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条件下基于SWOT分析法的江苏港口发展策略分析*

2016-10-31 07:37:22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系王建涛
世界海运 2016年9期
关键词:航运港口江苏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系 王建涛

自贸区条件下基于SWOT分析法的江苏港口发展策略分析*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系王建涛

首先简介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背景,然后解析港口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主要内容;接着利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优劣势)分析法,分析江苏港口的区位及经济环境优势、港口服务业优势、政策优势和软件优势,制度劣势、港口服务和信息化劣势、港航人才劣势、航运文化劣势,上海自贸区和国家战略的机遇,经济新常态和其他港口的竞争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发展江苏港口的具体建议,分别为与上海港协同发展,提升港口物流发展水平,提高航运软实力及力争建立江苏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江苏港口;SWOT分析法

2013年9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方案”分别从航运管理体制、法律环境、发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上海航运业的发展。港口业作为航运业的组成部分,“方案”实际上提升了上海港中转功能和国际航运服务等级,巩固了上海集装箱枢纽港地位,提升了高端港航服务能力,全面深入推动上海港口行业升级发展。“方案”的发布实施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给江苏港口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1]这需要在上海自贸区建立的条件下,分析江苏省港口的优势和劣势,研究其发展策略。

一、港口竞争力内涵、内容及特征

1.港口竞争力的内涵

《2007中国港口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报告》将港口竞争力定义为:港口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相关企业和行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的能力和机会,从而达到港口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港口是由港口企业经营的,但是与纯赢利性企业不同的是,港口企业具有两种不同的属性:一是企业性,港口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追求尽可能多的企业利润;二是公益性,港口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有明显的地域界限。港口建成后,许多临港产业应运而生,为港口服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港口在保证自身赢利的同时,带动临港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为港口所辐射的腹地范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

港口因为具有区位优势、装卸设施、经济腹地、交通可达性等优势,吸引各种生产、资本要素,在其经济腹地以及更大的辐射范围内具有运输成本低、运距短、装卸效率高、信息化程度高等方面的优点,因此竞争力强的港口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港口具有为与其相联系的其他经济主体供给更具性价比的服务的能力,使得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企业价值。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港口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遵循港口企业的发展规律,从价格到质量再到服务的发展过程,不断拓展挖掘自身优势,增强竞争实力。

2.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1)争夺腹地货源的竞争

从经营的方面说,港口经济腹地(包括直接腹地与间接腹地)就是港口服务所能辐射的区域,港口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其经济腹地的支撑,实力雄厚的腹地是港口发展的基本要素。我国港口星罗棋布,难免会造成腹地交叉重叠现象,例如江苏省的扬州港和泰州港之间,因为腹地交叉严重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仅在同一港口群内存在,在不同的港口群之间也会发生资源的争夺,也存在于同一港口群的港口企业,这些企业为了留住货源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或者降低服务价格来实现。总体来说,对于腹地货源的争夺主要存在于同一港口群各港口之间,因为这些港口处于同一区域,而且交通运输条件也大致相同。

(2)争夺中转货物的竞争

中转货物指的是货物不能直接到达目的港卸货,需要由一程船将其运输到中转港再由第二程船由中转港运送到目的港。对于中转货物而言,选择中转港不仅取决于中转港与目的港的距离,更是取决于在距离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哪个中转港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保证全程成本最低。目前国际航运向集装箱化发展为主流趋势,因而国际中转箱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3)港口对投资的竞争

长期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港口的大部分投资都是来自政府,而这种投资有很大的弊端,造成因追求政绩而造成的盲目投资,资源浪费,不利于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港口管理权下放,港口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再是财政拨款,而是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港口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投资、专项资金、贷款、港口单位自筹、地方自筹、外资和其他资金来源。

3.港口竞争力的特征因素

(1)政府因素

政府在港口发展的过程中充当了管理者、规划者的角色。政府为港口发展战略制定了投资政策、财务政策、价格政策等,政策制定主体可以是地方政府,也可以是中央政府,一系列政策支持都是港口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对港口的资金投入就是为大规模建设港口“奠基铺路”,政府的投资一方面可以保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港口也可以利用政府的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开发造势,吸引全球投资目光,获得更多的资本投入,财务政策给予港口减税、补贴方面的优惠条件,港口价格政策有力地引导、规范定价。

(2)区位因素

港口的区位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货主、船公司对于港口码头的选择,区位条件不仅是指港口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还包括港口城市以及经济腹地的经济实力、发展潜力、集疏运条件,如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交通条件的发达程度。港口建设选址也应充分考虑到其区位因素,注意所在区域资源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交通、劳动力等资源优势。

