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房美学标准研究进展

2016-10-28 08:11:07综述亓发芝审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上海210032
中国美容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乳晕乳头乳房

卢 璐 综述,亓发芝 审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 上海 210032)

女性乳房美学标准研究进展

卢璐综述,亓发芝审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 上海 210032)

乳房是一个形态不规则、变异较大的软组织,至今仍缺乏统一的美学标准和规范的测量方法来反映其形态位置。本文总结了前人描述完美乳房的方法和美学参数,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和各国相关研究的结论,试图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现按测量方法将对乳房美学标准的研究分为线性测量、二维测量、三维测量和动态测量四大类:线性测量作为临床最为常用的方法,简便易行,地位无可代替;二维图片测量则更具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三维测量能够全面记录乳房形态轮廓,在体积测量上也较精准,是目前人体测量的大势所趋;涵盖动态测量参数的美学相关研究则寥寥无几,有待完善。

乳房;美学;人体测量;动态测量;隆乳术;乳房重建

为此,本文总结了前人试图描述完美乳房的方法和测量的美学参数,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和各国相关研究的结论,现分类综述如下。

1 线性测量

早在1950年,Maliniac[1]就在维纳斯雕像上获得灵感,提出“理想乳头平面”应与肱骨中点在同一平面上。而真正的乳房人体测量始于1955年,南非的Penn[2]为行缩胸术的术前设计,测量并提出了双侧乳头与胸骨上切记构成正角形的“美学三角”理论。Smith[3]则通过测量普通女性反映其与理想状态间有所差异。Westreich[4]在上述二人的研究结果之上,增加了乳头乳晕直径等测量项目,并规定了测量标志点的具体位置和被测者的站姿,给出了更科学规范的测量方法。他得出的“美学三角”是稍扁的等腰三角形而非正三角形。95年,日本华歌尔内衣公司发布了基于对1115位日本女性身体测量的研究报告“Gold Canon”[5],并据此提出塑形内衣对人体比例的改善作用。中国学者乔群[6]将乳房假设为椭圆球缺体,提出了一个乳房体积估算方程,适合用于挺拔、体积适中的乳房,故在美学标准测量中广为应用[7]。之后,Brown[8]和Sigurdson[9]等也提出了新的乳房体积计算方法,但其研究样本全部来源于巨乳症患者,不适用于美学标准制定。

综合近年的研究,手工测量的线性参数包括以下三大类:

1.1反映乳房位置的参数:包括胸乳距(Sternal Notch to Nipple,SN-N)、锁胸距(midClavicle to Nipple,C-N)、乳头间距(Nipple to Nipple,N-N)、乳头中线距(Nipple to Midline,N-M)、乳房內缘间距等。

前两者主要反映了乳房大小及在躯干的位置,加上N-M构成分析双侧乳房对称性的主要参数。在临床工作中,前三个参数是整形外科医师们最常规测量的项目之一。在表1中我们将列举应用统一的测量规范的研究及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反映出不同国籍和人种均遵循广义的“美学三角”理论。乳头间距数值如小于胸乳距则提示乳房下垂或胸廓较窄;如大于胸乳线则提示乳房位置较高或胸廓较宽。

1.2反映乳房形态的参数:包括乳房基底横径、乳房外半径、乳房内半径、乳头到IMF距离、乳房高度、乳晕直径、乳头高度及直径等。

所谓“区隔”,实际上是一种抽象的文本框架,任何叙述形态都需要有形或无形的“框架”将实在世界与符号再现世界区隔为两个世界。[注]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第73—74页。而“一度再现区隔是‘透明’的,其中的符号文本是‘纪实型的’,直接指向‘经验事实’。”[注]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第75页。而虚构叙述“不再是一度媒介再现,而是二度媒介化,与经验世界就隔开了双层距离。”[注]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第76页。虚构叙述的这种“双层区隔”造成了“不透明”的效果,“由于与经验世界隔开两层,虚构叙述不能在经验世界求证。”[注]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第79页。

乳房基底横径(Mammal Base Width,MBW):在Tebbetts的系统中被定义为乳房内侧隆起处至乳房外侧隆起处连线[10],是选择隆乳假体宽度的主要参数,但在美学研究中运用不多。也有研究测量乳房内/外半径,也即乳头中点分别至乳房内/外侧隆起处距离[7],但二者之和并不一定等于MBW,无可比性。

