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芝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黔西南州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黄华芝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旅游目的地能否稳定地占有客源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黔西南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黔西南州旅游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提出黔西南州开发旅游客源市场的战略构想,对更好地发挥黔西南州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黔西南;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结构
21世纪的旅游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旅游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旅游者已然成为旅游市场的主体,并成为旅游市场竞争的焦点。旅游目的地如何稳定地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客源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研究对于旅游综合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黔西南州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境内山川秀美,景色迷人,旅游资源富集,组合良好,是一个典型、绝美的喀斯特王国。2012年被携程旅游评为国内唯一的“最纯净生态旅游目的地”。但就目前而言,黔西南州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未被充分发挥和利用,尽管近些年黔西南州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然而其效果却不甚乐观。例如旅游的旺季和淡季极为明显,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等问题突出,导致其不管在经济收入还是旅游人数方面都与省内其他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旅游客源市场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通过对黔西南州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研究,期望可以为旅游管理及决策部门、相关旅游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黔西南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提升黔西南州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黔西南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的很多学者从90年代后期开始对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市场细分进行研究。针对旅游者的地理分布、人口学特征、购买行为的特点等,将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划分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消费结构等,对客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以便了解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消费需求,从而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决策。例如,李慧芳、谢双玉等基于2013年武汉市旅游市场调研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拓展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建议[1]。王恒、穆梦玲根据客源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结合对大连市旅顺口区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资料,从游客基本特征、游客行为特征以及游客满意度等方面,探讨了本区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并提出了客源市场开发对策[2]。刘彦辰从游客的行为特征(信息获取渠道、旅游动机、旅游偏好、旅游满意度)、社会属性等方面对青岛的国内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并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为青岛市就如何扩大旅游市场建言献策[3]。学者靳诚、陆玉麒等,以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ADod指标、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江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份额分布情况,发现2000—2008年各个年份一级客源市场都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有不断下降的趋势[4]。钟士恩、任黎秀等以世界遗产地庐山为例,通过对比1999年和2006年两组省域客源数据,发现庐山旅游客源市场已演变为“圈层飞地”型空间结构。证明“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是国内旅游持续高涨、游客出游就近分布等综合演绎,导致距离衰减规律支配性增强的结果[5]。此外,刘尧群对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和细分,提出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策略[6]。综上所述,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无疑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然则,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还是很不充分的,尤其是对黔西南州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而旅游客源市场的稳定是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黔西南州客源市场的意义十分重要。
近年来,黔西南州充分利用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全国山地运动会”、“万峰湖野钓大赛”、“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万人徒步万峰林”等大型赛事活动,形成了黔西南州独有的户外特色山地旅游品牌。每年参加、参与各类山地旅游活动和活动期间到黔西南州旅游的总人数超过数百万人,影响人群和带动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过去,很多来过黔西南州旅游的游客,在饱览美景之后都会发出这样遗憾的感叹:“景色美是美,就是山路十八弯”!近年来,黔西南州逐步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创造了安全舒适的交通环境。南昆铁路、324和320国道、汕昆高速、镇胜高速、晴兴高速等高等级公路横贯州境,盘兴高速公路、长昆铁路客运专线黔西南段开工建设。兴义万峰林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航线,初步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使得黔西南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
黔西南州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含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万峰湖)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文化遗址有“兴义人”古文化遗址,万屯、交乐古墓群,贵州龙化石;名胜古迹有安龙招堤、明十八先生墓、兴义府试院、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文化遗址、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等。旅游资源富集,但就目前而言,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使得客源地覆盖半径较小以及旅游产品单一,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等,导致黔西南的旅游市场占有率与其美景美名不相匹配。
根据2011-2014年的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将黔西南州2011-2014年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及增长情况整理后得到表1和表2,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2011年以来,黔西南州的旅游总人数在总量上持续增加,但增长速度却在逐步放缓,其中,2012年和2014年的增长速度都较上一年度在大幅下降。表2中的数据也表明,2011年以后,黔西南州的旅游总收入虽在逐年增加,但年度增长率却在逐年下降,表明黔西南州的旅游业发展已遭遇瓶颈,急需寻求破解路径。
(1)国内客源市场年际变化分析
