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云 胡琴 秦建成
摘要:案例教学已成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要长期、系统地开展案例教学,真正地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必须要开发丰富的教学案例予以支持。本文分析了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的瓶颈,并针对性提出拓宽经费来源、组建团队、校企合作是地方院校教学案例开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19-02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1]。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案例教学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2]。作为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书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及探索性学习[3]。然而,地方院校要长期、系统地开展案例教学,真正地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必须要开发丰富的教学案例予以支持。
一、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存在的问题
地方院校是一个特定的高校群体,是由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行政拨付经费,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院校。在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地方院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时间比较短,受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的依赖和干扰,地方院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例如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学术研究而脱离职业背景和社会实际、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知识讲授而忽视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导致了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工作更显滞后[4]。具体表现在:
(一)专项经费缺乏
由于案例编写是一项费时费力又费钱的工作,经费是阻碍案例开发的一大难题。相关统计显示,地方院校的生均教育经费仅为中央部属院校的50%,身份的差异使得地方院校办学资源捉襟见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投入也更加有限,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经费投入进行案例开发。
(二)师资力量薄弱
案例开发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活动或写作活动,它带有很强的研究性质,要求案例开发者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仔细分析案例素材、深入研究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5]。然而,地方院校办学层次相对较低,学科专业平台水平不高,缺少名牌效应,较难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此外,地方院校专职教师大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投入案例开发的精力和时间十分有限,导致案例开发经验不足,不符合教学要求。
(三)原创案例有限
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区域经济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必须以地方行业企业的实际状况为背景进行开发。但由于企业数据信息属商业机密,大多数企业对案例开发认识不到位,不愿公开其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导致案例开发缺乏一手数据信息,以致原创性本土案例数量有限。
二、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的途径
2015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案例教学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手段”的指导意见。作为地方院校,在坚定响应“案例教学”意见的前提下,需要重新审核、定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模式,积极探索案例教学的融入机制和途径;同时,需要严格评估、把控教学案例的质量,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特色和优势,重点应从案例开发建设的角度保障案例教学的深入改革。
(一)拓宽经费渠道
案例开发是一项复杂、繁重、长期的工程,需要有持续的经费投入予以保障。地方院校应更新观念,拓宽渠道,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的稳定投入。
1.设立专项经费。学校首先应明确案例教学的重要性,适时将案例教学与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等教师利益相挂钩;其次,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单独设立专项基金,采取“先开发后立项”的方式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同时,通过专家评审机制对教学案例开发优秀的集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以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
2.充分利用他项经费。学校可将案例开发作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科研立项的形式申请资助并给予适当倾斜。在充分利用各级教改项目和课程建设经费的同时,组织专家对立项的案例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经费利用最优化。
3.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学校可通过“案例征集大赛”、案例研究机构“冠名”等方式,积极吸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案例采编单位的经费资助,以弥补案例开发经费的不足。
(二)組建精干队伍
案例开发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意义的研究工作。教学案例必须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既不能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能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实例,而是基于一定的事实、结合一定的理论而编写的故事,通过与学生之间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单个教师基本上无法完成,可以组建一支由“一线教师、研究生、实践专家”组成的团队合作开发。
1.一线教师是骨干。为提高案例开发水平,应积极选派一线教师参加“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教学与写作培训”、“中国管理案例教学与开发培训班”、“中欧案例法培训——卓越的案例写作与教学”等案例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案例、使用案例的能力和效率。
2.研究生是助手。为提高案例开发效率,应积极鼓励研究生在一线教师指导下从事一些诸如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文字录入等技术性、操作性、事务性的工作,协助老师提升案例开发效率。
3.实践专家是评判。为提高案例开发质量,可聘请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良好写作能力的专家共同参与。一方面,这些专家可根据自身实践经历亲自开发案例;另一方面,这些专家可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发的案例提出指导意见。
(三)突出本土特色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地方院校应充分依托与区域企事业单位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面开发具有丰富地域和行业色彩的本土案例并应用到教学,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素养更加符合区域用人单位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1.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地方院校服务社会多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形式来实现,通常是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将个别项目背景材料进一步整合后开发教学案例,那么这种案例既鲜活生动,又贴近现实[6],能够充分体现“本土化”特色。
2.加强校企人员互访。地方院校可通过邀请业内专家进校、组织学校教师进厂等形式加强校企人员间的互访,优化信息的对接与分享。一方面,业内专家进校授课可提供针对性案例,充分挖掘案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例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教师进厂可搜集适用性案例,多方积累优秀案例资源,为教学案例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开发才刚刚起步,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劣势。但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将迅速推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对教学案例开发的重视和投入,从而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1号,2013-03-29.
[2]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Z].教研[2015]1号,2015-05-7.
[3]周梅妮,张振威.高校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1-104.
[4]何曉聪.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SWTO分析与战略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8):93-96.
[5]徐拥军,宋扬.管理案例库建设的4S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1.
[6]刘芳,钟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