乳头至乳房下皱襞距离(Nipple to Inframammary fold,N-IMF):此处定义为乳头至IMF的弧面距离,此值应与乳房宽度相适应达到乳房下极的平衡感,也与乳房体积正相关[4]。此值在各研究中变异较大(表1)。此差异可能与研究样本中乳房大小的差别有关。但此值对反映乳头在乳房上的位置并无帮助,评估乳头及IMF的相对位置更有利于反映乳房形态有无下垂,如计算乳头到IMF的投影距离[11]。Tebbetts还要求在拉伸软组织的情况下测量最大间距[12],相较在非拉伸情况下测量,更强调了软组织延展性的重要性。

乳房高度:由于乳房基底位置的不确定,各研究对乳房高度的定义缺乏一致性。有些研究测量侧面观经乳房最凸出平面至胸骨上切迹或腋前线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11];也有些研究通过假想的或三维模拟的胸廓位置作为基底平面测量乳房高度[4,13]。无论何种方法测得的乳房高度都与乳房体积呈正比[4],单用于反映乳房形态轮廓作用不显著。

乳晕直径(Areola Diameter,AD):经乳头中心测量乳晕水平方向直径。对于此参数的研究同致性较好,但结果在各人种间有一定差异。在Westreich[4]的研究中AD平均为3.49cm,Swanson[11]认为3~4cm为佳,而大于5cm则让人难以接受。国内学者得到的数值则普遍偏小:李广帅[14]测量了中国564例年轻未婚女性得到平均值为3.35cm,姜晓丽[15]得到的平均值则为2.92cm。中国女性身材娇小,乳房体积也较小,而AD与乳房的大小正相关[4],故此值的标准相较欧美女性为小也在意料之中。乳房缩小和重建手术中也应考虑使乳晕大小与乳房体积及身材相协调[16]。

乳头直径和高度:乳头和乳晕组成乳头乳晕复合体,关于乳头的测量往往独立于乳房测量,而与乳晕密不可分。Park[17]测量韩国妇女得出乳晕乳头复合体的大小随年龄和哺乳时间上升而整体增大;以色列的Hauben[18]通过对正常志愿者的测量得到乳头直径应为乳晕三分之一;Sanuki[16]测量日本女性得出乳晕平均直径4.0cm,乳头直径1.3cm,乳头高度0.9cm,与以色列的结果比例一致。也有研究表明亚洲女性相较欧美女性乳晕较小而乳头较大,故在乳房整形同时要求乳头缩小的诉求更常见[19]。

1.3其他基本项目:如经腋皱襞胸围,经乳头胸围,经乳房下皱襞胸围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参数在反映乳房形态中并无优势。

手工线性测量由来已久,且至今仍是临床上使用的主要乳房测量方法,但测量者的主观性和资料本身的片面性使得它在反映乳房美学上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各个研究之间由于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不同、测量方法、精度也略有差异,故缺乏同质性,无法汇总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美学数据平均值。在此,我们试图汇总这些研究内容中较有可比性或达成共识的参数,作为一个客观参考(表1)。

2011年,Liu[20]等人意识到各研究对于研究对象的选择过于主观,于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让整形科医师、乳房美容患者、乳房重建患者分别对未经筛选的志愿者乳房照片打分,得到的完美乳房参数与前人结果基本一致。此项研究不但发现不同人群对乳房审美的关注点有所区别(乳房重建患者更关心照片中的乳房的对称性,而乳房美容手术患者则重视双乳外分的情况),也从另一角度验证了传统研究的科学性。

2 二维测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摄影技术及图片处理软件的普及,近年来对乳房测量分析的研究从人体测量转为测量二维图片。

2003年,Henry等[21]通过对求美者、整形科医师和普通人三种人群对不同乳房上极形态图片的打分得出:整形外科医师中认为上极微凹的乳房更有魅力和自然的比例远大于求美者,而他们中认为乳房上极凸出更完美的比例低于求美者,普通人群的结果介于两者之间。这项研究验证了医师与患者的审美差异——女性求美者更偏爱上极饱满的乳房。

