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林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经济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所面临的自身问题和挑战逐步凸显。本文就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发现的部分问题予以揭示,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保障措施,以促使国有企业调整结构、创新动力、管控成本、激励用人、提高效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革措施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及问题
国有企业管理规范,人员素质较高,依靠各种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获得高额利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是必然的。但同时,国有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急需调整
国有企业有的依靠身份优势,或自然垄断地位,有粗放经营的现象,对市场需求反映出来的产业结构问题关注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不适销对路,企业盈利水平低。产品定位、质量、品种、档次等提高慢,满足不了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甚至亏损停产,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二)国际竞争国内化,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转型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市场不断开放,国际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信息化手段、极具特色的专利产品,很快占领了部分国内市场,国际竞争自然而然地被引入到了国内。国有企业原有的垄断地位逐渐削弱,必须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型已迫在眉睫。
(三)资本积累不足,带来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国际公认水平。资产负债率高,依靠大量的银行贷款或其他融资维持,加上管理不善就会带来负担较重的贷款利息,会拖累企业盈利能力,导致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国际公司相比,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
(四)工作效率低,影响创效能力
国企管理人员充足,一线人员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加上合规管理不够严格,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劳动生产效率低。据以往工业普查数据测算,私营企业劳动效率是国有企业的2倍以上。
(五)企业遗留问题多、包袱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如今国有企业面临的离退休人员管理、厂办大集体、原有社会福利企业负担的延续、有偿解除人员、历史债务等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成为了背负在国有企业身上的包袱,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六)组织结构不合理,影响经营决策
市场发展迅速,瞬息万变,需要企业快速做出反应,而国有企业部门设置过多,管理流程繁琐,各部门之间契合度不高,管理职责交互,容易造成相互推委、扯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七)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
薪酬分配机制没有做到充分的公平合理,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影响员工工作热情。激励机制不配套,没有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市场变化、资本投入结合不严密,监督机制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完善,没有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监督落实不到位。
二、改革措施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十三五”规划,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扩大有效供给、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实施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资源配置。
(一)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
产品适销对路是一个企业能否占领市场、占领多少市场份额的基础前提。产品结构调整应把握住几个要点:一是尊重科学,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国内外发展变化,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发展产品多样化,产品丰富体现着企业的实力,可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获得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二是尊重市场,掌握规律,合理配置资源,尊重现实;三是尊重先进,研究客户感性、理性需求,找准适销产品,适时更新换代;四是尊重人才,企业产业机构调整离不开人才,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更重要是增强人才吸引力,吸收高等人才选拔储备,及时发挥特色人才作用,留住人才,为企业长远发展做打算;五是尊重企业自主管理,顶层设计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符合市场,符合企业实际。
(二)管控资金成本,增加创利能力
资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资金成本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使用资产的价值,二是使用资产的时间,三是资本成本率。国有企业的资金成本率选择空间小,因此,降低资金成本主要依靠降低使用资产价值和缩短资产使用时间,尽可能减少各种资金占用。
降低使用资产价值可采取的措施:①管控投资价值,把好第一关,准确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②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资产,将固定成本支出变为流动成本;③清理低效、无效资产以及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产;④降低应收账款和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减少使用资产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①实行资金全面预算管理,所有收支都有时间概念,有计划有节奏使用资金;②严控银行账户数量,避免资金多头存放造成资金分散,发挥不了整体作用,造成资金闲置浪费;③集团公司可采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与银行签订协议,分公司收入定时上划,集中管理,支出按预算由总部按日拨付,从严从紧管理;④利用国有企业信用争取授信额度,获得阶段性资金,赢得短期资金周转时间,有条件的集团化企业可以采取资金集中管理,同时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金的统一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三)精细成本费用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增本创效
