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
【摘 要】中提琴音色柔和深沉、朴实无华,其技法表现过程中有三个核心要素:中提琴、演奏者、音乐作品。几百年来,中提琴演奏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风格,对于多种不同的表现需要,能够通过音色控制和演奏技法等手段得以实现和满足。
【关键词】中提琴;音色;技法表现
中图分类号:J6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00-01
音色,也叫音品、音质,是声音的一种物理属性,由波型和泛音的差异造成。研究中提琴演奏音色技法表现,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科学的发声方式这一有限的技术手段,还能激发演奏者探索其音乐审美这一无限空间的欲望。目前,虽然有人对中提琴演奏音色进行过一些探讨,但还不够系统深入。笔者通过回顾与总结,试图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
一、中提琴材质、规格与音色的关系
研究中提琴音色,我们不但要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还需对中提琴材质、规格有必要了解。
(一)材质。首先,我们应关注原料的产地与年份。人们往往更偏向于年份较久的欧料,因为用此做出的琴,音色比较干净透彻。此外,木料的品种、质地、干燥度、弧度、厚度等均会对中提琴音色产生影响。
(二)规格。一般情况下,规格需根据演奏者需求而定:如身高、臂长、适应程度等。另外,也应考虑环境因素:在乐队中,大尺寸琴的中提琴容易产生较大的声响,更好的发挥出其音色特点,也能达到更理想的音响效果;而在独奏时,小尺寸琴因其穿透力较好且更省力,能够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因此更容易获得演奏者青睐。
二、演奏者审美、心理与音色的关系
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中提琴演奏者须将平时大量训练成果在登台演奏的短暂时间内表现出来,这对演奏者审美、心理是极大的考验。
(一)审美。演奏者对音响效果的审美选择,直接反映出表演者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作品的理解力。如何将内心听觉完美的转化为实际音响,一直是值得中提琴演奏者思考的问题。对此,在演奏前不妨在脑海里模拟演奏状况,想象出演奏时所需要的声音,然后通过实际演奏加以调整。
(二)心理。心理素质是每个演奏者必须要训练的,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效果,若是心理素质较差,在演奏时记忆不清以至于忘掉谱子,音色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拉琴时姿势、技术与音色的关系
这部分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尤其在技术方面。笔者分为以下几个点,择要加以阐述:
(一)姿势。1.持琴姿势。持琴应在身体放松的状态下,把乐器放置于左肩,左手托举,用头部和锁骨牢牢夹住琴。持琴后,肩部需放松,左手拇指放在琴颈侧面,琴身轻抬与地面平行。2.坐立姿势。就坐演奏时,身体重心分布在臀部和双脚上,背部不要靠在椅背上,双腿分开以使身体支撑更稳。站立演奏时,两脚自然分开,约和肩部同宽,身体重量沉到脚掌,并能自由地在左右脚间转换。
(二)左手技巧。1.按弦。按弦应用指尖,方向为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手型要始终保持为圆形,手指抬起、落下应准确并迅速有力,落指后马上作适度放松。2.揉弦。揉弦是由指尖开始,带动手指、手腕或手臂运动。在演奏歌唱性旋律时,揉弦幅度应略大,在揉弦中换音以保持声音连贯性,并在手腕揉弦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手臂动作。
(三)右手技巧。1.握弓。握弓时一定要放松,拇指弯曲于马尾库椅角处;食指应高移一些以保证受力的平衡,也使弓子更有抓力;其它手指则有规律的依次放在弓杆上,并向食指方向略倾。2.运弓。正确掌握触弦点、弓压、弓速的关系是运弓关键。如演奏较强乐句时,接触点应靠近琴马、弓压稍大、弓速略快。另外,运弓时右臂和肩部需放松,弓与弦应呈直角,换弓要平稳无间隙,从而发出饱满圆润的声音。3.弓法。演奏者需十分重视弓法练习,应从基本功入手,认真、扎实学好每一种弓法。演奏时,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选择弓法,但一定要能够准确表达音乐情感,且应尽量简便,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四、不同的时期、流派与音色的关系
不同时期、不同作品对音色技法表现有不同要求。在西方音乐历史长河中,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对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此,音乐被划分为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二十世纪等多个时期,每个时期又产生大量的流派。练琴时应对作曲家、流派及各时期背景进行多方位了解,细致分析作品演奏方法及情感表达,潜心研究音色,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特点,抒发情感,还原作品。
总之,中提琴音色技法表现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人脑中是否有音色记忆存储。笔者认为对于中提琴音色技法表现的探求,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马垒.浅谈影响中提琴音色的多种因素[J].新课程(中旬),2012,(06):94.
[2]朱国昌.琴韵生辉色彩飞扬——1980—2010年钢琴音色研究综述[J].人民音乐,2010,(12):38-40.
[3]施岚.大提琴演奏中音色问题的研究[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4.
[4]周力.论二胡演奏中的音色及其技法表现[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