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决定着财务的管理水平质量,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也是自身业务水平提高的需求。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单位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基础的关系,阐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基础工作 规范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与会计基础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的内在业务,管理层主要负责抓好业务管理的流程、组织、效益,更不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法》所要求的“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的整个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业务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资供应。
(二)会计基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基础
会计的基础工作在相关法规的科学指导下,财务、资本、业务预算是执行的重要依据。会计基础工作是对财务资源分配、控制、考核,给领导甄别单位是否正常运行提供信息。会计基础信息可分为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有序管理,提供给决策层准确、可信、有效的财务信息。
(三)会计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的组成部分
资金管理反映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很多单位领导制定好采购计划、招标、实施业务,按照预算支出资金,高质量地完成业务,最后物资验收入库即可,但是会计基础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凭证基础工作不规范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会计凭证基础工作有待规范。会计凭证基础工作不规范,是核算中时常存在的问题,其严重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首先,不重视管理原始凭证,使原始凭证填写不规范,漏填、错填现象就会出现;其次,就是在编制记账凭证时,摘要的填写笼统又简单。
(二)会计信息失真
1.核算口径不一致,会计信息失真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都有多个与财务数据相关的软件,比如像资产管理软件、预算决算软件、综合申报软件等,这就意味着每个单位拥有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一致。条件有限,各软件间不兼容,各数据库不能相互对接,很容易发生财务人员对数据理解不一致,进而出现在不同数据库中选取数据的情况。
2.核算层次过多,会计信息失真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级过多,增加了财务数据在由下至上的传递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弱
1.支付权分散,财务风险增大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并非专业人士,难免缺乏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而有些部门负责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意识淡薄,支付资金不够及时,甚至出现挪用资金的问题。而且未进行国库支付改革前,由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负责财政资金使用支出,难以保证经济业务是切实按照预算支出的。
2.收缴权分散,财务风险增大
资金的收缴权分散,导致非税收入没能及时上缴国库,就可能会出现挪用、占用、截留财政资金的危险。有收缴权的单位,可以直接接触到现金,虽然所征非税收入的票据是从财政领取,但收费标准却自行制定。
(四)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1.资金周转率不高
一方面,对于以已下拨到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政府无法进行统一配置,这样就会长时间沉淀在各单位账户中,资金效益的发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有收缴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把所征缴的非税收入上缴到国库,再由财政结算中心将收入拨付给各单位,在“从收到支”的过程,经历环节较多,导致资金周转的速度受到影响。
2.资产利用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在拥有财政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的同时,由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不够大,容易造成支出的资产使用效率不够高。
例如在新闻中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出现办公室面积超标问题,另外目前我国推行的车辆改革,也在强调提高交通出行费用的使用效率,这说明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过多,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不够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策略
(一)会计凭证的规范化建设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就必须规范会计凭证的基础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政府要制定符合会计核算发展的制度,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执行过程中,更要加大强度和力度,做到有法可依。在规范会计凭证基础工作上,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做到更加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实用性,使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良性运转。
(二)会计人员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1.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及人力资源配置,选拔优秀人才
结算中心应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以便吸纳锻炼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然后根据岗位的职责要求将会计人员分配到各个岗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终促进统一收支结算管理模式的运行。
2.划分人力资本级别,铺设晋升道路
结算中心的单位性质是统一收支结算的运行模式,其工作性质决定了结算中心的人员管理,在采用传统职位等级划分基础上,还应详细划分为人力资本级别。这样,传统职位等级划分与现行人员管理模式相衔接,有利于人员的管理。另外,按人力资本价值大小等级排序,使个人收入与个人的贡献和能力挂钩,为工作人员提供晋升机会,形成积极向上、竞争有序的工作氛围。
3.建立岗位轮换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要想保证结算中心内部的会计控制休系能够正常运行,应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定期轮换岗位可以有效防止职务舞弊的发生,防止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这既满足了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响应了国家政策的要求。良好的岗位轮换制度,能够让会计人员全面接触统一收支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熟悉预算、核算、政府采购、结算、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客观地为员工创造了学习机会,搭建了沟通平台,提高了综合素质,给结算中心和会计人员带来双赢。
(三)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1.增强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对于结算中心来说,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入手,可以不断增强原始会计凭证的完整性来增加会计信息的维度,以便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取得、存储、传输视频证据在技术层面已趋向成熟,成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另一种途径。
2.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在增加原始凭证会计信息维度、扩充信息含量的基础上,结算中心还要加强电子账务加工、传输和存储等管理工作来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首先,会计数据信息要严格进行登记、计算、分类、检查控制等数据加工工作;其次,强化数据存储、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等风险,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行;最后,优化数据的传输工作,防止业务数据被修改,会计信息被窃取。
(四)会计账目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1.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建设
政府的收支分类改革,对预算科目体系重新进行了设计和划分,对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细致地反映政府的各项收入;按照支出功能和经济进行分类,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统一收支结算的管理模式要以政府收支分类为依据,结合单位的类款项会计科目,建立商品和服务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会计科目体系。这种会计科目体系能有效地解决分散管理模式下的会计账目“各自为政”、无法形成有机整体的问题。
2.提高统一收支结算的运行效率
结算中心应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实现会计科目体系的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将数据库系统和相关应用服务程序紧密相连。功能强大的财务软件可以对会计科目进行批处理,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计算终端的数据共享,可以通过各个模块对财务数据进行提取,可以加强统一收支结算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苏芸.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与管理[J].山西农经,2015(6).
[2]谭益民.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9).
(作者单位:上海市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