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淑萍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互联网背景下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贾淑萍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互联网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及迫切需要,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之间的有机融合,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通过对比“互联网+”畜牧业与传统畜牧业在销售渠道、科研创新、竞争策略、生产方式、市场范围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区别,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做一简要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互联网;畜牧经济;新模式;探究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各行业的升级转型得以有利推动。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出“互联网+”发展计划,农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积极加入到了“互联网+”计划。畜牧业作为整个农业产业当中的重要构成,从战略层级及所处地位而言,能够有效推动整个农业现代化的较快实现,进而推进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在新环境及新的发展机遇下,“互联网+”畜牧业模式,是实现我国畜牧业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通过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但能够对传统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改善,还可改进合作社、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生产方式,促进整个畜产品电子商务的持久、平稳发展。
1.1 “互联网+”畜牧业概念分析 2015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互联网+”畜牧业概念,且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整体框架中对“互联网+”畜牧业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互联网+”畜牧业就是通过对云计算、大数据及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一种跨界的方式与畜牧业相融合,以此来达到提升畜牧业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经营水平的目的,积极构建更为完善的新型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形成精细化、智能化、物联化、感知化、便利化及网络化的现代化畜牧业新模式。
1.2 “互联网+”畜牧业模式与传统畜牧业对比分析 基于市场需求层级而言,传统畜牧业继承着或者说延续着传统经营模式的内在需求,消费者在购买畜产品时,始终凭借自身经验来进行。而“互联网+”畜牧业则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消费者与生产者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实现,另外,还能突破空间及时间方面的限制,随时随地地购买所需要的产品。通过积极开展“互联网+”畜牧业,便可达到畜牧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时空融合,扩大畜牧业发展市场,增加市场适应性。从生产方式方面来分析,传统畜牧业与当前流行的新型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相比,新型畜牧业更趋专业性、更符合市场竞争性,不仅能够获取股份制企业所具有的整体性优势,而且在内部所开展的先进管理体制推动下,能够较好地将内部成员的才能发挥出来,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实现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互联网+”背景支撑下,生产方式将更为规范与专业化,对市场需求的多元性、多样化及复杂性予以满足,最终构建成一种与定制相类似且有特定需求的供给方式。从战略竞争层级比较,传统畜牧业仍然依据畜产品价格需求及相应弹性变化,运用低价策略及数量优势获取竞争优势而打入行业市场,但通过“互联网+”畜牧业模式,为符合互联网体制需要及思维走向,所形成的品牌价值要远多于且好于低价战略所营造的效益与价值。依据博弈论思维来考量,在产品高、低价方面,全部企业均会选择低价,而此时能够对需求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还是品牌效应,这是由于品牌效应能够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对其所存有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有效满足。从创新方面来比较,传统畜牧业模式创新领域多集中在生产效率及生产方式上,而生产方式创新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就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乃是当前畜牧业仍需深入研究、考量的基础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探索、挖掘的技术创新问题。“互联网+”畜牧业模式是对传统业务员推销以及行业广告方式的有效打破,扩大传播范围,加快传播速度,能够对新出现的研究成果,以较快速度实现消化吸收,进而为将来的深入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二者发展模式比较见表1。
表1 “互联网+”畜牧业与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比较
2.1 畜牧业发展水平虽有上升,但增速较缓 通过分析最近10年当中畜牧业总产值及对应增长速度可知(见表2),我国畜牧业在不断发展,但却增速缓慢,尤其是在2012—2014年,增速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知,当前的畜牧产业缺乏新的增长动力与增长点,这便需对自身架构进行转型升级,以此对畜牧业当前发展战略给予改变。
表2 2005—2014年畜牧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2.2 融资门槛限制,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当前,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支持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但事实上各金融机构在所开展业务范围上,并未对畜牧业开发全面的信贷业务,因畜牧业自身存有的高风险性与不确定性,针对涉及畜牧业的信贷资金,远不及其他行业。另外,对于养殖户而言,通常难以找到能够与金融机构要求相符的抵押品作为担保,以及自身所存有的不完备、不健全的信用体系及财务机制,给其贷款无利益,导致养殖户无法选择利用融资方式来强化或壮大自身产业,整个产业充斥着乏力疲软状况。
2.3 消费与生产不匹配,供给缺乏 当前,畜产品表现出一种在供给方面不良趋向,主要表现在,消费者所需商品存在供给疲软,而不需要的商品则存在过度供应现象。造成该状况的主要因素为:①受制于消费心理及三大消费瓶颈的影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难以持续、饱和供给。②许多畜牧企业由于未能准确判断市场行情,而采取盲目性发展方式,最终造成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进而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3.1 强化顶层设计与科学规划,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供给效率与体系质量 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否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工作便是其顶层设计,此乃全部工作开始前的首要环节。合理、有效的顶层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学的发展战略及合理规划。当前,尽管“互联网+”畜牧业在发展方面已经取得相应成果,但仍然需要构建更加完备、系统化的现代畜牧技术服务体系,扩大发布平台与信息交流范围,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完善诸如物流体系、移动网络覆盖及有线宽带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还需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有效引导企业降低各项成本,提升其资金运用效率,鼓励其不断运用新型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有效供给。
3.2 政企联合,加大对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及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 农村牧区分布着诸多家庭农场及合作社,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易受制于资金影响,政府应打破常规,与具有一定经济、技术实力的畜牧企业形成联动机制,加大对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及农村电商的扶持力度,运用诸如贷款贴息或降息等方式,实现贷款成本的降低,鼓励其他行业参与到畜牧业的发展进程中来。政府可依据实际发展需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商业动态及政策信息,保证畜牧业生产者能够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早进行市场预测,且据此进行生产调整。除此之外,政府还应支持、鼓励电子商务产业的创新,开设试点,实施绩效评估,积极培养优秀的畜牧业电子商务人才,构建完备的畜产品服务体系及物流平台,帮助企业提高品牌意识。
总之,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不仅能够促进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繁荣,而且还能较好地帮助养殖户、合作社及企业,改进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对“互联网+”畜牧业模式背景下符合畜牧业发展需要的路径与机制深入分析,对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刘玉满.世界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四川畜牧兽医,2014,41(4):14-16.
[2]谭向勇.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研究的新篇章——评《中国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5):112.
[3]张花菊.平顶山市畜牧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3,34(10):3-5.
[4]刘继军,姜延琴.甘泉县畜牧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J].养殖技术顾问,2010(12):201-203.
F326.3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11-0049-02
2016-10-12
贾淑萍(1966—),女,副编审,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出版工作。
(责任编辑:栗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