(3)货源因素

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通常被列为超前发展的项目,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港口的社会效应放在首要地位,而港口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被列为次要地位。这种区别于一般投资决策的特点是由港口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因此港口之间竞争的主要目标就是资源。

二、江苏港口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初是用来评估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一种战略策划工具,[2]后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SWOT所产生的矩阵分析,将内部因素(Strengths and Weaknesses)分析结果和外部因素(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其行动策略,[3]因而SWOT分析法是一种用于策略形成和策略选择的分析工具。以SWOT分析法对江苏省港口竞争力进行研究,分析江苏省港口的优势和劣势。

1.江苏省港口的优势

(1)区位及经济环境优势

江苏濒海临江,地居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境内河网纵横、湖泊棋布,全省拥有内陆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境内有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2 900多条,经济腹地大,实力雄厚,西连长江中上游,北与山东接壤,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江苏省经济发达,多年来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处于我国各省份前列。2015年,江苏省GDP总量70 116.4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二,增速达到8.5%,远远超过全国6.9%的增速。[4]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腹地为江苏港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港口服务业优势

近年来,江苏省政府越来越重视沿江经济带、沿海地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得力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带动效应,江苏省的航运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数据显示,2015年江苏全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3.3亿吨,同比增长3.1%;其中苏州港、南京港、南通港、连云港港、泰州港、镇江港吞吐量都超过了1亿吨,亿吨港数量居全国第一。集装箱吞吐量1 605万TEU,共有集装箱航线接近600条。[5]可以看出江苏省港口服务业也已经发展到一定高度,也是江苏港口竞争力的优势。充分发挥港口数量多的优势,合理发展沿长江港口的精品外贸航线和连云港港集装箱外贸业务;利用江苏省占据长江黄金航道下游的优越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江苏的长江中上游航运货物运输和物流的中转业务,做到利润最大化。

(3)江苏港口发展政策优势

制度层面,进一步提升优化发展思路,本着平衡、协调、可持续的理念,出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内河港口布局规划》等文件,对航运业给予高度重视并予以扶持。法律法规因素方面,出台《江苏省港口管理条例》《长江江苏段定线制规定》等地方法规文件,为规范航运市场、推动航运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航运服务、港口服务、航运辅助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保险、船舶检验、代理、法律咨询与服务等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

(4)江苏港口软件优势

江苏省港口信息化发展较快,各大港口纷纷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系统,航运业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港航人才队伍迅速成长,以江苏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代表的涉海高校培养并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港航人才。航运文化得到有效培育,太仓、南京、南通等城市先后承办“中国航海日”等大型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部分港口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苏州港已连续多年跻身全球十大港口之列。

2.江苏省港口的劣势

(1)制度层面缺乏协调性和创新性

一方面,对江苏港口发展的规划、定位缺乏系统性、协调性,造成江苏港口功能雷同、布局比较分散、结构不够合理、竞争手段单一、竞争激烈、内耗严重等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港航相关产业缺乏创新驱动力,宏观调控政策及其实施效果需进一步提升,进而造成部分地区港口企业利润下滑,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制约了江苏港口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港口服务和信息化水平欠佳

江苏港口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港口服务和信息化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港航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集群没有形成规模,物流、金融、贸易、信息、管理等服务体系不健全,未形成港口发展的完整产业链。航运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航运信息的搜集、整理、研究及运用能力不足,金融、法律、中介、代理等航运辅助服务业的服务水平欠佳等。

(3)航运人力资源、航运文化对港口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不明显

江苏省专业高端的综合航运人才奇缺,特别是港口相关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尚需强化。航运文化需进一步提升层次并实现载体多样化,江苏省港口的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3.江苏省港口的机遇

(1)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带来的发展良机

江苏毗邻上海,经济发达,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经济腹地优势。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例如上海集团整合力加强,航运服务业有效发展,航运信息的集散中心和航运政策研究中心逐步形成,航运文化逐步得到培育,港口竞争力明显增强。江苏省内的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港口,例如苏州港,在上海港的带动和影响下,港口经济发展迅速,其货物吞吐量已连续多年进入全球港口前10名。2015年,江苏外贸货运量3.7亿吨,只占总吞吐量的15.9%;同时,江苏外贸进出口值33 870.6亿元,[6]也为提升国际货物吞吐量提供了基础。

(2)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的“海洋强国”“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宏观战略,进一步为江苏港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江苏省多次强调要积极响应、落实和对接国家提出的发展战略,也表明了江苏将立足于大开放的视野,主动出击,推动经济尤其是港口相关产业的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7]

