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产区深松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10-31 10:10吕开宇仇焕广白军飞徐志刚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整地

吕开宇,仇焕广,白军飞,徐志刚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4.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玉米主产区深松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吕开宇1,仇焕广2*,白军飞3,徐志刚4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3;4.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5)

作为一项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深松整地对于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意义重大。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系统梳理了深松的技术属性特征及其推广应用沿革,回顾和总结了国内深松补贴宏观政策的发展以及玉米主产区各省市和样本地区深松补贴政策的实施状况,并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评估了深松技术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研究表明,深松技术有助于改善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还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生态和经济效应明显;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对技术认识不深、作业分散不经济、补贴机制不健全、部分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储备和配套措施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为此,本文从思想认识、组织管理、补贴机制、推广队伍和监督机制等角度提出了未来有助于改善深松技术推广的政策建议。

农机深松;玉米主产区;技术效果;补贴政策

吕开宇, 仇焕广, 白军飞, 徐志刚. 玉米主产区深松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1): 1-8.

Lü K Y, Qiu H G, Bai J F, Xu Z G.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ubsoiling in main maize production regions[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6, 37(1): 1-8.

农机深松作业作为旱作农业一项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保持原有土壤层次情形下,具有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等效果。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进行过深松耕作试验,在经历一段停滞时期之后,为解决犁底层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该技术被重新提出,近年来更是在国家层面被大力推广。结合工作实践,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深松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涵盖深松周期、深松深度、土壤物理特性、土壤含水量、作物产量、作物性状、病虫害等诸多领域,这些研究成果为深松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自2009年我国开始实施深松作业补贴政策以来,尽管各地有关土地深松的工作报道频频见诸于报端,但却鲜见宏观层面有关农机深松作业实施的系统性分析。特别地,仍无法很好回答:在我国实行补贴政策6年之后,深松作业的实施现状如何?未来怎样?重点区域之外的其它地区下一步该如何走?本文旨在填补该研究领域的不足,以玉米主产区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回顾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估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现状、实施效果和推广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今后完善深松作业补贴政策、更好实现国家保护性耕作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 保护性耕作与深松技术

深松作为保护性耕作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实践应用与保护性耕作密不可分。

1.1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以保护性耕作为主体,有效地对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及生物资源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简单说,“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2]。

保护性耕作最初是基于保护农田、治理土地沙漠化角度而提出来的。经过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试验研究,最终形成了不仅具有生态环境保护作用,还具有增产功能的先进耕作技术[3]。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禁止铧式犁翻耕,通过少耕或免耕以有效保持水土,具有减少劳动量、节省燃料、减少农机磨损、改善土壤可耕性、增强土壤有机质、锁住土壤水分、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和空气的质量、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优势。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耕地质量极其重要。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耕作方法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如东北地区的现行耕法以传统垄作为主,其耕层构造总体表现为耕层较浅、且土壤结构上松下紧,土壤容重较高;而且地块在春季整地过程中受强季风影响,土壤水分散失快,土壤墒情差,从而影响作物的播种出苗和根系的发育[4]。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土壤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农业部在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时确立了四项主要内容: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5]。尽管秸秆覆盖和少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但作为整个保护性耕作战略相配套的重要农艺措施,深松整地技术是实现保护性耕作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内容。

1.2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

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技术。应用该项技术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从而有效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提升粮食基础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

国际上,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出现,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并应用深松耕作技术[6-7]。对于深松机具的研究,美国、西欧等国家也已相当完善并形成系列[8]。在国内,上世纪70年代,深松耕作技术就在北方各省进行过试验[9]。在实施生产责任制后,受机械和成本的约束,该技术曾一度被停止施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解决机耕所形成的坚硬的犁底层问题,该技术又被重新提出推广。近年来,在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相关专家的推动下,深松技术开始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深松作业技术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往往随着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意味着深松的具体深度要根据土壤性状、耕层质地而定,具体作业细节要与当地的农艺措施相配套。但是一般都要求做到“深、平、细、实”,即深度达到要求,田面平整、土壤细碎和上实下虚。

