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2015年12月及2016年6月两次大选未果,从而陷入错综复杂的政治僵局,重新大选或将颠覆传统的政党格局,终结两党制,有望开创多党联合执政新时代。
近年来欧洲政坛风云变幻,极左极右翼政党发展势头迅猛,传统政党日渐式微,欧洲政党的碎片化趋势日益明显,西班牙政党政治在这一趋势中受到冲击。2015年12月20日西班牙大选引发的政治危机和组阁僵局,至今仍在不断发酵。2016年6月26日的重新选举,结果如前,僵局并未打破。西班牙正面临民主选举以来最为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
政党政治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一、历史性“滑铁卢”:传统两大党派的选民支持率跌入历史谷底
2015年12月20日和2016年6月26日西班牙先后举行两次大选,但结果类似,主要党派均未能获得议席多数,组阁两陷僵局。在2015年12月20日的选举中,主要党派的得票率分别是:人民党(PP)28.72%,工社党(PSOE)22.01%,我们能党(Podemos)20.66%和公民党(Cs)13.93%。人民党获得123议席,若要单独组阁,至少需要176席支持。两大传统党派人民党和工社党均遭遇空前惨败,与2011年大选相比,人民党丢失了63个议席。工社党遭遇了历史性“滑铁卢”,议席数不到100,陷入建党130多年以来最为难堪的境地。而创建历史最短的极左翼政党我们能党,迅速发展壮大,在建党时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升为全国第三大政党力量。中右翼公民党创建于2006年,在2005年的选举中,赢得40个议席,发展为全国第四大政党。
二、重新选举直接挑战现行宪法和选举制度
西班牙选举法规定,大选之后的两个月内,若组阁未能成功,将重新大选。为了推动尽快组阁,费利佩国王呼吁民众以国家大局为重,力争各党派就执政协议达成共识。第一次大选后,工社党与公民党联合,工社党领袖佩德罗·桑切斯分别于2016年3月3日和5日举行两次议会信任投票辩论,但经过长时间的辩论,仅争取到加纳利地方党派的议会支持,三党总计赢得131议席,组阁尝试失败。按照宪法,2016年5月3日费利佩国王签署解散西班牙议会法令,宣布2016年6月26日重新大选,这是西班牙民主制度建立以来,首次由国王代替首相宣布解散议会。
2016年6月10日再启选举大幕,6月13日举行了电视竞选辩论,四大党派候选人分别就经济改革、社会政策、医疗教育、宪政改革等诸多问题展开激辩。在6月14—24日的竞选期内,主要候选人马不停蹄地在17个自治区和海外飞地开展街头竞选演说,争夺每一张选票。然而,2016年6月26日的大选结果未能出人意料,仍然没有哪个党派获得议席多数。人民党是唯一的“获胜者”,增加了14票,获得137个议席,工社党85席,减少了5席,公民党丢票最多,仅为32席。联合左翼与我们能党组成的竞选联盟 (Unidos Podemos,UP)获得71席,实际上,我们能党的得票率不升反降。人民党获得优先组阁权,但寻求其他党派的议会支持仍阻力重重。无奈之下,原定于2016年8月2日的人民党议会信任投票辩论会不得不推迟举行。重新选举似乎进入“死循环”,直接挑战西班牙现行宪法和选举制度。
三、英国脱欧公投直接影响重新大选结果,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旋律
西班牙重新选举受到了2016年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影响的干扰,直接导致我们能党在第二次选举中的表现不如此前的预测。英国决定脱欧,严重冲击欧洲金融业和资本市场,股价、汇价一夜狂泻千点,大幅震荡。民众担心投票支持竞选联盟,将会拖累西班牙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或引发独立主义,因此部分选民转而投票支持人民党。
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好于预测结果,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在这次竞选中,人民党表现得最具亲和力,该党一贯主张反对国家分裂、坚决支持欧洲一体化发展。1996年人民党以议席微弱多数上台执政,2000年以绝对多数议席蝉联执政,在连续两届任期内,人民党通过推行经济改革,加快了西班牙的欧洲一体化融合进程,1999年西班牙成为欧元区首批成员国;另一方面,人民党采取的“遍撒大网、重点围剿”的竞选策略有所收获,不仅确保上次的议席一票不丢,在加利西亚、加纳利群岛、安达卢西亚等自治区,人民党均从工社会阵营中“抢回”了议席。除了巴斯克州和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人民党在其他所有自治区和选区均小有斩获,但获胜优势不大。
政党呈碎片化发展趋势:
两党制或将终结
一、执政党高层严重贪腐,损害了公众威信,经济成就被抹杀
人民党在2011年的大选中获得空前胜利,赢得186个议席,创下史上之最。执政四年期间,在财政紧缩和经济结构改革上成效显著,带领西班牙迅速摆脱衰退困境,西班牙成为欧盟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时隔四年,人民党的公众威信却降至了历史低点,经济上的成就正在被频频曝光的高层贪腐所“蚕食”,选民对人民党是否有能力继续执政严重缺乏信任。
2013年初西班牙《国家报》曝光首相拉霍伊卷入“巴塞纳斯贪腐案”[1],收取的贿赂金高达80万欧元,影响十分恶劣。一系列的“献金丑闻”在民众的“节衣缩食”期接连曝光,导致民众对政府的积怨增多,执政党地位岌岌可危。工社党也以此为由,在2016年6月13日的竞选辩论中,全盘否定人民党在过去四年的经济成就。