在创新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成本费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大小,折射了企业管理的好坏,加强成本控制,合理降低费用支出,是关键。以刚性制度来控制费用:①制定费用支出预算制度,所有费用都要按照预算支出;②实行定额管理,与薪酬挂钩实行考核,节奖超管;③创新人员退出机制和新人准入制度,留出岗位,引进人才,增加活力,对部分业务实行外包;④剥离非主业包袱,分离长期不盈利业务和企业办社会业务,各自专业经营;⑤建立费用分析机制,对支出较大的费用重点分析,制定措施对症下药,降低支出。
建立费用评价机制。有支出必有评价,大额专业评小额使用者评。费用并非同比下降才是节约,主要看效果。一是保证生产安全费用,要评价安全效果;二是合理安排生产经营费用,评价必要和效益,即使同比增加,有效可投,降本增效,增本有效;三是控制管理性费用,评价是否必须;四是支持创新费用,评价预期;五是稳定费用因时因地制宜。
(四)完善资产管理,落实资产监管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保障,国有企业要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是要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完善企业资产管理办法,将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处置等流程化、制度化;二是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手段监督管理,评估有效性;三是加强资产监督检查,盘活资产,防止流失。
闲置资产特别是老国有企业的闲置土地,虽然资源很稀少,但闲置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要建立土地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核实闲置资产管理现状,制定长期规划,持续推进盘活,找准盘活方式、时间进度,明确责任人并纳入考核管理。阳光操作,经得起检查。对外出租闲置资产要制定流程,确保使用安全、用途合法健康、注重效益,以及后续监管检查,规避到期纠纷或风险。
(五)建立合理的内部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薪酬制度应当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遵循公平、竞争、激励、经济等原则。一是确定机关和一线平均工资水平的关系,体现激励一线,防止矛盾;二是实行多元报酬结构,与经营业绩、权责风险挂钩,业绩好则报酬高;三是加入股权激励机制,驱动高管创出长效业绩,高管的年度兑现应留一定比例与离任审计结果挂钩。除了薪酬分配制度外,还需要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机制,给员工提供晋升、加薪、培训机会,定期对工作突出的员工给予嘉奖,授予荣誉称号,让员工能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六)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考核指标对企业具有导向作用,也是激励管理者加强企业管理创造最大价值的必要手段。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经营业绩考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要遵循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和经营效率优先原则,还要考虑可持续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等。既要包括可量化的经济指标即定量指标,包括利润、销量、成本、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等,还要包括可行为化的评价指标即定性指标,包括思想道德、工作态度、工作效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改革稳定等,让企业融入新常态之中。考核指标应根据所属行业不同设置,全面反映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健康持续等工作实际,同时,考核指标要与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挂钩,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措施
改革措施如何得到有效落实,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落实改革措施还需要做好以下保障工作。
一是加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进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特殊性决定了改革进程必须要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履行好统筹规划、督促落实、沟通协调等职责。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持续发展和效益提升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政策制度落实落地,站在一线反映企业管理实际。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改革中,勇于探索实践,敢于担当,创造性的推进改革工作。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形成推进落实改革的合力,共同完成国有企业改革。
二是正确引导,做好调查研究。国企改革是国家大事,需要取得企业内外各方面的支持,因此要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宣传工作。对内,要让广大员工清楚改革的意义和目标,了解新常态和企业所遇到的挑战、困难、压力以及改革的措施,发动员工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完成改革;对外,向社会各界及时公布改革的思路和最新进展,取得各级政府部门的理解,争取到有利于推进改革的政策支持,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国企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改革成果将惠及全员。
三是分期推进实施,注重有效落实。改革是一系列措施从制定到执行再到全面落实的过程,各项措施之间有着相互关联性,需要循序渐进、分项推进、协调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务实取得实效。保持国企特点,要区分不同情况灵活制定措施具体内容、实施方法和推进时限,不能生搬硬套。坚持过程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对改革新举措实施效果进行后评价,及时改进完善措施。
四是严格责任考核,强化激励约束。要想国企改革措施如期推进,人是关键因素。推进改革需要落实责任到人,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尤其是党员干部责任考核。通过考核调动责任人的工作主动性,按既定时限推进完成改革。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管理层和广大员工的创造性,鼓励创新发展,使改革能够按期甚至提前取得成效。同时,也需要建立约束机制,适当限制权力,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使其能够行使在合理范围内。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陕西销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