2 深松宏观政策及技术应用现状

2.1 深松宏观政策回顾

随着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的深入,作为技术有机组成部分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被逐步推开。尽管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大力推广土地深松”,但利用机械实施深松技术的广泛实施却是在保护性耕作推广到了一定阶段才得以展开。2009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深松作业补贴”。2009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暂行管理办法》(财建〔2009〕786号),明确将深松作业纳入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重点支持范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机械深松整地”。2010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要求,在适宜地区实施深松整地作业补贴试点。为贯彻落实该政策,财政部和农业部先后发布了《关于拨付2010年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的通知》(财建〔2010〕949号)和《关于落实补贴资金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通知》(农机发〔2010〕9号),明确优先支持在东北和黄淮海等适宜深松的地区开展深松补贴政策试点。

表1 各省深松补贴政策Table1 Subsoiling subsidy policies in selected provinces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深松作为发展旱作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再次得到强化。在此背景下,全国北方很多地区展开深松补贴试点工作(表1)。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2011年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实施范围扩大到东北、华北和黄淮的11个省市。2013年面对南方干旱和北方洪灾,国务院提出“支持主产区开展机械深松整地”。为此,农业部经商财政部同意,对2013年在适宜地区开展的秋季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行补助试点(《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3〕98号)。为贯彻落实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启动1亿亩试点”的要求,农业部基于《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4〕6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13〕98号),明确了2014年农机深松整地的试点工作(《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农机深松整地试点工作的通知》农机办〔2014〕16号)。

2.2 我国深松作业整体实施状况

表2 东北、西南与华北地区深松作业情况对比Table2 Subsoiling coverage comparison of each region in China

2.3 调研地区的实施状况

在东北地区,早在中央出台补贴政策之前,黑龙江省就于2007年率先开展深松作业补贴政策[10],辽宁和吉林两省紧随其后。据调查,目前,东北地区深松整地作业已覆盖大部分耕地,并计划按照每隔3-5年进行一次。我们调查的黑龙江省兰西县,全县共有耕地面积16.6万hm2,进行农机深松的比例达85%。

深松作业的广泛推广与政府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密不可分。据调查,黑龙江省级财政补贴力度为37.5元/hm2,除省级补助之外,各市、县政府可根据本地区情况,按照规模经营面积自行对农民进行补助。深松补助资金的发放遵循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发放形式为向进行整地作业的农业机械合作社直接发放,以保证补贴资金合理有效地利用。辽宁省各乡镇也采取补贴和激励措施。具体做法是:在省里150元/hm2的深松补贴基础上,县乡出资增加补贴150元/hm2,此外,对于按时按质完成的村给予相应奖励政策,反之,则有惩罚机制。吉林省从2008年开始对实施深松作业的农户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150元/hm2,2011年继续加大到225元/hm2,2013年恢复为150元/hm2,并初步形成了省、市、县多元投入、各部门各司其职的作业体系。

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地区,并未被纳入国家重点推广地区,深松整地作业在该地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据调查,西南和东南地区之所以很多地方并未大规模推广深松技术,与当地的土壤为粘土并且地处丘陵地区有关,很多地区若进行深松整地作业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目前在华北地区,政府虽然鼓励深松耕作并有一定面积推广,但由于受种植熟制和机械等限制,仍面临一些困难。

3 深松作业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分析

3.1 生态效应分析

1)深松作业可以改善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相对传统的耕地方法,深松作业在改善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方面效益显著。首先,深松作业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根据试验,一次作业后土壤容重在0-35 cm耕层均有所降低,尤其是15-25 cm范围内下降达到11.76%[11]。其次,在土壤蓄水能力方面,深松后的“土壤水库”容量大量增加,东北和华北的试验表明,春季深松后,20-60 cm耕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5%和10%,对于60-120 cm的土层则分别提高9%和8%,此外,春、秋深松后,0-40 cm耕层的平均田间持水量均显著提高12.45%和7.95%[12]。这表明深松能增加土壤持水能力,扩大土壤水库容量,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最后,在土壤紧实度方面,深松使土壤紧实度极显著降低,试验表明,隔行深松与每行深松土层20 cm 的土壤紧实度均值,较不深松分别下降19.4%和47.1%[13]。总之,深松作业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涵养水源,从而增强有机肥溶解能力和提高土壤肥力。

