共育,促进好习惯形成
(1)多渠道了解家庭育儿状况,深入了解幼儿习惯养成的个性化成长环境
我园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走进家庭家访、电话预约交谈、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了解班级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在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生长的家庭环境基础上,教师会更加理性和包容地对待外来幼儿。教师在理解家长职业特点的情况下,一方面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班班配有儿童指甲剪,教师会定期巡查班级幼儿的指甲。
(2)多方式宣传育儿经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和实践能力
面对外来子女偏多的现状,幼儿园每月如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丰富家长科学育儿的经验,特别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通俗易懂、直观形象地让家长理解和接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的科学育儿观,有助于促进家长改善自身的育儿观,从小注重幼儿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3)家园携手共同完善亲子成长记录册,关注幼儿习惯养成的点滴
我园每个幼儿都有成长记录册,在家园共同完善幼儿成长记录册的过程中,在生活、游戏、学习等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予以全面关注。
(4)每学年评选园级“好习惯十佳家庭”,实现公众宣传效应
在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家园庆祝活动中,我园分大、中、小班年级组,推选“好习惯十佳家庭”,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关注自身好习惯的形成,传递“从小养成好习惯,伴随一生好成长”的理念。
七、发展与反思
1.课题研究促进了外来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利用外来幼儿独立自主、交往能力强的优势,促动当地幼儿改善依赖性强、自私霸道等不良习性。这样,外来幼儿习惯养成方面现状良好,与当地幼儿相处融洽,呈现出全员习惯养成一致的成效,消除了当地家长对外来幼儿的偏见,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园声誉。
2.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不仅仅是孩子,同时教师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1)科研意识的增强
在课题实践中,教师改善了由单一的集体讲述活动规则和要求,让幼儿主动地接受或者通过练习达到遵守活动规则目的的教育行为。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幼儿家园成长环境中习惯养成教育的原因后,基于尊重幼儿的原则,不断探究有效的教育策略,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其自主形成好习惯。课题组成员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对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了解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尝试了一些科研方法、提升了课题实施的水平,增强了科研
意识。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现在已逐渐成为园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无论是在保教的能力上,还是在保教工作的实效性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充分说明教育科研工作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以课题研究为途径,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提高能力、提升水平、增强品位,有效地带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课题研究增进了家园合力教育的有效性
实践研究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幼儿习惯养成方面的状况。如,走进家庭、家长约谈、家长问卷调查、家长电联、家长便条、校讯通、宝贝博客、班级QQ群等,增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在传递科学育儿理念的同时,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园合力是幼儿好习惯形成的有效保障。
(1)教师的科研素养亟待提高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在肯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还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平时忙于日常的保教工作,未能把科研与日常的保教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个别教师不懂得科研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途径,让课题研究只停留在一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上,往往造成了目前普遍存在着的课题研究轻过程重结果的现象,因此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2)课题的潜力挖掘
本课题被确定为镇江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后,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幼儿园扎实有效开展保教工作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品质,促进园所内涵建设。
在本课题实施结题后,我园将一如既往地针对幼儿园的生源现状,不断发现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真正践行“注重幼儿园教育,好习惯伴随终身”的理念,促进全园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并且不断扩大课题研究的价值,能够得到实效推广将是我们下阶段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杜长娥,张红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