4.江苏省港口的挑战

(1)经济环境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较大,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这些变化对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江苏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带来的挑战更为严峻。江苏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增长点支撑作用不足,与航运相关的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这些因素都将对江苏港口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国内其他省、市港口的竞争

在上海自贸区条件下,国内很多港口城市纷纷提出建设航运中心的目标,并在航运软实力方面下了很多工夫。随着“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提出,国内很多沿海省份和港口城市的航运经济发展迅速,港口行业建设成效显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提升,这也对江苏港口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根据以上对于江苏提升港口行业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SWOT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江苏省港口行业的SWOT分析

三、江苏省港口应对措施

结合自贸区政策,针对上海及江苏省港口行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江苏港口与上海港协同发展

应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机遇,江苏省大力推进上海至南京的12.5米长江航道的维护工作,加快江苏港口铁路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快完成连云港-南通-上海铁路建设,打通南京到上海的沿长江北铁路通道,提高物流的运作速度。

强化江苏省内苏州港口群、南通港、泰州港、扬州港及南京港等港口的集装箱中转业务,作为上海港集装箱的辅助港,与上海港集团深度合作,签署联盟合作协议。合理发展江苏港口长江航线与近洋航线,发掘江苏港口潜力的同时也为上海港发展产生协同效应,共同提高港口效益。

2.提升江苏省港口物流发展水平

上海自贸试验区范围主要就是围绕港口保税区和物流园区而建立,其效果的显现主要由物流水平的提升来体现,自贸区本身建立也是为了达到可复制、可借鉴的目的。江苏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港口终端物流服务,组建规模化、集团化的江苏港口物流服务实体企业。建议江苏港口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积极拓展电子口岸,延伸货物、港口、船舶、铁路、公路、物流交易等信息服务功能,通过整合优化物流信息,进而提升港口物流服务效率。

3.积极推进江苏省内港口、航运软实力建设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必然会促进上海港口航运业的服务质量,但是从国际角度看,上海的港口航运服务业还落后于新加坡、伦敦,特别是航运保险、航运租赁等业务,所以江苏省在这些领域还有很大机会争取到发展先机,或者航运部分领域率先发展。结合目前互联网无地域差别的优势,积极开展江苏省港口航运服务业。另外,紧贴“船舶、人才、货物”三大航运相关产业核心要素资源,努力创建“江苏省国际航运交易网络平台”(南京市),打造“航运产业要素聚集与整合平台”(苏州市、南通市);依托省内外的科研人才和力量,积极探索构建“江苏省国际航运信息中心”;以“郑和航海文化节-航运展示-行业交流-交易撮合”为逻辑主线,充分发挥江苏省在船舶建造、水上货物运输的优势,为船厂、船东、货主、金融机构等航运产业相关主体方提供从船舶设计、船舶原材料采购、船舶建造、船舶运营、船舶买卖、船舶修理、船舶融资、物流服务、航运人才服务等全方位的信息支持,进而提升江苏省航运软实力。

4.全力争取江苏省内建立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新发展,是为了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政策先行先试试验田,同时其优惠的航运政策为上海港口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江苏省要在统一部署,在港口、保税区、物流区整合发展的基础上,集中江苏省内优质资源,在苏州港、南京港为核心的区域申请设立“自贸区”,争取建立江苏省内的自由贸易区,以获取更多的政策资源,创造宽松的港口发展环境。

四、结语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江苏省港口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江苏省港口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要同上海港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上海港做大做强的内在需求,合理发展江苏港口的规模和效益,做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下游的优势,江苏港口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发挥好连接长江上游港-江苏港-上海港或其他港口的枢纽中转作用,进而提高江苏港口的竞争力。

[1]张哲辉.自贸区契机下港口发展对策[J].中国港口,2014(1): 12-14.

[2]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胡群,刘文云.基于层次分析法的SWOT方法改进与实例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19-22.

[4]江苏省统计局.2015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新华日报,2016-02-26.

[5]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中国港口年鉴(2015)[M].北京:中国港口杂志社,2016.

[6]吕妍.全省去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3亿吨[N].新华日报,2016-01-16.

[7]新华社.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2016-05-05].http://www.xinhuanet. com.

10.16176/j.cnki.21-1284.2016.09.002

王建涛(1982—),男,讲师,远洋大副,博士研究生,E-mail:wjttk@ntsc.edu.cn

*基金来源:江苏省社科联应用研究(14SWB-126),“自贸区视角下江苏省港口竞争力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航运港口江苏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22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4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22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16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金桥(2021年10期)2021-11-05 07:23:52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7:04
数独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2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3:48
港口上的笑脸
当代工人(2019年20期)2019-12-13 08: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