对于审美差异的研究强调了术前医患对手术预期沟通的重要性,但也有学者致力于探索普世的审美标准。

2012年,Swanson[11]为了进行基于对巨乳症患者术前术后乳房照片的测量比较,提出了正位照片乳房下极比例(Lower Pole Ratio,LPR)的概念:理想的半球形乳房下极的LPR是1.73,维纳斯雕像的左乳LPR为1.6,Victoria's Secret 34C内衣的LPR则是1.8,巨大下垂的乳房LPR过小,LPR超过2则为矫枉过正。他的研究与中国学者提出的DWR[13]概念异曲同工,验证了这个参数的重要性。

同年,Mallucci[22]测量了100名被大众传媒的编辑选出的完美乳房的半侧位照片,分析得出四个乳房美学指标:乳房上下极比例(upper pole-to-lower pole ratio)为45:55、乳头微微上翘20°、乳房上极的弧度为直线或微凸、下极弧度为凸面。2014年,他又用按特定比例处理的图片问卷调查了1315位志愿者[23],其中包含了53位整形科专业医师,验证了此标准不受地域、人种和年龄等影响,从而确立了一项新的乳房黄金比例参数。

还有研究选取了西方名画中的女体作为样本,测量得出乳房侧面是一个高是底边0.45倍的等边三角形;乳房內缘及乳房外缘间距分别是是面宽的1.36及2.14倍等结果[24]。他们认为这些画作与真实人体比例有一定差距,可以作为乳房整形的参考。

这些二维图片分析不但提供了更简易而可重复的研究方法,也更形象客观的给大众提供了对乳房美学标准的认识途径,是现阶段不可代替而又具发展空间的乳房美学研究方法。

表1 乳房的主要美学参数

3 三维测量

三维扫描具有三维测量、轮廓重建及图像处理等功能,可以快速得到各测量点对应的空间坐标并自动生成三维数字点云图像,测量对象上两体表标志点的曲面距离、截面直线距离、面积、体积等数据也可以通过后期计算获得[25]。与以往测量乳房的同类方法(超声、CT、MR三维重建等)相比,可以在自然体位下获取乳房形态数据,且其测量为非接触性,不引起组织变形。而且由于其拍摄过程短暂,消除了胸壁随呼吸起伏产生的误差。所以近年来,国内外与乳房形态学有关的高质量研究不约而同地应用了3D扫描的技术作为主要测量方法。我们可以预测,用三维扫描代替传统手工人体测量和二维图片记录是现阶段乳房形态学相关研究的大势所趋,由于相关方面综述已趋完善,在此不便赘述。

4 动态测量

乳房的动态美感包括其弹性、质感及随人体运动时展现的流动性。这些特性主要与其软组织组成有关。乳房的软组织包括皮肤、真皮下脂肪、乳腺腺体,而每个女性乳房的脂肪、腺体含量不同,皮肤延展性也有很大差异;同一女性在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下,其软组织特性也会有很大差异。

华歌尔公司的后续研究中,通过MRI测量同一批女性在各年龄段中乳腺软组织组成的变化,结果发现乳房随生长发育和生育老化向外下移动;脂肪逐渐取代乳腺腺体,使乳房从坚挺的圆锥形、半球形到丰满的泪滴形、牛角型,直至最后干瘪萎缩。他们还用皮肤纹理的变化反映皮肤张力大小及方向,说明穿着文胸对减少乳房下垂的作用[5]。田燕等[26]国内医生则通过测量站位卧位乳房高度差量化乳房张力,并得出乳房张力随年龄及生育次数递减,但30岁之前生育的女性乳房张力变化不大。但此类研究方法在业内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软组织特性是假体置入隆乳术中考量假体置入后能否被自身乳房组织覆盖从而达到自然效果的重要参数。Tebbetts教授2001年发表在PRS杂志上的一篇报道中,被盖组织特性(Tissue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velope,TE)首次得到强调[10],其中以下三项测量参数可作为评估软组织特性的通用参数:皮肤前向拉伸量(Anterior Pull Skin Stretch,APSS),用于评估软组织延展性;乳房上极软组织指捏厚度(Soft-Tissue Pinch Thickness of the Upper Pole,STPTUP),用于反映被盖组织厚度;延伸的被盖组织中乳腺实质所占比例(PCSEF%),用于反映乳房质地。前文提及的Swanson[11]也提出用乳房实质比例(腺体/脂肪)衡量乳房的质地。他认为产后乳腺萎缩、松弛下垂的乳房此比值往往过小,通过手术使此值升高是矫正巨乳及乳房下垂的理想目标。