2)深松作业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深松不翻动土壤,可以保持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还可以增强地表径流下渗强度,有效削弱对地表的侵蚀,从而保持水土,促进生态平衡。特别是在适宜深松的坡耕地区,可以有效减少水蚀,缓解水土流失的压力。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延迟产流时间,缩短降水结束后径流持续时间,径流系数较传统耕作分别减少了81.20%,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减少80%以上[14]。这对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耕地保护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深松作业对于保护东北地区的黑土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深松可以有效保护黑土层,维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抑制甚至扭转东北地区黑土层逐年变薄的趋势。

服务员反映:“有人喝两碗豆浆,只说喝一碗。”老板说,“从今天起,喝多少碗,只收一碗钱,环卫工人不收钱。”

3)深松能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率。深松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并加快气体交换,从而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呼吸和新陈代谢,增强其抗倒伏能力。据黑龙江省测试,深松地块的玉米比未深松地块的玉米主根长,次生根多出20条;吉林省深松地块玉米平均根系增加9条,空秆率有效降低[15]。此外,深松后因地温提高,短期内能使作物苗期根腐病发病率降低7.34%,病情指数降低3%,孢囊线虫病发病率降低1.05%[16]。

3.2 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深松整地作业可以提高作物产量。通过深松作业,土壤耕层变深,能够增加土壤积温,加速冬季寒气的散发,减少积温冷冻对农作物的损害,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机械深松作业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进行机械免耕播种与施肥,有助于减少种子和肥料浪费,生长期间玉米间距一致,长势齐平,颗粒大小相同,玉米产量得到提高。根据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试验,与常规旋耕相比,深松后玉米产量分别增加6.87%、7.20%和9.40%[12]。尽管受地区间土壤、气候和农艺等因素有所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区深松的增产效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若能推广普及,这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贡献。

第二,深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吉林省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深松后,可以达到增产、节油、节肥、节水的效果。据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机部门的试验,玉米平均增产502.5 kg/hm2,按照玉米单价1.2元/kg计算,增加收益603元/hm2;相对传统的翻地模式,可节油3 kg/hm2,柴油价格按5.4元/kg计,可节约开支16.2元/hm2;节肥方面,每年少施化肥79.5 kg/hm2,化肥按照1.5 元/kg计算,可节省119.25 元/hm2;在节水方面,可节约用水180 t/hm2,按照0.75元/t计算,可节省135元/hm2[17],综合起来,新增收益为873元/hm2。成本方面,根据兰西县当地农机合作社估计,实现机械深松需要成本450-600元/hm2。从成本收益来测算,可增加收益300元/hm2左右,如果考虑部分成本由政府承担,深松至少可以给农户带来375元/hm2左右的收益。何进等[18]对山西寿阳县1993-1996年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覆盖玉米能增收435元/hm2,4年免耕覆盖+1年深松玉米能增收945元/hm2。

当然,我们也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过度强调深松而完全放弃深翻土地也面临着杂草、病虫害增加的风险。因为深松耕没有改变土壤上下层结构,在杂草和病虫害防控方面还有不足。长期的秸秆还田和土壤不深翻,是杂草和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基础[19]。已有研究表明,深松田土壤中玉米病原菌数量在耕层中呈上下两层少中间多的纵向分布趋势。深松年限越长,致病菌数量越多,使玉米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增幅在23.0%-36.8%[20]。

4 我国农机深松作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深松作业已在我国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并且经过试验效果明显,但推广中仍面临一些现实障碍。

4.1 对深松认识仍有待加深

深松作业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但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须用前瞻性视角评价该政策。深松作业可以有效保护黑土层,改善土壤环境,保护耕地资源,这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意义重大。现实中,一般农户更关注眼前的投资收益,往往因为缺乏战略性眼光,而对深松作业的正外部性认识不足,这也成为目前制约东北地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深松作业的障碍之一。

4.2 土地分散作业不经济

调查中发现,尽管东北一些地区深松作业比例较高,仍有一部分耕地没有进行深松作业,但未深松部分的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其原因在于一些地块较小且分散,难以集中连片作业,存在作业规模不经济,没有达到农机作业最少的规模,在经济上不划算。特别是对于那些耕地面积偏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块,不利于农业机械作业。

