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萱提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3)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尊师”教育研究
吴萱提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3)
尊师重道,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师长的尊敬是每一名为学生者最基本的准则。通过对于我国与世界竞技体育领域之中优秀运动员与教练之间矛盾产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找出矛盾所产生的不良负面影响及其根本原因,再根据发展的理念提出应对我国优秀运动员进行“尊师”教育,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主要的保障。
运动员;尊师重道;对策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者为上”等流传千古的历史名言,儒家优秀的思想渗透在了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之中。从汉武帝实施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风的盛行,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家成为社会上一种流行的主导,对于师者的尊敬可谓是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境地。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之中,对于师长的尊敬是学习者入门学习首先必备的先决条件。在此种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学生尊敬师长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认同,也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师者,传授业解惑也”,师长只有感受其倍受尊重才会尽其所能,传授学生“毕生功力”,使学生在传统思想道德上有质的飞跃,进而对优秀传统思想进行广泛传播,以供后人的学习发展。因此,优秀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对传统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底蕴的人。
然而,反观现今的时代格局。“地球在变小,地球村的概念”,孕育而生。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透明化、广泛化,给信息传播加大了尺度。来自一些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及堕落的生活方式对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常年在公众目光聚焦下的优秀运动员来说,其不良影响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在我国的竞技体育圈子里,“师徒矛盾”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期孙杨与其授业恩师朱志根之间的矛盾经过媒体炒作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我国职业运动员与教练之间的矛盾被不断的挖出,使得“尊师”的理念成了一句空谈,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背道而驰。我国体育发展模式一直仿造于苏联的举国体制,政府利用了对于体育资源配备管理的有优势,以求在短时间里取得可观的价值体现。因此,在这种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蓬勃发展,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在国际体坛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为提升我国的世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该体制下,一大批八九岁的孩子送进了体校,承受同年龄段儿童体所不能承受的艰辛,其文化素质教育可想而知,无师怎会有尊,传统文化的缺失,“尊师”概念的淡漠,“尊师”成了“纸上谈兵”。优秀运动员是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在各种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领航者。优秀运动员在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同时,既代表着国家体育项目水平,同时也代表了国家体育形象。一定程度上,优秀运动员登上世界体坛的那一刻起,也做了一个文化传的播者。优秀运动员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自身受到了多重不良因素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劣根性导致了优秀运动员价值观的缺失,使得王濛、孙杨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授业恩师不解的应激心理,关键在于运动员自身的缺失。
我国的竞技体育体系都是采用着“萝卜加大棒”的模式对于运动员进行训练,我国竞技体育能在几十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除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外,更是无数的教练员艰辛付出所分不开的,许多教练员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运动员,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呕心沥血,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但是现今不断的出现了师徒不和的现象,对我国竞技体育中优秀运动员的培养管理模式提出新的考验。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而且正在努力的向体育强国迈进。近几年我国竞技体育竞争力不断的攀升,众多优秀运动员不断追逐竞技体育的巅峰,各个项目在其领域中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并领先于世界水平,特别是在近几届的奥运会中,取得的了辉煌的战果,一直位列于金牌榜、奖牌榜的前三位。世界对于中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崛起,给予了众多的关注,无论是从基层运动员的培养,还是到日常的运动训练安排,国内外都进行了密切的关注,但是我国经常爆出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种种矛盾,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光环,蒙上了一层阴影。从最早的“马家军”事件再到现今最新的孙杨事件,这些师徒不和事件中频频出现的问题,也折射出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层内部之中存在着巨大问题,随着这种现象的产生,世界各大媒体报道,关注,是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种否定,有损于国家体育形象,甚至是国家的形象。
运动成绩的快速提升来源于教练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更来源于运动员平时以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加入到日常的训练任务当中,以勇于拼搏的毅力,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本着为国争光的目标,全心全意投入到职业运动生涯。
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一般都高于其他运动员,他们能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是得益于他们能够主动自觉的执行教练所布置的训练任务。而且在训练之余还会进行加量的练习,以求达到高负荷的运动量来实现运动成绩突破。优秀运动员这种对于训练积极向上的态度会影响其它运动员的的训练状态,为我国竞技体育精神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出现师徒不和等现象的发生,会使运动员对日常的训练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甚至是厌烦心理。这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甚至是其他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在消极中训练既煞费了教练员对不同强弱优势优秀运动员所制定的运动计划的苦心,又花费了优秀运动员宝贵的青春,更浪费了我国发展中国家制度下制定的举国体制所运用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运动设备资源,在此种消极状态下,久而久之人民心中那种对竞技体育精神向往的心情将不复存在,世界竞技体育工作者将投来异样的眼光,最终会导致我国竞技体育精神的萎靡。