软组织特性还与人种有关。亚洲女性的乳房组织比较致密,腺体比脂肪的比例高于欧美女性,但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缺乏对此维度客观定量的统计和比较。希望有研究可以填补此领域的空白。

5 结论

如表1中所罗列的,近五年来,土耳其、加纳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年轻女性乳房测量指导其术前设计,并与他国进行比较;而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在1991年乔群[6]开创先河之后仍便显得零散而片面,难以与国外研究进行比较,故需要一个更系统规范的研究以反映中国女性完美乳房的标准。

方法选择上,手工线性测量作为各国研究中最为常用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其经典参数(如SN-N、C-N、N-N、AD等)是必须涵盖的;二维图片测量则更具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在对普通人的审美调查上独具优势;三维测量能够全面记录乳房形态轮廓,线性数据可以通过三维扫描间接获取,在体积测量上也较精准,是目前人体测量的大势所趋,可以替代手工线性测量;涵盖动态测量参数的美学相关研究则寥寥无几,有待完善,建议使用Tebbetts提供的规范测量方法进行评估。

纵观上述对乳房美学的探索,整形科医师和内衣设计师们往往致力于客观反映现有的审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途径改善乳房外观使其达到审美标准。但我们却不曾提出疑问:为何我们认为这样的乳房是美的?

幸而也有思路开阔的同行致力于为男性对女性乳房的审美提供进化论角度的科学阐述—2015年PR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27]便提出这样的假设:乳房下垂、上极塌陷、乳头过大、乳晕色深等不受欢迎的特征恰出现在生育后或怀孕的妇女身上;而男性之所以普遍喜好挺拔、圆润而对称的女性乳房,是因为这是女性未生育过的象征。在没有验孕试纸的年代,我们的男性祖先只有选择这类最可能没有怀孕的女性作为伴侣才能确保受孕率。

此文一出,便把站在艺术角度讨论乳房审美的研究者拉下神坛,提供了有趣而新颖的视角。同时,此猜测也为上述大部分以年轻未生育女性的乳房为美学参考进行测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暗示了—乳房审美虽存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变异,却有着普世的生物学基础,而我们对完美乳房的追求也会随着我们古老的基因延续下去。

[1]Maliniac JW.Sculpture in the living [M].New York: Grune and Stratter,1934:112.

[2]Penn J.Breast Reduction [J].Br J Plast Surg,1955,7(4): 357-371.

[3]Smith DJ,Palin WE,Katch VL,et al.Breast volume and anthropomorphic measurements: normal values [J].Plast Reconstr Surg,1986,78(3):331-335.

[4]Westreich M.Anthropomorphic breast measurement - Protocol and results in 50 women with aesthetically perfect breast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J].Plast Reconstr Surg,1997,100(2): 468-479.

[5] Wacoal Corp.Golden canon [M].1995. Unpublished data \ http:// www.wacoal-science.com/

[6]Qiao Q,Zhou G,Ling Y.Breast volume measurement in young Chinese wome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Aesthet Plast Surg,1997,21(1):362-368.

[7]Avşar DK, Aygıt AC,Benlier E,et al.Anthropometric Breast Measurement: A Study of 385 Turkish Female Students [J].Aesthet Surg J,2010,30(1):44-50.

[8]Brown RW.A formula for surgical modifcations of the breast [J].PlastReconstr Surg,2000,106(6): 1342-1345.

[9]Sigurdson LJ,Kirkland SA.Breast volume determination in breast hypertrophy: an accurate method using two anthropomorphic measurements [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8(2): 313-320.

[10]Tebbetts JB.A System for Implant Selection Based on Patient Tissu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ant-Soft Tissue Dynamics [J].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9(4): 1396-1409.

[11]Swanson E.A measurement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shape changes and proportions after cosmetic breast surgery [J].Plast Reconstr Surg,2012,129(4): 982-992.

[12]Tebbetts JB,Adams WP.Five Critical Decisions in Breast Augmentation Using Five Measurements in 5 Minutes: The High Five Decision Support Process [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8(Supplement):35S-45S.