4.3 补贴机制不健全

当前实施的深松补贴政策,存在于现实脱节的现象。据调查,黑龙江省2011年的补贴标准为75元/hm2,其中省级37.5元/hm2,县级37.5元/hm2,而进行深松作业实际成本需要450-600元/hm2,这个补贴水平远没有调动积极性。有些地区地方配套补贴(37.5元/hm2)甚至都得不到保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调查还发现,因为补贴政策没有充分考虑东北部分地区规模化种植对深松机械的现实需求,无法在进口国外大型机械时享受到补贴政策。

4.4 部分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限制机械深松作业扩大覆盖面的一项瓶颈。调查中发现,部分偏远耕地往往受机耕道数量不足和道路质量不理想的影响,而导致一些适宜深松的土地无法被有效覆盖到。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农机修配点和供油点等配套服务体系,从而使得农机的维修保养和连续性作业受到影响,这既影响了深松作业的效率,又无法保证作业的质量。

4.5 技术储备不足,配套措施跟不上

深松效果需要有配套的农艺措施和技术储备才能得以显现。现实中,深松作业对大马力农业机械的需求有时并不能得到保证。调查中发现,华北一些地区面临着机械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深松深度达不到要求,深松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浪费资源。与此同时,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深松效果。此外,华北地区深松作业面临着两熟换季时间短的制约,需要在借助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同时,还要从农艺上处理好深松可能带来的第二季作物生长天数少、光照温度不足、产量降低等风险。特别是在部分未开展深松补贴的地区,缺乏该技术应用适宜性的验证和研发,不利于深松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如调研的四川地区,尚未展开相关研究准备工作。

4.6 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监测机制

目前,对补贴资金的发放和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同时缺乏必要的追踪反馈,对实施效果做出有效评价。此外,目前仍缺乏完善的监测和评价体系,一方面缺乏动态地监测深松作业的长期动态效果,另一方面缺乏针对未推广地区的适宜性提供动态评价。

5 我国农机深松作业的政策建议

5.1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推动深松技术顺利开展

强化参与主体对推广深松技术战略意义的意识,注重发挥利益驱动对各主体的激励。深松技术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农民、农机手、技术推广人员等。一方面通过深入宣传保护性耕作有力改善深松技术推广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把深松推广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从而更广泛地取得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向农民宣传深松作业对培肥地力、增产增收的效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户作为推广深松技术的主体能动作用;通过提高机具作业量、适当对农机作业进行补贴,做好农机服务工作,吸引机手的参与和认同;通过经费支持和适当的表彰,激励技术人员的热情。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分工机制,明确任务,使各参与主体之间形成共同推动深松作业顺利开展的良好局面。

5.2 组织有序,规模作业,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作用

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的有序流转,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户进行深松作业的积极性;尝试内部整合地块消除土地细碎化,推动土地集中连片经营,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提高农机手的积极性。重视和发挥农机大户和农机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引导和鼓励他们承租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机资源利用率和深松作业覆盖率。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在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示范作用,探索土地未来现代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5.3 完善机制,合理补贴,保障深松作业健康实施

完善补贴机制,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首先,建立补贴与作业成本之间有效的联动机制,根据深松作业成本,科学确定补贴标准,带动农民参与深松作业的积极性;其次,结合地区实际及发展重点,探索充实补贴标准和内容,结合地区农机动力实际需求确定深松机械购置补贴额度,研究深松机械折旧和作业燃油补贴;研究基于农户深松面积的浮动补贴机制,对一次深松规模较大的农户提高补贴标准;最后,完善补贴发放制度,做好补贴发放监督工作,确保补贴及时有效发放。

5.4 强化基础,完善网络,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做好农机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是完善农机修理、燃油等服务网点体系,做好农机维修与农机推广、农机安全监理等的协调工作,保障农机能得到及时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加强深松技术储备和研发力度,做好深松作业前期的科学试验,科学区划确定适宜地区,同时针对地区特征,合理确定深松间隔、时间与深度,做好深松技术和配套农艺措施的技术储备工作,并鼓励加强适宜机械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加强技术培训基地和区域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挥示范效应;高度重视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探索构建稳定的推广队伍,发挥其在科研机构、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桥梁作用,提高农机深松战略的长效性和工作展开的持续性。