师徒爆出不和谐的声调后,最致命的影响就是直接导致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下降,运动成绩受到重要影响。这也是师徒不和给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带来的致命打击。师傅和徒弟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这大大磨损抑或是磨灭了师徒之间原来那种默契的结合,而默契对于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突破和师徒之间相互的了解为优秀运动员制定适合的运动方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切的结果最终将导致的是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失。如2010年法国足球队南非世界杯之中,因为对内众多球星与主帅多梅内克产生了冲突,使得法国国家队集体罢训,最终导致了法国小组赛的早早出局,再如我国撑杆跳高的刘飞亮也因为他和教练之间的矛盾关系处理不好而造成训练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失误。现今中外这一个接一个师徒不和血淋淋的鲜活例子,都充分展示出了对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阻隔其潜藏的能量是巨大的。计算机的发展带动网络全面覆盖率,时事的透明化,加重了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
“尊师”是儒家文化中“礼治”思想和道家文化中“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关键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得儒家文化精华,经过历代王朝的不断推进、改革,儒家文化“推陈革新,革故鼎新”已经完全适合现代人民群体的教育,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的盛行,就是最好的例证。对于我国现在所处的情势,“师徒不和”可以用儒家文化进行再教育,用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进行影响。首先,因为是针对于我国的优秀运动员进行尊敬师长方面的教育,我国所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无外乎都是在中国文化体系下成长的,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本国的历史、政治、经济长期耳濡目染,受其熏陶,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换言之,许多优秀运动员自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并且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超乎常人的耐磨练力度。因此,这对于已经心智成熟、健全的优秀运动员而言进行再教育、再影响一定会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从而影响优秀运动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引导优秀运动员朝着符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方向前进,在头脑里植入传统文化内容,坚定其意志品质与确立远大的抱负,在平时训练,和学习过程中,使其追求物化的思想慢慢蜕化,引导思想步入正轨,进行传统文化推崇,最终达到“尊师”教育的目的。
中国盛行的传统文化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桃报李”等一系列经典的历史名言,随着历史的更替,文明的兴起,经典的韵味已经慢慢被时间给冲淡了。在现今的世界、社会格局里,人们只追求索取不讲究回报,更和“感恩”谈不上任何关系。许多优秀运动员在深入物化思想弥漫的社会里,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不良思维意识的侵蚀。因此,为了达到“感恩”的目的,那么“感恩”式教育工作也要跟上步伐。“感恩”意味着,你首先得尊敬你的师长,你在教练员获得这个技术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无论你获得怎样的成就你都要感谢你的师父,是他传授了你这份技艺。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取得技艺的好坏,完全取决你自己所下的功夫,师父在一旁只是给找个合理的训练方法,外加一个监督作用,仅此而已。然而,在我国体坛中,对于“感恩”的概念已经完全淡漠了,某些运动员在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前,对教练员毕恭毕敬,但是在自身取得了一些成就后,就对教练员的态度产生了180度的转变,致使我国有很多教练员都不敢深入的批评,如果过分的批评指责,优秀运动员就会翻脸,师徒不和的事件也就由此而生,因此,“感恩”式教育对于“尊师”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现今竞技体育领域都有一种唯金牌论或者是唯金钱论的错误观点,其运动员呈拜金主义趋势,许多优秀运动员表现出思想道德低的恶劣事件时有发生。趋势拜金主义的关键在于:人们对于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的价值目标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再加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显微弱,没有强大的阵脚,根本无法站稳,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自发、开放、不稳定三大特性,这三大特性是优秀运动员思想摇摆不定的根源。另一方面,社会的存在方式驾驭了社会的主流意识,这两把利剑,双剑合璧,所向披靡,为我国优秀运动员为自身的利益考虑打开了曲折发展的道路。这些腐败的社会风气告诉我们必须加强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修养,以求达到对文化有个基本的判别方向感,对于好的文化,优秀运动员自身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好的文化流进自己的血液中充实自己,不好的抛在一边,置之不理。优秀运动员要明确剖析利益的根本,认清其本质,摘掉利益的高帽,避免利益的矛头戳伤自己,用发展的眼光、战略性的目标看待自己,尊敬师长。优秀的运动员只有不断的提升进行自身文化素质修养,不断学习文化内涵,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安身立命,在离开竞技赛场之后处于不败之地。
3.4“尊师”的前提是“师徒”相互尊重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是党的纲领性文件,这也揭示了人是世界的一部分,同时更是世界的主体、社会的主体,一切的事物发展更替都是围绕着人而进行的。人不同于物是因为,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与物的差别就在于有思维意识,价值观等活动形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练员在运动团队里是发号施令的,符合管理学中管理者的定义。在管理学逻辑理论中,人才是最重要的,人只有受到公司的尊重,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拥有爱,他才认为公司是他的第二个家,才会积极的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发掘自身的潜力,为公司谋求利益最大化。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练员,要在运动员眼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钟形象实际上是优秀运动员对于教练员感情的另一种客观反映。教练员要正确掌控优秀运动员的思维意识,宏观与微观变化,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优秀运动员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进行满足。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满足其基本合理的需求后,把才能把自身的人格价值放在首位。所以在今后的比赛或者训练时,教练员要给予运动员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良性环境里,优秀运动员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之中,为我国体育竞技的辉煌发展取得佳绩。
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不断迈进的时期里,和谐的竞技价值观是保障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根据现今社会复杂的背景与物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提出对于我国各领域的优秀运动员进行尊师教育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化解运动员与教练员的矛盾,更可以提升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为其全面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和谐的发展。
[1] 龙斌.新形势下我国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 虞重干,郭修金.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55-59.
"Respecting Teachers"Education of Outstanding Athletes in China
WU Xuanti
(Liaoning provincial party school,Shenyang 110003,Liaoning,China)
吴萱提(1989-),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