[13]Zheng R,Yu W,Fan J.Development of a new chinese bra sizing system based on breast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J].Int J Ind Ergonom,2007,37(8): 697-705.

[14]陈旻静,李广帅,刘林蟠,等.中国未婚青年女性乳头位置的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3): 158-161.

[15]姜晓丽,程超,张晨.大连市未婚青年女性乳房形态测量[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22(4): 222-224.

[16]Sanuki J,Fukuma E,Uchida Y.Morphologic Study of Nipple-Areola Complex in 600 Breasts [J].Aesthet Plast Surg,2008,33(3): 295-297.

[17]Park IY,Kim MR,Jo HH,et al.Association of the Nipple-Areola Complexes with Age,Parity,and Breastfeeding in Korean Premenopausal Women [J].J Hum Lact,2014,30(4): 474-479.

[18]Hauben DJ,Adler,N,Silfen R,et al.Breast-areola-nipple proportion[J].Ann Plast Surg,2003,50(5): 510-513.

[19]Cheng MH,Huang JJ.Augmentation mammaplasty in asian women[J].Semin Plast Surg,2009,23(1): 48-54.

[20]Liu YJ,Thomson JG.Ideal anthropomorphic values of the female breast: correlation of pluralistic aesthetic evaluations with objective measurements [J].Ann Plast Surg,2011,67(1): 7-11.

[21]Hsia H C,Thomson,J G.Differences in breast shape preferences between plastic surgeons and patients seeking breast augment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3,112(1): 312-320; discussion 321-312.

[22]Mallucci P,Branford,OA.Concepts in aesthetic breast dimensions:analysis of the ideal breast [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2,65(1):8-16.

[23]Mallucci P,Branford OA.Population analysis of the perfect breast:a morphometric analysis [J].Plast Reconstr Surg,2014,134(3): 436-447.

[24]Hwang K,Park JY,Hwang SW.A Consideration of Breast Imagery in Art as Depicted through Western Painting [J].Arch Plast Surg,2015,42(2):226-231.

[25]Lee HY,Hong K,Kim EA.Measurement protocol of women's nude breasts using a 3D scanning technique [J].Appl Ergon,2004,35(4):353-359.

[26]田燕,訾绍霞,俞士珍,等.中国健康成年女性正常乳房的生理测量[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 524-526.

[27]Basile FV.Evolutionary Reasons for Male Preferences Regarding the Female Breast Shape [J].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2015,3:e542; doi:10.1097/GOX.0000000000000178.

[28]Agbenorku P,Agbenorku M,Iddi A,et al.Measurements of Breasts of Young West African Females: A Guideline in Anatomical Landmarks for Adolescent Breast Surgery [J].Aesthet Plast Surg,2010,35(1):49-54.

Current researches on aesthetic standards of female breast

LU Lu,QI Fa-zhi
(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Fudan University Zhongshan Hospital,Shanghai 210032,China)

Female breast is a soft tissue with irregular shape and large variation, making it diffcult to objectively describe its shape and position with a widely agreed aesthetic standard or measurement protocol. This literature reviewed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concept of the perfect breast and its aesthetic parameters while comparing their methods and conclusion to facilitate follow-up studies. The current studies of breast aesthetics can be divided into 4 categories by their measurement protocols. Linear measurement on human body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allowing its common applica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 Measurement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images yields better objectivity and repeatability.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enables consistent assessment of breast appearance, including a precise evaluation of volume, making it the mainstream of pioneer studies. Dynamic measurement, on the other hand, needs further work to interpret.

breast;aesthetics;anthropometry;dynamic measurement;breast augmentation; mammoplasty

R622

A

1008-6455(2016)08-0107-05

2016-04-25

2016-07-21

编辑/张惠娟

亓发芝,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乳房整形再造、恶黒肉瘤等皮肤肿瘤、血管瘤和淋巴水肿的治疗,复杂创面修复等;E-mail:qi.fazhi@zs-hospital.sh.cn

申明:本项课题得到上海威宁整形制品有限公司的专项支持。

猜你喜欢
乳晕乳头乳房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乳晕又大又黑能改善吗?
妇女生活(2020年5期)2020-06-12 11:35:08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6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2
乳晕变黑是病吗?
妇女生活(2016年5期)2016-05-26 10:18:31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