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祥,王楠,董传林,李新,张立玲
(1.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 100300;2.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132)
正面碰撞中座椅对儿童伤害的影响研究
郭庆祥1,王楠2,董传林1,李新1,张立玲1
(1.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北京100300;2.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河北石家庄051132)
分析正面碰撞中座椅坐垫对儿童约束系统(CRS)的影响,主要考虑第二排座椅坐垫的倾角及坐垫刚度对儿童伤害的影响,以某轿车为基础,采用MADYMO分析软件建立汽车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模型,通过改变座椅坐垫倾角及坐垫刚度,探讨对儿童伤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座椅坐垫倾角及坐垫刚度可减轻儿童头部和胸部的伤害,但坐垫倾角及座椅刚度增大到一定值以后,头部和胸部的损伤将不会明显改善。
汽车;正面碰撞;座椅;儿童约束系统(CRS)
交通事故是造成中国儿童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2010年中国交通事故造成2 690名儿童(1~15岁)死亡、14 733名儿童受伤。研究结果表明,正确使用儿童约束系统(CRS)可降低儿童71%的致命伤害和67%的严重伤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发布了具有中国特色的CRS评价规则,可见儿童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座椅作为减少损伤的安全部件起着决定性保护作用,在事故发生过程中能使乘员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CRS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然而,CRS只有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
该文结合国内外儿童安全座椅的研究现状,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儿童乘员正面碰撞仿真模型,基于台车试验结果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并对乘员损伤进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座椅坐垫对CRS保护效果的影响。
为了分析座椅坐垫倾角和刚度对汽车正面碰撞中儿童伤害的影响,以某型轿车儿童区相关参数为依据,采用MADYMO软件建立仿真模型。该模型包括汽车地板、儿童座椅、安全带、内饰及后座椅等车体模型,选用MADYMO分析软件中自带儿童P3岁椭球假人进行定位。将以上模型按实车工况定位,定义各部件的特性、载荷及各部件之间的接触,从而构建完整的汽车正面碰撞儿童约束系统模型(见图1)。
基于某型轿车实车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伤害值对标,结果见表1和图2。从表1可以看出: MADYMO计算出的假人伤害指标与试验值虽然存在一定误差,但从计算与试验的假人头部、胸部加速度结果来看,关键指标的计算误差均在10%之内。因此,可将该仿真模型作为基本模型进行研究。
图1 汽车正面碰撞儿童约束系统仿真模型
表1 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2.1评价指标
采用P3岁儿童假人的头部3 ms加速度、头部加速度峰值及胸部3 ms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
在碰撞或回弹过程中,头部接触到车辆的任何部位或峰值合成加速度≥96g不得分,头部没有接触CRS得4分;头部3 ms合成加速度小于87g得满分,大于100g为零分,处于之间时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得分;胸部3 ms合成加速度小于50g得满分,大于66g为零分,处于之间时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得分。假人正面碰撞评价方法见表2。
图2 仿真对标曲线对比
2.2基础方案参数设定
(1)坐垫刚度α。坐垫刚度α通过座椅Z向最大压缩位移来表示,压缩间隔5 mm,采用8种不同压缩量进行评估:α1=5 mm;α2=10 mm;α3=15 mm;α4=20 mm;α5=25 mm;α6=30 mm;α7=35 mm;α8=40 mm。
(2)坐垫倾角β(坐垫与地面夹角)。利用上述儿童约束系统模型,采用5种不同座椅坐垫倾角进行仿真分析:β1=10°;β2=15°;β3=20°;β4=25°;β5 =30°。
表2 假人正面碰撞评价指标
对α和β采用正交分解法得到5×8仿真分析矩阵,通过计算可得到头部3 ms合成加速度ah、头部峰值加速度amax和胸部3 ms合成加速度ac的儿童伤害值。
2.3保护效果影响分析
根据上述设定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增大座椅坐垫倾角可减轻头部和胸部的损伤值,但座椅坐垫的倾角达到20°以后,头部和胸部的损伤值将不会明显改善;增大坐垫刚度可减轻儿童头部和胸部的伤害,但指标达到25 mm以后,刚度继续增大,头部和胸部的损伤值将不会明显改善。
表3 仿真分析计算结果
(1)汽车儿童约束系统中,座椅坐垫倾角及刚度对儿童头部和胸部伤害有影响。
(2)增大座椅坐垫的倾角及刚度可减轻儿童头部和胸部的伤害,但坐垫倾角及刚度达到一定值以后,头部和胸部的损伤值将不会明显改善。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10年[R].无锡: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2011.
[2]Kahane C J.An evaluation of child passenger safety: the effectiveness and benefits of safety seats[R].National Health Transportation Safety Administration, 2010.
[3]万薇薇.汽车乘员约束系统仿真分析快速评价程序开发与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1.
[4]覃祯员,王欣,颜长征,等.客车乘客座椅布置对乘员损伤影响的试验研究[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4).
[5]叶松奎,吴长风,黄登峰.校车座椅动态试验乘员损伤研究与优化[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4(5).
[6]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R].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012.
U463.83
A
1671-2668(2016)01-0011-03
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