5.5 健全监督,重视评估,提高深松作业实施效果

建立监督责任制,合理分配职权,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并发挥农户在监督机制中的作用,保证在作业前、中和后全面监督作业质量和补贴资金的合理使用;明确责任,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深松作业效率。同时,重视作业效果评价制度建设,及时对实施深松作业和政府补贴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结果对深松作业环节、具体要点和补贴政策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作业的积极效果。

致谢:感谢中国农业大学陈新平教授、张东兴教授,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王振营研究员,河南农业大学李潮海教授,宁夏农科院王永宏研究员,黑龙江省农科院张树权研究员,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孙士明研究员等专家的意见,同时感谢河北省农科院张文英研究员、杨立华研究员,吉林省农科院王立春研究员和刘武仁研究员为我们调研提供的帮助,最后感谢张雪梅和张崇尚在调研和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

[1] 谢瑞芝, 李少昆, 李小君, 等.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J].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9): 1914-1924.

Xie R Z, Li S K, Li X J, et al. The analysi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China—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crop production: Reviewing the evidence[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7, 40(9): 1914-1924.

[2] 农业部. 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与耕作原理[EB/OL]. (2012-8-10).中国保护性耕作网. http://www.cn-ct.net/gainian.asp.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Definition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principles [EB/OL]. China Conservation Tillage Network.(2012-8-10). http://www.cn-ct.net/gainian.asp.

[3] 邹应斌. 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J]. 作物研究,2004(3): 127-132. Zou Y B.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no tillage cultivation abroad[J]. Crop Research, 2004(3): 127-132.

[4] 郑金玉, 罗洋, 郑洪兵, 等. 关于改进东北春玉米现行耕法的思考[J]. 吉林农业科学, 2010, 35(4): 1-5.

Zheng J Y, Luo Y, Zheng H B, et al. Considerations on improvement of tillage of maize in northeast of China[J].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0, 35(4): 1-5.

[5] 农业部. 农业部为发展保护性耕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EB/OL]. (2007-04-13)[2012-08-10].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ov.cn/gzdt/2007-04/13/content_581276.htm.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s adv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 (2007-04-13)[2012-08-10].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ortal, http://www.gov.cn/gzdt/2007-04/13/content _581276. htm.

[6] Bonnifield P. The Dust Bowl: Men, Dirt, and Depression[M].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1979.

[7] Derpsch R, Moriya K. Implications of no-tillage versus soil preparation on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J]. Advances in Geoecology, 1998, 31: 1179-1186.

[8] 李洪文, 陈君达, 李问盈.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技术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 2000, 31(6): 42-45.

Li H W, Chen J D, Li W Y. Study on subsoiling technique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field[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00, 31(6): 42-45.

[9] 郭金堂. 浅析南谯区土壤深松现状与发展途径[J]. 农业装备技术, 2005, 31(4): 28-29.

Guo J T. Simp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ubsoiling situation and route[J]. Agricultural Equipment & Technology, 2005, 31(4): 28-29.

[10] 杨晓波. 玉米生产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及其应用[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5): 100.

Yang X B. Cor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subsoiling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J]. Farm Machinery Using & Maintenance, 2012(5): 100.

[11] 王同芹, 孔祥彬, 白星焕, 等. 夏玉米苗期深松对玉米和后期小麦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 22-23.

Wang T Q, Kong X B, Bai X H,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ummer maize deep loosening at seedling stage for maize and late wheat[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1): 22-23.

[12] 张东兴. 2013年玉米深松改土抗逆高产增效技术研究试验总结报告[R].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 2013.

Zhang D X. Corn yield loose soil improvement resilience efficiency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test summary report in 2013[R]. National Maize Industry Technology R D Centre, 2013.

[13] 齐华, 刘明, 张卫建, 等. 深松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2(4): 191-196.

Qi H, Liu M, Zhang W J, et al. Affects of subsoiling mode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oot distribution of maize[J].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2012(4): 191-196.

[14] 王育红, 蔡典雄, 姚宇卿, 等. 保护性耕作对豫西黄土坡耕地降水产流、土壤水分入渗及分配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2): 29-31, 37.

