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东流始自清

2016-10-26 20:10韩伟
当代党员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开县三峡水库畜产品

韩伟

1996年,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突患胃癌。

大家以为他能停下来,可他说:“放不下啊!”

2006年,雷亨顺年满80岁。

大家希望年老体弱的他能停下来,可他说:“放不下啊!”

2008年,雷亨顺做了大手术。

大家劝他“别操心了”,可休养三个月后,他坐上大巴直奔开县(现开州区):“放不下啊!”

库区何事竟让雷老如此挂怀?

“消落带生态问题不解决,死也不瞑目!”雷亨顺说。

消落带形成之前,生长在库区两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

消落带形成后,原本生长在这个区域的大部分植物因为近半年时间淹没在水下,难以存活。

随着江水的冲刷,这片区域逐渐变得荒芜,之前的环境保护功能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

雷亨顺等专家经过调研发现,治理这个问题的最直接方式是寻找到能在涨水期活在水下的植物。

几十家科研院所开始扎堆库区,寻找最合适的耐淹植物和治理方案。

经过多年的试验,开县找到适合的耐淹植物——桑树。

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人水争地。

由于库区人多地少,加之桑树的经济价值低,沿岸不少村民春夏会在消落带种菜种粮。

“秋冬水位上升,秸秆、化肥、农药等会进入水体,造成面源性污染。”雷亨顺说。

尽管根据三峡水库的现行管理办法,任何人未经允许都不能在消落带土地上耕种,但由于难以有效监管,很多村民仍不顾禁令,在消落带上种植作物或放牧牲畜。

其实,这正是生态治理中典型的公地悲剧现象——

作为一项公共生态资源,人们往往倾向于过度使用,而且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或污染。

如何化解人水争地的公地悲剧?

“要想解决消落带上的人地之争,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农民看到希望,解决他们的生计。”重庆大学袁兴中教授说。

那就在桑叶上做文章——桑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是天然的饲料。

为此,开县探索出一条“饲料桑种植—饲料生产—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营销”的富民产业链。

一亩饲料桑林,可年产3吨鲜饲料,加工成干饲料,每吨价格超过2000元。

如果库区建立1000万亩饲料桑,仅饲料年产值就可达一两百亿元。

加上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年产值可接近万亿元,是三峡水库发电产值的四倍!

2013年7月,开县“沧海桑田”项目通过国务院三峡办专家组验收,随后被推广到库区各地。

从公地悲剧到公共福祉,一首“沧海桑田”的长江之歌在巴山渝水间回荡。

猜你喜欢
开县三峡水库畜产品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三峡水库迎战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
三峡水库澎溪河水-气界面CO2、CH4扩散通量昼夜动态初探
以区域合作平台促进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顽固性呃逆治验1例
三峡水库综合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