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真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张真真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3)
目的 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协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脑钠肽(NT-proBNP)、采用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射血分数(LVEF)则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8.7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显著,具实用价值。
协同护理;心功能;心理状态;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常见一种疾病,具病情严重、起病急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鉴于临床多用协同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为了明确其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本研究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52.14±5.34)岁;观察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67±5.4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用药、运动以及症状管理,监测患者身体各项指数,评估其心理状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协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疏导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成功案例的展示,提高治愈信心,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同时引导患者家属自主参与健康护理,且制定个性合理的护理计划,给予患者更多照顾与关心。②通过开设相关专家讲座与发送健康宣传手册等方式为患者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用药,嘱咐患者按时正确用药,并且定时进行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合理健康饮食,规范作息时间,适当进行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③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以及面对突发情况的相对应措施,如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技能。④在技能培训与知识普及过程中,保持耐心,选择适用方式进行讲解,直至学会,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适心情。
1.3评分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相关疗效指标:测验LVEF与NT-PROBNP。采用HAMA与HAMD评估心理状态,>29分为严重焦虑,7~21分为有焦虑,<7分为无焦虑;>35分为严重抑郁,>20分为中度抑郁,<8分无抑郁[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相关疗效指标比较
观察组NT-proBNP、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LVEF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疗效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相关疗效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nLVEF(%) NT-proBNP HAMA HAMD对照组 4547.98±6.51 491.01±91.34 18.61±6.61 13.38±6.11观察组 5757.34±6.42a253.11±62.25a10.54±5.53a 5.32±3.69a
2.2两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急性心力衰竭3例,心绞痛发作5例,心血管原因再入院3例,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44%(11/45);观察组急性心力衰竭1例,心绞痛发作2例,心血管原因再入院2例,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77%(5/57),两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脉供血减少导致心肌严重缺氧,起病突然,死亡率较高,因此在治疗期间结合有效护理措施十分重要[3]。为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T-proBNP、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LVEF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协同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协同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为中心,充分体现患者、家属及护理间的协调作用。护理疏导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引导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最大程度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缓解心理压力,使其树立治愈的信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护理效果[4]。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7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协同护理干预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可能为: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指导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定期进行血尿等常规检查,能够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另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讲解与技能培训,如心肺复苏等基本技能,能够正确面对突发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5]。受时间与外部环境等因素限制,关于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并予以分析。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心功能,缓解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临床推广。
[1]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3-1465.
[2]陈 燕,王瑞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7):102-104.
[3]李 丹.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64-1865.
[4]张春兰.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1):122-123.
[5]黄小兰,刘水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204-205.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
B
ISSN.2095-6681.2016.04.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