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德国、美国、法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王海 董铭
鲜红醒目的鼻头、蓬松卷曲的头发、雷打不动的笑脸……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小丑形象,近来因频繁卷入恐怖刑事案件而成为警方的心头大患。临近万圣节,“恐怖小丑”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从美国蔓延到加拿大、德国、法国乃至新西兰。一个曾经的喜剧符号,如何成为恐怖化身?崩坏的小丑文化将何去何从?包括美国CNN、德国《明镜》周刊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近日对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曾经“无丑不成戏”
万圣节来临之际,美国最大零售商之一Target宣布将所有小丑服饰下架,不予销售,以防不法分子装扮成小丑害人。在没有发布禁令的德国,小丑的万圣节服饰销量大增。柏林一家小商店店主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今年的小丑饰品销量比去年增加3倍。尤其是小丑面具,已多次脱销。几名正在购买小丑饰物的年轻人告诉记者,这些物品很酷。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很多人也觉得恐怖小丑的形象很刺激。
“人们对小丑的复杂情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德国柏林小丑文化研究学者海尔穆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很多人以为小丑起源于欧洲文明,其实,他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那时已有小丑给法老演出的历史记载。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宫廷,穿着彩色上衣和肥大裤子、顶着铃铛尖帽的小丑,常用夸张的肢体语言逗笑贵族。英国宫廷更是将小丑职业化,成为当时的文化盛景。伴随欧洲的世俗化进程,小丑走进市井民间。意大利等国还出现以小丑表演为主的假面喜剧。直到17世纪英国内战之后,克伦威尔才废除了宫廷小丑制度。
真正让小丑发光的是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中,小丑被赋予悲剧预言家的色彩。在《皆大欢喜》里,丑角总能说出一些真知灼见,人格魅力甚至超越主角。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则描写过一个沉迷酒色、邋里邋遢的小丑。爱伦·坡的小说《跳蛙》可能是最早将小丑同复仇与谋杀联系起来的文学作品。小说主角是一个名叫跳蛙的16世纪宫廷小丑。国王侮辱一名女仆的丑行,激发了他的报复行动。在作家笔下,谋杀背后其实是草根的反抗。
小丑不仅出现在戏剧和文学作品中,也为画家增添了创作素材。毕加索曾画出各式小丑形象,如《戴面具的小丑》《马背上的小丑》《小丑一家》等。这些小丑是街头文化的台柱子,但在画家笔下,他们从来没有笑容。“人前欢笑,幕后忧伤”,小丑的悲喜剧人生在画布上显露无遗。电视发明之后,小丑步入黄金时期。美国小丑红人波索(BO⁃ZO)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一档人气爆棚的儿童节目中。这档节目的现场门票预订,足足排到10年后。美国人围绕波索建立起一个娱乐帝国。而后,小丑被选为麦当劳的形象大使。
“很长一段时期,小丑散发着无忧无虑的乐观气息,给孩子和弱势群体带去很多安抚和快乐”,德国文化学者海尔穆特表示,不能因为小丑形象跌落,就去抹杀这个艺术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喜剧符号变成恐怖化身
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家斯蒂文·所兹曼近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现在不仅对小丑恐惧,而且对这种恐惧的蔓延感到无能为力。”小丑为何从喜剧符号,变味成阴郁乃至恐怖的化身?不同的学者观点各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小丑一成不变的笑容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心生恐惧。夸张油彩掩盖的面容之下,常常藏着双重人格。现代小丑鼻祖、英国著名演员格林麦尔蒂的表演让人捧腹,他的个人生活却甚为凄惨。这种落差也让人们对小丑群体产生“表里不一”的印象。英国《电讯报》则认为,小丑其实一直具有恶作剧属性,他们嘲弄的是人类的病态行为。
人们对小丑的负面印象在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它》中达到新高度。这部超自然小说讲的是一个会变形的恶灵经常扮成小丑去残害儿童。上世纪70年代,从事小丑工作的约翰·韦恩·加西制造了美国连环杀人案,将小丑与暴力真正联系起来。90年代,佛罗里达州的一起小丑枪杀主妇案至今未破。就连得州电影院枪击惨案的凶手,都是一副小丑打扮。值得一提的是,电脑游戏也在小丑身上“补刀”。在著名的系列游戏“寂静岭”里,小丑和废弃的游乐园组成了黑暗嘉年华场景。有社会学者表示,随着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出现,马戏团行业辉煌不再。废弃的游乐场和破产的马戏团成为人们填充恐怖意象的符号。可以说,社会焦虑加深了美国人对小丑的负面观感。
小丑妖魔化的过程中,影视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外媒追溯说,1990年的惊悚片《小丑回魂》(海报见上图)是率先妖魔化小丑的电影。片中的小丑制造了多起离奇命案,秃顶和诡异的笑容成为万圣节面具的原型。这样的电影还有不少。最著名的当属2008年希斯·莱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塑造的混世魔王型小丑。2014年的美剧《美国恐怖故事》中,戴上面罩的杀人小丑将收视率推向高峰。
崩坏的小丑文化何去何从
“许多影视剧迎合民众心理,将小丑设定为连环杀人狂,结果取得商业成功”,慕尼黑大学心理学者罗兰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影视剧将小丑“恶的一面”无限放大,从舞台上拉进现实生活。柏林艺术大学媒体专家玛尔戈特认为,在恐怖小丑案件中,社交媒体也充当了帮凶。许多人把扮作恐怖小丑捉弄人的照片,上传到脸谱、推特等账户,广泛的转发引起更多效仿。
各种小丑的负面信息让麦当劳叔叔都跟着躺枪。著名的小丑文化专家本·莱特福德日前接受美国VOX网站专访时称,恐怖小丑的负面影响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消除。面对恐慌的蔓延,人们应当更加理性。毕竟直到现在,北美警方也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有组织的小丑犯罪团体。
“恐怖小丑事件频发,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德国法兰克福“医疗小丑”斯戴范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医院都不敢叫他们去给孩子表演,许多小丑处于半失业状态。她担心,原本已青黄不接的小丑行业将濒临绝境。在一些社会学者看来,如今的娱乐业早已多元化,靠肢体表演博人一笑的小丑,必然走向没落。德国学者海尔穆特则认为,成也影视,败也影视。小丑文化要回归正轨,需要“导向正确”的文艺作品重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