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岩
2016年7月,长江中下游多省份洪涝告急。正当各地军民奋战在抗洪一线之时,一种“德国抗洪神器”迅速走红网络。据说,这种移动防洪挡板可在4~6小时内将河岸围起来,防洪效果又快又好!
德国的这个抗洪神器马上引发了热议和吐槽:我们发射得了长征7号,建得了高铁,还有了最快的计算机,为什么还只用沙袋和人海战术?不过,随后就有人全方位和多视角审视了德国抗洪神器,指出这是奥地利的移动防洪挡板,称为Machlanddamm,是2002年洪灾后奥地利最大的防洪工程,建成于2012年8月25日。没有事实佐证移动防洪挡板可以在4~6小时能搭建完成。并且,这样的神器并非可以在任何发生洪涝的地方采用,它与传统的筑堤差不多,要在堤坝嵌入地基很深,还要从外部予以加固。
月亮并非外国的圆!在真相慢慢披露之后,中国的抗洪神器登场了。武警水电二支队的官兵在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伍玖圩抢险现场首次运用新型专业防洪抢险设备——充水式橡胶子堤,极大提高了抢险效率,有效控制了洪水漫坝险情。
充水式橡胶子堤是以水治水。这个子堤就是一个圆柱形橡胶水囊,每节长6米,以三根为一组组成“品”字型,充水后可快速形成长12米、高达0.7米的子堤,可以随地“生根”、无限连接、防止渗漏。
从技术参数和理论分析来看,充水式橡胶子堤与奥地利的抗洪神器各有千秋,但是中国的抗洪神器具有以(依)水治水、高效快捷;组坝灵活、适应性强;便于储运、造价低廉;回收复用、绿色环保等特点。充水式橡胶子堤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快速灵活的优势,在面临决堤的时候可以把这个移动折叠式的堵水墙搬到现场,立刻进行组装、拼接、充水,10分钟就能发挥挡水抗洪的作用。
有比较才有鉴别。用编织袋装土筑起百米防洪子堤需要30个人46小时才能完成,而充水式橡胶子堤只需12人两小时即可完成,而且不需要一袋土。不过,充水式橡胶子堤的作用也有限,也就是要在决口比较小的地方使用。
由于设计和材料的不同,国内充水式橡胶子堤的挡水高度分别为0.3米、0.5米、0.8米和1.0米,而抗御风力基本上为6米/秒。因此,中国人发明的充水式橡胶子堤需要在技术方面改进。首先要让充水式橡胶子堤的挡水高度达到更高,如抵挡1米以上高的水浪或更高。其次,需要有更大的防风能力。现在的充水式橡胶子堤只能抗御4级风,也表明其抗御大风的能力较弱。
尽管中国的充水式橡胶子堤的优点明显,但要满足抗洪救灾的实际需求还需要更上一层楼,但是,与奥地利的抗洪神器相比,已经展现了自身独特的风采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