二、传统政党选民基础发生根本性动摇,政党碎片化或将对西班牙政党政治产生实质性影响
近年来传统政党的选民基础正在改变。忠于不同党派的选民年龄趋于分层化,大城市年龄在18—24周岁的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支持我们能党和公民党;年龄在35—54周岁的中青年,正在被新左翼政党的一系列变革理念所吸引。人民党和工社党的“铁杆选民”依然是来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地区和55岁以上的选民。
与此相关联的是,选民的阶级与地区划分也有所改变。在人民党与工社党两党轮流执政期间,主要党派的选民阶层相对固定,人民党以中产阶级、精英阶层为主,工社党以广大工薪阶层为“票仓”。选民的地域分布也有一定的划界,人民党以北部、中西部为大本营,如加利西亚、卡斯蒂利亚—莱昂、马德里等自治区,工社党在南部、东北部、东南部的选民基础较好,如安达卢西亚、巴伦西亚、加泰罗尼亚等地。这是因为,近年来主权债务危机、新中右翼和新左翼政党势力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党派的选民地区和阶级分布格局,中产阶级受债务危机影响,规模持续缩减;部分工薪阶层陷入贫困边缘,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滋长。极端左翼我们能党以实现社会绝对公平、支持地方独立为口号,有意争抢传统党派的选票;公民党以坚决铲除党内贪腐、变革社会制度为目标,吸引了不同年龄和不同选区中对社会现状心怀不满的选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加剧政党碎片化发展趋势,政党的碎片化趋势在每个选区均有所表现:如在加泰罗尼亚和马德里自治区[2],新崛起党派开始与传统党派渐成抗衡之势,或将对西班牙政党政治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财政紧缩政策是把双刃剑,既是摆脱危机的良方,也是培育左翼势力的催化剂
执政期间,人民党政府在大幅削减政府开支,调整经济改革方面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2012年2月10日,西班牙议会颁布的“关于改革劳动力市场法规的第3号皇家令”(2012年)和2012年7月13日人民党政府提出了一揽子结构改革与经济紧缩政策,有助于西班牙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据称此次的劳动力改革法令是西班牙民主制度建立以来最为严厉的,该法令旨在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提高就业率。但改革措施明显倾向雇主利益,雇主在裁员、雇佣等方面具有决定权,临时合同或短期合同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紧缩政策造成西班牙社会边缘人群人口比重高于欧盟平均值2个百分点,城市人口中处于贫困边缘人口比重达到了26.2%,总计约有1340万人口处于贫困线边缘[3]。因此,这些改革措施遭到了民众的强烈反对。2012年9月25—26日,马德里爆发了大规模集会游行活动,抗议者包围了西班牙议会大厦并与防暴警察激烈对峙,强烈要求人民党领袖拉霍伊首相下台。
事实上,人民党政府紧缩政策成为左翼势力发展的催化剂。打着“反紧缩旗号”创建并迅速崛起的我们能党,在选民的反紧缩情绪下,迅速扩大选民基础,一举成为西班牙政党中的“耀眼明星”。在2014年5月22—25日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人民党和工社党的得票率均大幅下挫,总得票率低于50%;我们能党的前身是三年前创立的抗议运动组织(Indignados protest movement),该党赢得8%的选票,124万选民支持,5个议席。另一个与之相类似的党派——欧洲之春(European Spring)赢得1.9%选票,联合左翼党(IU)得票率为10%。以上三者总得票率接近20%,显而易见,极端左翼政党势力正在快速崛起。
四、无政府主义的残余仍对当今的西班牙政治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作为欧洲国家,当前的西班牙政治格局无疑会受欧洲政坛变化的影响,也与其固有的政治文化传统有关,无政府主义残余仍在当今政治生活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西班牙近代政治发展历史出现过极端政治现象。1939年佛朗哥独裁专制之前,西班牙尝试过建立共和制。但在严重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下,第一和第二共和国均如昙花一现。第一共和国时期,“政局持续动荡、政府频繁更迭、政治暴力持续不断。在1917—1923年期间,政府频繁换届多达15次。历届政府均将个性差异、喜好与厌恶凌驾于政府和民族利益之上”[4]。第二共和国始于1931年4月,前后经过三届政府,每届政府在意识形态、执政纲领和未来发展政策上分歧严重。“第二共和国从建立至西班牙内战爆发的五年时间里,内阁改组19次,首相更迭8次,每届内阁不超过101天”。[5]
西班牙民主制度根植于本国政治文化土壤,带有本民族政治发展烙印,一旦经济形势不利或选民基础松动时,党派意识形态分歧趋于尖锐化,政策分歧严重。无政府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严重制约当前西班牙政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党派之间不合作、不配合、互相拆台,犹如一盘散沙,难以达成政治共识。
重新大选后的政府组阁前景
