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时
2016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纵观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展现出中国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2016年7月1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盛来运说,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经济稳中有好亦有难
今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从上半年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新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符合预期,也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但也稳中有难、稳中有忧。
盛来运说:“当前,宏观经济呈现出‘稳、进、新、好、难的特点。”
稳——表现在经济运行平稳,稳得态势在持续。
首先,增长速度比较平稳,一季度和二季度增速都是6.7%,呈现阶段性企稳态势;今年增速虽然比去年回落,但是多创造了230亿元的GDP。其次,从就业看,就业形势总体上比较稳定。再次,物价比较平稳,上半年2.1%。核心CPI小幅波动。另外,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与一季度也是基本持平。因此,经济企稳态势在持续,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进——表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进的力度在加大。
三产保持较快发展,占GDP比重提高。实体经济中,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需求结构看,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37%,进出口-10.4%。内需仍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继续发挥,工业增加值增速中,中西部地区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快落地,五大任务取得初步成效。煤炭、钢铁产量有所下降,房地产库存减少,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企业每百元主营成本也略有下降基础设施投资在加快,农林水等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新——表现在新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动力在成长。
今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加快,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加快,从新业态和商业模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模式。新产品保持较快增长。
好——表现在经济发展在好转,好的因素在累积。
PPI降幅连续收窄,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提升。社会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难——体现在两个层面。
从内部来讲,中国经济正处于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在持续,实体经济还比较困难。宏观调控的两难和多难问题还在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低迷,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
民间投资有条件企稳
今年7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针对民间投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具体政策。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增长2.8%,增速比1—5月回落1.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民间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大的背景看,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关系。”盛来运说,民间投资中,50%左右是制造业投资,而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以后,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市场出清,因此市场环境偏紧,加之工业品的价格持续走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这是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前不久,国务院9个督查组对全国各地调查也发现,确实有一些地方存在着对民间投资进入准入门槛过高、改革不到位的情况,民间投资虽然愿意进入,但是这些门槛限制了民间投资的发挥。此外,民间融资主体很多都是小企业,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了民间投资增速。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投资增速的适当回落,既是结构调整的反映,也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调整。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在回落,但是投资结构在优化。
从产业结构看,二产的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三产的投资增速还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7%,占比继续提高。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速度加快,而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上半年高技术投资增长13.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是22.5%。另外,国家补短板领域的投资也保持较快增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长速度达到26.7%。
只要加强政策的落实,再加上市场环境的变化,相信民间投资是有条件继续保持或者趋向一种企稳的态势。
服务业发展厥功甚伟
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5%,占GDP的比重是5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9.7%,而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
近年来,服务业确实发展比较快,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去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第一次突破50%,达到50.5%。服务业是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动力,确实是厥功甚伟。
盛来运分析说,从国际经验来看,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提升,一般在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都会出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情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家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也是急剧高涨。这两点共同推进了服务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比重的提高。
“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的GDP占比普遍在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进入这个转型阶段以后,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是符合新常态发展规律的。”盛来运说,当前,中国工业经济在调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服务业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有人质疑,中国服务业的数据是否准确,数据中是否有水分?盛来运回应说,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跟相关指标的监测结果是匹配的。从几大指标看,上半年,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增长9.2%,比全社会的平均用电量提高了6.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1个百分点。从投资情况看,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7%,占全部投资比重57.7%,而且三产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以前投资工业项目比较多,但是这两年投资服务业也比较多。”盛来运说,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投资中服务业投资增长8%左右,比整个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高将近3个百分点,而且外商投资的比重中有70%左右是投向服务业领域。
从税收来看,上半年三产税收增长速度是10.9%,比全部税收高4个百分点左右。三产所占整个税收比重是58.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左右。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调查数据,规模以上大企业的就业人员下降,但是规模以上三产的就业人数增加。
“这两年现代服务业的增长确实比一般服务业还要快,因为现代服务业中囊括的九大行业都是符合产业升级的方向。”盛来运说,尽管社会上有些质疑,如果他真的了解统计的制度和核算基础的话,这些疑虑都会打消。这些质疑也对统计部门加大数据公开透明的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加大了改革创新力度,建立了规模以上服务业的联网联报制度,建立了小型服务企业的抽样调查制度,共享行政记录的数据,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对服务业进行科学核算。
消费市场实现稳增长
今年7月15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1—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前5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长10.6%,较上月明显加快0.6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最高单月增速。
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实现稳步增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网络零售及部分实体业态保持较快增长。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6.6%,累计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1.6%,较去年全年提高0.8个百分点。实体业态中,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销售增速相对较快,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中,这三种业态增速分别达到7.5%、7.3%和6.8%。
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乡村消费增长继续快于城镇,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0%,高于城镇增速0.8个百分点,保持自2013年以来快于城镇的态势。
汽车市场销售出现明显回升。受消费升级换代和1.6升及以下汽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影响,1—6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6月当月增长9.5%,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25.4%,较上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市场不断扩大。1—6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1.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增长6.6%,较上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消费继续保持景气状态。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累计达到246亿元,同比上涨21%。
生活必需品价格小幅回落。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8个百分点。年初价格明显上涨的猪肉、蔬菜类,近期价格增速放缓或明显回落。
随着国家各项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居民收入稳步增加,预计下半年中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总的来说,上半年整体经济平稳,但隐忧仍存。从消费数据来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为主的重大转型。
结语
可以说,中国经济能够实现6.7%的增长来之不易。无论从经济体量来看,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6.7%的经济增速都值得称道,属于中高速增长。6.7%的速度不仅具有坚实的支撑,更具有较高的含金量,按照2010年不变价计算,6.7%的速度所创造的GDP增量比上年同期7%的速度所创造的增量多增230亿元。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在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和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
展望下半年,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尚不牢固。对此,既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底线思维,迎难而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深化稳预期,用政策连续强信心,用创新驱动增活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