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

2016-10-27 13:29胡红燕
中国经贸 2016年16期
关键词:缺陷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胡红燕

【摘 要】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资金配置及战略规划具有直接影响,加强财务管理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监督体制为研究核心,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健全监督体制较为有效的对策,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缺陷;对策

一、前言

理论上,监督作为保障一切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直接有效手段,应受到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高度关注与全面实施。但实际上,由于现有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性、滞后性,高水平管理人才的稀少,管理人员的不重视等原因,使得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资金配置有效性。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非常必要。

二、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存在缺陷

1.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缺乏

一直以来,人才短缺都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中存在主要问题、普遍问题之一。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个人素质等各方面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会计从业人员很难满足各项要求,或素质高专业水平较差,或专业水平较高素质差,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方面人才的短缺除了与高校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有关之外,与企业自身也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吸收,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对培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人才来源渠道窄,人才储备量少,直接造成了财务管理中人才短缺现象的发生。

2.财务管理框架不合理

监督人员依托于财务管理框架实施财务监督工作,根据财务管理框架指导,对财务监督工作进行安排。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管理暴露出财务管理框架不合理问题,体现在财务监督不到位,监督重点把握不准确,财务监督目标不明确,监督人员监督行为不规范等许多方面。财务管理框架是财务监督实施的前提基础,若其设置不合理,必定会给企业财务监督工作带来消极影响,降低财务监督工作各环节衔接有效性,降低财务监督工作效率。根据企业实际调查分析发现,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框架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企业财务管理集中在某个人身上,而不是所有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分担;财务管理监督体制未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或监督部门监督职能弱化,受其他部门干扰严重等。

3.财务监督体制落后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工作的日益推进和新会计准则落实的不断深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导致企业原有财务管理监督体制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矛盾,已明显滞后于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步伐,已不适用于企业当前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体制的滞后,造成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有效性降低,财务管理方向不明确,监督重点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经营发展,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健全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的有效对策

1.培养与吸收高高端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人才储备多少与人才培养、吸收情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在实施财务管理时,在对财务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时,都离不开人才的投入,而财务管理类人才、监督人才、高素质人才等各类人才都可以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增进作用。所以,企业应高度重视起对人才的储备,从人才的两个主要来源,即内部培养与外部吸收,来扩大自身人才储备量。充分发挥培训作用,以月、季度或年为周期对财务管理全体工作者、监督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将国家最新出台的政策,颁布的新指导文件、新会计准则等纳入到培训内容之中,让财务管理人员与监督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国家政策。实施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让财务管理人员对自身所在岗位职责与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全面详尽的了解,提高工作人员岗位适应能力与胜任性。专业技能培训,针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要求,要注重培养会计从业人员、审计人员、出纳等与财务相关工作者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精确计算与审核,严格按照规定的报表形式对财务报表进行编制,增强自身业务能力与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员工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整个财务管理团队综合素质,为财务监督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财务数据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扩大人才储备量,除了内部培养之外,外部吸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企业应从长远角度考虑,以相对优厚的薪资待遇来吸纳高素质、高能力财务相关专业人才,管理类人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为财务监督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强大人才力量,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2.优化财务管理框架结构

不同公司财务管理方式不同,所用财务管理方法、监督手段与建设的财务管理框架也各有差异。作为企业财务监督的基础构成部分,财务管理框架设置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监督执行情况。针对大多数公司在财务管理中都存在着财务管理框架设置不合理现象,从企业实际出发,改革财务管理框架结构,提高财务管理框架设置的合理性与实用性,逐步规范与完善董事会结构,实施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实现监督权与决策权的有效分离,提高法人治理结构的人性化与民主化。强化监事会成员监督职能,监事会负责人应在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前提下,要求内部各成员认真履行自身岗位职责,认真做好各自岗位工作,实施奖惩机制,加强绩效考核,调动员工监督积极性,发挥财务管理框架指导作用。

3.创新财务监督体制

财务监督体制是监督人员开展财务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与参考,若监督体制缺乏完善性,势必会降低监督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下,企业财务会计发生了一定改变,会计环境与会计要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使得企业现有财务监督体制呈现出滞后性与局限性,已难以满足企业当前财务监督需求,难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要对现有财务监督体制进行积极改革和创新。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结构,切实提高财务监督体制先进性与完善性,企业需要对内部审计结构、会计人员分配方式、监事会等进行重新设置,具体做法如下:对内部审计结构进行重新设置,使其与公司当前财务管理模式、管理特点相适应、相匹配,对审计人员进行重组,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对会计从业人员分配方式进行调整,提高人员配置合理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从整体上对企业监事会组织机构进行革新,监事会由上至下的组织层级,各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清晰明确,准确合理,改革后的监事会应具有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直接领导权力,以促进监事会成员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对财务总监、经理实行委派制,提高他们各自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强化他们财务监督职能,对财务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分别实行统一管理制,以提高各管理人员对自身岗位工作内容的明确,各项工作稳定有序进行。将监督体制与员工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将一些先进技术手段融入到财务监督体制当中,提高监督体制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如在线监控系统,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等。

四、总结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形势下,重视、改革与完善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全面落实财务监督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监督效率与实效性,对于企业来说是其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一个高要求。因此,企业应在客观看待自身财务监督中存在问题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创新财务监督体制,加强财务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张轩栋. 论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J]. 中国商贸,2014,28:80-83.

[2]陆春芬. 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监督体制的构建[J]. 中国市场,2015,52:108-109.

[3]张骄阳,苏芮,夏国月.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与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16,19:211-212.

[4]祝雨虹. 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15:157.

[5]周好. 关于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探析[J].商,2015,19:3.

猜你喜欢
缺陷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印度电商为两大“缺陷”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