Wang Y H, Cai D X, Yao Y Q, et al. Effect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rainfall runoff,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n loess sloping farming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enan[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8, 22(2): 29-31, 37.

[15] 宗锦耀. 认真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政策大力提升粮食和农业基础生产能力[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1): 14-17.

Zong J Y.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agricultural subsoiling preparation operation subsidy policies greatly enhanc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J].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2011(1): 14-17.

[16] 王哲, 王崇生, 张俊宝. 关于深松整地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调查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4): 33-35.

Wang Z, Wang C S, Zhang J B. Study of soil deep loosening influencing crop growth[J].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4): 33-35.

[17] 黄治岩, 杨玉辉, 张凤羽. 机械深松项目的经济效益[J].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1(6): 36-37.

Huang Z Y, Yang Y H, Zhang F Y. Economic effects of mechanical subsoiling programs[J]. Rural and Pastoral Mechanization, 2011(6): 36-37.

[18] 何进, 李洪文, 高焕文.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0): 62-67.

He J, Li H G, Gao H W. Subsoiling effect and economic benefit under conservation tillage mode in northern China[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6, 22(10): 62-67.

[19] 张正斌, 徐萍. 科学深翻土地 保障粮食安全[EB/OL]. 中国科学报. (2012-7-23)[2012-11-20]. http://www.cas.cn/xw/zjsd/201207/ t20120723_3619801.shtml.

Zhang Z B, Xu P. Science subsoiling guarantee the food security[EB/ OL]. China Science Daily. (2012-7-23)[2012-11-20]. http://www. cas.cn/xw/zjsd/201207/t20120723_3619801.shtml.

[20] 宋淑云, 晋齐鸣, 张伟, 等. 深松土壤病原真菌数量分布对玉米病害发生趋势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07, 15(3): 130-132.

Song S Y, Jin Q M, Zhang W, et al. Effects of occur tendency of maize diseases by pathogenetic fungi distribution in subsoiling fields[J].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2007, 15(3): 130-132.

(责任编辑:童成立)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ubsoiling in main maize production regions

Lü Kai-yu1, QIU Huan-guang2, BAI Jun-fei3, XU Zhi-gang4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China; 2.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3.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4.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As an important Conservation Tillage (CT) technique, machinery subsoil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soil quality and increasing crop yield. Though China has been carrying out the subsidy policy on subsoiling since 2009, it is still urgent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current subsoiling implementation status, effects and obstacles, which helps provide decision-making evidence for future subsoiling policies.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fiel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 history, reviewing the involution of domestic macro subsoiling policy and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subsidy policy in main maize production regions and sampling areas. Finally,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subsoiling technology are evaluated for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ical economics. Result shows that subsoiling technology has merits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effects, namely it could help improve soil properties, enhancing soil fertility, reducing soil erosion, and also improve crop yields and increase farmers’income; meanwhile, it faces obstacles of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n technical advantages, uneconomic dispersed operation, imperfect subsidy policy, backward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lacking complement technical reserves and support, and ineffective supervision system. Therefore, policy measures are proposed eventually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ubsoiling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from viewpoints of technique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ubsidy policy, promotion team and a supervision mechanism.

machinery subsoiling; main maize production regions; technical effects; subsidy policy

F301.24

A

1000-0275(2016)01-0001-08

10.13872/j.1000-0275.2015.0136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nycytx-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26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IAED-2015-03)。

吕开宇(1975-),男,江苏无锡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发展和公共政策研究,E-mail: lyukaiyu@caas.cn;通讯作者:仇焕广(1976-),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E-mail: hgqiu@ruc.edu.cn;白军飞(1974-),男,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经济政策、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 jfbai@cau.edu.cn;徐志刚(1973-),男,教授,博导,江苏苏州人,主要从事农业资源与农村发展研究,E-mail: zgxu@njau.edu.cn。

2015-06-26,接受日期:2015-09-02

Foundation itteemm:: National Maize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nycytx-0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71573262);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TIP-IAED-2015-03).

Corresponding authhoorr:: QIU Huan-guang, E-mail: hgqiu@ruc.edu.cn.

Receeiivveedd 26 June, 2015; Acceepptteedd 02 September, 2015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整地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