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宏 张宇杰 宋亚平
补阳还五汤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癌症疼痛
李应宏 张宇杰 宋亚平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虚血瘀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组加服中药补阳还五汤,30天为一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指标对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补阳还五汤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癌症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疗效,并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三阶梯止痛药物的毒副作用。
气虚血瘀型癌症疼痛;补阳还五汤;三阶梯止痛法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癌症疼痛(简称癌痛)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三阶梯止痛法,但止痛药物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大,患者容易产生耐受性。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癌症疼痛,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的气虚血瘀型恶性肿瘤中重度疼痛患者120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5~75岁,平均(58.53± 15.56)岁;疼痛程度:中度28例,重度32例。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7~76岁,平均(60.42±13.45)岁;疼痛程度:中度29例,重度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疼痛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癌痛量化评估标准按照数字分级法(NRS)[1]分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名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执行。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20~80岁;②癌症直接引起的疼痛;③中医辨证分型:气虚血瘀型;④疼痛程度:中、重度疼痛;⑤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1.4 排除标准 ①依从性较差,有智力障碍或患精神病者;②未按规定用药或不能完成规定疗程者;③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④资料不全无法统计疗效者;⑤不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诊断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按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疼药物使用方法[1]:按疼痛程度顺序止痛药选用由弱到强,逐级增加。第一阶梯治疗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0.3g/次,口服,每日2次;第二阶梯治疗选择弱阿片类止痛药物,磷酸可待因片,30~60mg/次,口服,每日3次;第三阶梯治疗选择强阿片类药物,硫酸吗啡缓释片,起始剂量为30mg,口服,每12h一次。必要时,联合辅助药物如卡马西平、安定、加巴喷丁、强的松、地塞米松、阿米替林等。治疗组加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内服,处方:黄芪(生)6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地龙(去土)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气虚明显者加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等;血瘀明显者加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等;气滞明显者加柴胡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等;阴虚明显者予枸杞子15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等;恶心呕吐加半夏10克、生赭石10克、生姜10克、竹茹10克;便秘加黄芩10克、生大黄(后下)10克、生地15克;头晕加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0克。每天1剂,水煎2次服用,每次煮沸30分钟,两次共取汁约500m l,早晚各温服250m l。两组均以30天为一周期。在对患者治疗前,向患者或家属告知病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及治疗风险等,并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
1.6 观察指标 疼痛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1.7 疗效评定标准 ①疼痛治疗效果评定标准(VRS法)[3]: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无减轻。总有效率以(CR+PR)/(CR+PR+MR+NR)× 100%。②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标准:生活质量按WHO推荐的KPS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改善:疗程结束后增加>10分;减退: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减少>10分;稳定:介于两者之间。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疼痛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KPS评分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可明显降低三阶梯止痛药物的毒副作用。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癌症疼痛是指由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常见的原因有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侵犯脑和脊髓、骨骼或骨膜、实质性脏器及空腔性脏器或堵塞脉管系统,引起局部坏死、溃疡、炎症等,均可导致严重的癌痛。癌痛主要发生于癌症中晚期。癌痛引起极度不适,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目前,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是为了提高疼痛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重要性,为所有疼痛患者提供最佳、最有效的治疗,这也是全世界医疗服务的共同目标。
癌痛的治疗策略是综合治疗,是指根据癌痛患者的机体状况,疼痛的不同程度、性质及原因,合理地、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尽可能地缓解癌痛及其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以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率[4]。目前,癌痛的药物治疗首选WHO三阶梯止痛疗法,临床上应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即口服给药、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按阶梯用药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三阶梯止痛法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癌痛治疗方法,但其长期使用的毒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便秘、抑制呼吸、嗜睡、尿潴留、过敏反应;另外,本类药物反复应用还容易产生依赖性[5]。中医药也在不断探索止痛的方法和有效的药物,以其独特理论体系和方法控制癌痛的发生。中医认为癌痛主要为“不通”与“不荣”,前者为“六淫”邪气、痰饮瘀血、七情内伤、食积等病邪杂合而积聚脏腑经络,最终“病久人深,营卫之行涩”;后者为癌毒不留,深藏脏腑,客居经络,日久“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一般早中期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见虚实夹杂[6]。中医自古也有“不通则痛”之说,气虚血瘀是导致“不通”的原因之一,也是癌痛形成及加重的重要原因,可见补气、活血、化瘀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癌痛[7]。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为中医方剂学理血剂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剂。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袪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使药,诸药全用使气旺血行,瘀袪络通,诸症自可痊愈[8]。本方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主治“因虚致瘀”所致的各类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中黄芪[9]具有镇痛、抗肿瘤、抗疲劳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地龙[10]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镇痛、消炎等作用;赤芍[11]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等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为通过多种途径,如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抑制肿瘤细胞G0/G1期比例及向S期细胞转化、下调肿瘤细胞中抗凋亡基因蛋白以及上调拮抗促凋亡基因蛋白的表达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川芎[12]有镇静、镇痛、抗肿瘤作用;桃仁[13]的水煎剂及提取物有明显的镇痛、抗炎、抑制血栓、改善微循环作用;红花[13]中的黄色素对中枢系统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当归[14]中的当归多糖及其分离出的多种组分均有镇痛、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补阳还五汤从气虚血瘀角度,针对缺血性、微循环障碍等病理改变可有效治疗多种疾病所致的疼痛[15]。杨树明[16]等报道,补阳还五汤联合化疗具有减毒增效作用。刘华[17]等报道,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对缓解癌痛有较好的疗效。总之,补阳还五汤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抗炎、抗肿瘤及调节免疫等作用。
本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气虚血瘀型癌症疼痛,可明显缓解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有效降低三阶梯止痛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4-18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379.
[3]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9-26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2):153-158.
[5]王斌,谢广茹,潘战宇.中医药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探讨[J].中国肿瘤,2011,20(4):275-277.
[6]曹博,王华伟,王文萍.中医药配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3):50-51.
[7]马纯政.十二味抑瘤胶囊联合消炎痛栓治疗气虚血瘀型恶性肿瘤轻中度疼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2):189-190.
[8]李应宏.补阳还五汤配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8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304-307.
[9]李璞.黄芪及其制剂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9):15.
[10]刘文雅,王曙东.地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2):282-285.
[11]陆小华,马骁,王建,等.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4):595-602.
[12]金玉青,洪远林,李建蕊,等.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3,4(3):44-48.
[13]钟赣生.中药学[M].第9版.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2:280-281.
[14]李曦,张丽宏,王晓晓,等.当归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6):1023-1028.
[15]苏红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疼痛4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1513-1514.
[16]杨树明,王秀芳,邢和平.补阳还五汤加化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92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12):46.
[17]刘华,曾柏荣,许利纯.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9):71.
A
1004-2725(2016)05-0356-04
733000 甘肃 武威,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李应宏,E-mail:lyh868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