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霞
摘 要 动态系统理论是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本文详尽梳理了动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内涵、以及每一个特点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动态系统理论 二语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研究始于Larsen-Freeman,她从混沌理论出发比较全面地讨论了语言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特点,奠定了动态系统理论的框架。近些年来,动态系统理论在国内外都有了相应的发展,已经运用到研究语言的腐蚀、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二语学习者语言发展变异性和语言发展的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Spoelman & Verspoor, 2010)的研究中。
1动态系统理论的特点及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1.1全面联结性
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中所有变量或参数彼此联系、相互交互。该理论认为二语学习者受到认知、社会、教学、社会政治和客观物质环境等(Larsen-Freeman & Cameron,2008)的影响。这些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的、适应性的系统。以二语词汇教学为例,单词的学习不该局限为形式-意义的映射,还应包括语音层、句法层、形态层和语用层等多元信息,这些维度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二语学习者对一个单词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将每一个词汇看作一个动态系统,试图建立每一个单词内部各维度以及词汇间的联系,构建更为复杂的词汇系统。外语教学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基础语言知识和四项基本技能,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文化和情感因素等,倡导生态教学观。
1.2非线性
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将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描述为线性的过程,把二语习得简化成因果模式。动态系统理论认为二语学习是基于项目的非线性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按照既定顺序逐个学习语言项目,甚至单个语言项目的学习也不是线性的,语言学习的曲线布满了进步和倒退、增长和磨蚀以及不可预测性(Larsen-Freeman & Cameron, 2008)。因此,在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二语习得”这一术语被“二语发展”代替。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纪录学生的二语发展曲线,在学生出现语言能力退步或者停滞不前的时候,增加语言输入的频次、丰富语言输入的内容,并且协调认知、环境、社会等因素调节学生的二语发展轨迹。
1.3自组性与引子状态
动态系统具有自组织性(self-organization),自组织性指的是开放系统内模式的自发产生。系统的自组性造成了“引子状态”(attractor state),所谓引子状态,是指在“时间的流逝中,某个动态子系统可能会停留在某个优先状态”(王涛,2014:102);另一种状态是“斥子状态”(repellor state),具有不稳定,使系统处于剧烈动荡。因此在二语教学中,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语言僵化,平衡态绝非语言学习的终止状态,而是“潜能无界性”的一个反映,教师应该通过改变语言输入、认知坏境、教学方法等使学生的语言知识系统发生质的转变,向另一个吸子状态过渡。对于处于斥子状态的学生、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影响语言学习的各要素,使得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4系统的初始状态敏感性
动态系统对初始状态极具敏感性:一方面,系统初始状态的细微差别可能随着时间逐渐明显,但也可能不呈现显著变化(de Bot et al. 2007)。初始状态相似的系统,会由于系统的发展速度、强度或时机等方面微小差异的叠加效应,产生显著差异。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在二语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百科知识、文化背景、句法知识和形态知识的讲授逐渐缩小母语这一初始状态的显著性、降低学生对母语语言结构的依赖性,尽量减少语言负迁移现象。
2展望与结语
动态系统理论突破了线性简化论的理念,倡导以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异性为研究核心,研究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为二语教学提供了诸多启示,是二语习得领域的新研究范式。
参考文献
[1] Larsen-Freeman,D.,& Cameron,L.(2008).Research methodology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a complex system perspective.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92(8): 200-213.
[2] Spoelman,M. & Verspoor,M.(2010). Dynamic patterns in development of accuracy and complexity: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in the acquisition of Finnish.Applied Lainguistics,31(4),532-553.
[3] 王涛.动态系统思想:理论和语言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