从表1、2中可以看出,自2011年以来,黔西南州国内旅游的人数和收入在总量上持续增加,但增长率都在逐年下降。表1中的数据表明,黔西南州2012年和2014年的国内旅游人数增长率都较上一年度大幅下降,分别为7.8%和21.5%,而2013年的国内旅游人数则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首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的举办对黔西南州的旅游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是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3年的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依然呈下降的态势,说明游客人数虽增长较快,但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旅游的经济效应并不明显。
(2)入境客源市场年际变化分析
从表1、2中可以看出,黔西南州2011年—2013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在总量上逐年增加。其中2012年的入境旅游人数有较大的飞跃,一年之内上升了15个百分点,但同期的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却在下降。2014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表明黔西南州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对海外旅游者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必须重视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挖掘。
表1:2011年以来黔西南州旅游人数及年度增长率统计表
表2:2011年以来黔西南州旅游收入及年度增长率统计表
所以,从总体上看,黔西南州旅游市场整体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呈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从区域对比来看,市场总量仍然较小,旅游收入与游客量均处于落后地位,属于贵州旅游的第三梯队,总体反映出黔西南州旅游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1)以省内及周边近程游客为主,客源地覆盖半径较小[7]。从空间结构上来看,黔西南州到访游客主要来自国内,占到总体接待量的99%,而在国内市场中,又尤以省内及周边的云南、广西、重庆、四川等地的近程游客为主。这表明黔西南州的旅游品牌缺乏知名度,导致客源地辐射半径较小,目前仅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对于中远程国内市场及入境市场吸引力不足。
(2)到访游客呈现出空间高度集中的态势,以节点式观光旅游为主导。从到访空间上来看,游客呈现出在黔西南州府——兴义市高度集中的态势,在地理位置上,游客主要集中在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和万峰湖等景区。一方面,黔西南州旅游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优势的观光资源仍然是最大的吸引力,缺乏更高层次的产品供给;另一方面,优势景区的空间辐射带动效应未能有效发挥,黔西南州旅游仍是节点式观光旅游而非全域式休闲度假旅游。
(3)自驾游、自助游游客逐渐增多,散客化趋势明显。以自驾、自助为特征的散客群体已经成为黔西南州旅游的主导市场,针对这些市场,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具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将成为黔西南州旅游的重要方向。
黔西南州应以创建国际山地旅游城市为抓手,全面拓展黔西南州旅游空间、丰富黔西南州旅游产品、优化黔西南州旅游体验、提升黔西南州旅游服务,实现黔西南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有助于旅游地选定目标市场,并针对目标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避免因盲目开发产品造成的失误和浪费,更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在促销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促销的成效。所以,黔西南州应该针对省内及周边的云南、广西、重庆、四川、湖南等近程市场,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和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重点培育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旅游消费,突显旅游的经济效应。
以万峰林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以旅游综合开发为导向,实践“景城合一、城景交融”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推动兴义城、万峰林、马岭河、万峰湖“一城三景”一体化发展,构建辐射全州乃至滇黔桂三省结合部区域的旅游度假中心与综合服务基地[7]。以度假中心为核心,通过旅游风景道、盘江水上旅游廊道的建设,构筑由中心向四周发散式的旅游交通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逐级带动黔西南州其他县的旅游发展,并按照资源品级序列,形成逐级联动格局。
特色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文化是对旅游者产生持久吸引力的源动力。践行文化创新发展观,实施“布依族文化旅游产品化”战略,将成为黔西南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在对布依族文化进行系统梳理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布依族文化元素与演艺、购物、度假、休闲、运动等多种旅游功能的复合,实现打造中国布依族旅游第一品牌,探索传承保护与创新利用有机结合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面广、关联性大,需要全社会相关部门与行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因此,需要建立顺应旅游发展的全行业、全社会参与的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为此,黔西南州应立足“大旅游,大产业”视角,积极推动农业、工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商贸物流业等多种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产业业态,以旅游功能的导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增速发展,构建“旅游全产业链”。
[1]李慧芳,谢双玉等.武汉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河南科学,2015(7).
[2]王恒,穆梦玲.旅顺口区旅游客源市场调查与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6).
[3]刘彦辰.青岛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4]靳诚,陆玉麒等.江苏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10(12).
[5]钟士恩,任黎秀等.世界遗产地庐山“圈层飞地”型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4).
[6]刘尧群.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特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黔西南州旅发委.黔西南州旅游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草案[R].2015.
责任编辑:彭 芳
Analysis of Tourist Market Structure in South western Guizhou
HUANG Hua-zhi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 alities,Xingyi,Gui zhou 562400,China)
It is very critical that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can stably occupy the tourist source for ensur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the tourist marke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ourismin southwest Guizhou,analyzes the time and spatial structures oftourist markets in southwest Guizhou,in order tobetter play the advantag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southwest Guizhou,accelerate tourism development’s process,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c vision oftourismsource markets in southwest Guizhou.
southwestern Guizhou;tourist market;Space-time structure
1009—0673(2016)02—0007—04
F592.7
A
2016—01—10
黄华芝(1985—),女,贵州兴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经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景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