当前构成两党制的政治基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多党联合执政或许将成为西班牙政治新生态。在2016年8月30日,在人民党竞选人拉霍伊被授权进行议会辩论之前,外界猜测未来西班牙可能的组阁前景:第一,颠覆传统思维:组建左右翼大联合政府;第二,人民党与公民党联合执政,寻求地方党派议会支持;第三,人民党寻求二或三个党派议会支持,组成议席微弱多数政府;第四,举行第三次选举。
一些专家认为,鉴于当前左右翼政党势同水火,第一种情况几无可能。倘若人民党和工社党实现两党联合,摒弃中右翼和中左翼政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将开创政党政治新时期。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小。工社党在大选前后均在公开场合声明:不管选举结果如何,均不愿与人民党联合执政,决不支持以拉霍伊为首的人民党上台执政。
多数人认为,第四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也不是很大。目前西班牙各界均对举行第三次选举表示反对,费利佩国王积极与各党派沟通和磋商,看守政府拉霍伊首相也表示将采取一切措施,阻止“第三次选举”此类的荒唐政治行为发生。尽管此次组阁之路依然艰难,目前人民党正在以积极主动姿态,争取各党派支持。如果拉霍伊在8月30日和9月2日举行的议会信任投票中失利,将在2016年12月25日举行第三次选举,或将不可避免,选情将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能够灵活和有效组合,或许将诞生人民党和公民党联合执政的微弱多数政府,并得到其他党派议会支持。从事态的最新进展看,这种可能性或许会成为现实。8月18日,在各方面的敦促下,拉霍伊决定同意接受公民党提出的六大改革建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反腐败协议和宪政改革,将着手准备与公民党进行执政协议谈判。
事实上,当前西班牙政治局势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外界的猜测和想象。选举法制度的僵化以及政党缺乏政治共识传统,导致组阁僵局趋于长期化。为争取其他党派议会支持,在辩论之前,人民党与公民党达成了包括150多项改革计划的联盟协议。在辩论中拉霍伊强调:没有政府的西班牙将付出沉重代价,呼吁工社党以负责的态度,采取弃权而非反对的方式,支持人民党尽快组建政府,并承诺在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承诺未能说服其他党派。 2016年8月30日拉霍伊在在第一轮的议会辩论获得170票支持、180票反对,未能获得议席绝对多数。人民党仅赢得公民党和加利西亚地方党派的议会支持,其余党派全部投了反对票(工社党、我们能党、加泰罗尼亚民族党、巴斯克民族主义党等), 9月2日的第二次议会辩论,投票结果不变。
这次重新大选又回到了原点。在10月31日之前,如未能选出首相候选人,并得到议会信任支持。国王将宣布解散这一届议会,确定第三次选举日。未来能否顺利选出候选人存在很大不确定因素,在经过了这次议会辩论后,主要政党在组阁上分歧越来越大。
工社党指责人民党高层腐败,目前失去组阁权,应考虑授权工社党再次尝试组阁;我们能党认为,希望与工社党达成竞选联盟;公民党认为,人民党应考虑推举另外候选人。未来前景更加深不可测,或许只有进行宪政改革,才能终结西班牙的选举僵局。
当前,西班牙与中国关系处于健康发展轨道,中西经贸关系不断加强,各领域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但受不同党派对外政策重点不同的影响,无论如何组阁,在两党制或将终结,有可能开创西班牙多党联合执政时代,未来西班牙对华政策的调整或将不可避免,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或左右中国与西班牙关系的发展,仍有待观察。(责任编辑:徐海娜)
[1] 张敏:《2013—2014年西班牙形势分析报告》,周弘主编:《欧洲发展报告(2013-2014),欧盟东扩十年:成就、意义及影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第327页。
[2] 2016年6月26日的选举结果中,马德里自治区议席分布情况:人民党15席,工社党7席,联合左翼我们能党竞选联盟为8票,公民党为6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席分布现状:共同我们能党(En Comu Podem, ECP)12票,加泰罗尼亚共和左翼党(ERC)9票,加泰罗尼亚民主联盟(CDC)8票,加泰罗尼亚社会党(PSC)7票,人民党6票,公民党5票。
[3] El 26,2% de los espa?oles que viven en ciudades está en riesgo de pobreza, según Eurostat,http://www.rtve.es/noticias/20160530/262-espanoles-viven-ciudades-esta-riesgo-pobreza-segun-eurostat/1353500.shtml.
[4] 张敏著:《当代西班牙经济与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第137页。
[5] Juan J. Linz, “Presidential or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4, P.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