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荣
曾读到过一篇名为《向土地下跪》的中篇小说,内容精彩与否见仁见智,但是它的标题却着实在一刹那击中了我心中的某处柔软。
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土地是人类发展的根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敬畏土地呢?
我想我的眼中也应当是满含泪水的,尽管我对这土地未必爱得深沉,但那只是因为我对她理解得不够深刻。
我们都低估了自己对土地的依赖,因为她无处不在,就像空气,就像父母关怀备至的爱,太多了,以至于让我们目不暇接,反倒忽略。
作为农业传统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源地,几千年来奉行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素理念,这是我们祖先智慧与勤劳的选择,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土地捆绑在一起,辛勤地耕种作物,也是在耕种自己的命运,耕种子孙的未来。
土地所有类型之中,耕地在本质上与我们最息息相关。若是没有耕地,粮食从何而来?我们生存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又将如何解决?
我的老家在南方农村,幼时见到家乡的耕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种植了水稻,每一块耕地都是一块四四方方的水田。当时依旧有农民套上耕牛扶着犁铧,满心欢喜地哼着乡村小调在耕地上耕耘,而更多的则是驾着手扶拖拉机,在农村的田野上不断书写着与时俱进。
那时的农村是简单的,那时的耕地是纯净的,赤着脚走进水田里,甚至能够感受到水中泥泞里萌动着无限的生机,能够听到水声、蛙声以及水稻拔节的声音。
在我的印象中,耕地应当是黄色的,耕地应当是黑色的,耕地应当拥有它独特而健康的颜色,与每一个人都拥有健康的肤色一样。
盐碱地呢?灰白色的覆盖,仿佛披着一层让人生畏的病原体。然而,她们绝不是耕地的病态,糜子、高粱、蓖麻等许多作物都能够在盐碱地里很好地生长。
我们的祖祖辈辈,尤其是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或许只能依靠几块贫瘠的盐碱地,但他们活下来了,忍饥挨饿也好,他们活下来了,将盐碱地里耕种的历史传承下来,将每一代人坚韧不屈的意志传承下来。
没有无法耕种的土地,只要你愿意走近她,只要你愿意了解她,只要你愿意引导她,只要你愿意守护她。
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提到土地,她予我的关键词便是厚重,是宽容,是哺育。她用最宽阔的胸膛接纳了所有生灵,她用最纯洁的乳汁喂养了一切生命,她用她的大好青春繁衍了人类进化史。或许她也没有想到,含辛茹苦千万载,最终竟然换来某些后世的背叛。
不少地方为了所谓的发展,大肆挖采取土,占耕伐林,违填违建,破坏植被,丑陋的现代化的嘴脸一览无遗。
人类发展就必然要破坏土地吗?我想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命题吧。
于是,在大地母亲流血流泪的同时,那些背叛了母亲的后世也终于尝到了苦果。耕地沙化,水土流失,种植粮食的地方已然被荒草侵吞,有些人只能无所适从地站在面目全非的耕地旁边,将无限的悔恨吞落肚里。
他们或多或少都染上了一身骄傲的都市病。在他们眼里,耕地与乡土就是陈旧与落后的代名词,与城市的高格调相比,不知低了多少档次。然而,当他们了解耕地之后,他们就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城市的骄傲,与耕地的宽厚相比,都显得那么卑微。
是否应当思考一下该如何来面对土地,这个问题对开垦者来说尤为重要。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批开垦者,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以及生存状态,但我可以想象,他们的开荒壮举势必要比现在的耕种艰难千倍万倍。他们穿着原始,眼神清澈,挖开土层,播下第一颗种子。他们纯粹是为了开垦而开垦,土地对他们而言就是希望,就是未来。他们把信仰寄托在土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就是人与土地最初的爱情。耕地是他们的爱情形式,耕种是他们的爱情过程,而第一批作物的成长以及农业传统的起源,则是他们的爱情结晶。
当初的人们自然也有索取的欲望,但是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回报与投入往往是成正比的。他们对土地投入了感情,他们开垦土地,他们呵护土地,所以他们得到土地的回馈。在这“取予有度”的良性循环之间,人类得以进步,社会得以发展。
土地不是一次性的消耗品,不能用完即弃,这一点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忘。而造成这种遗忘的罪魁祸首正是人们过度的索取欲望。
仅仅二十年时间,我老家的耕地面积就锐减了将近三分之一。二十年,这点时间在人类悠久的耕种历史中是那么微不足道,然而其间消失的耕地面积却远远超过了几代人乃至十几代人辛勤开垦的成果。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和悲哀。
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离开乡村,耕地也在逐渐失去她的农性。不再种植庄稼的耕地是悲哀的,是孤独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的童年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农田上度过,湿暖的水田与碧绿的禾苗,干枯的稻田和金黄的草垛,它们都记录了我童年中最自由惬意的时光。耕地于我而言,如同亲人好友一般,可说是弥足珍贵的。我不忍看到她们荒芜,我不忍看到她们消失。
无助与彷徨让我的灵魂时常脱离了梦境,徘徊在家乡耕地的边上,恋恋不去。
眼前的土壤是生我养我的亲人,她给了我生命和成长,而她却在岁月中慢慢苍老。
该拿什么来拯救她呢?我曾不止一次对自己发问。我想保护土地,我想保护耕地,我渴望家乡的耕地重新焕发容光,但我的羽翼不够丰满,不足以为她遮风挡雨,毕竟这不是我一个人有能力改变的。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节约粮食,以此来表示对她馈赠的尊重。
在飞速增长的人口压力下,耕地面积却日益萎缩,耕地资源愈渐稀少,即便拿她与濒临绝种的珍稀生物相提并论,也毫不为过。
若说土地是珍稀动物,那么耕地甚至可以被视为大熊猫一般的国宝级珍稀动物,理应受到严密保护。但总有人觉得神州大地,地大物博,即便浪费一些土地也不足以产生什么重要影响,这是眼光狭隘的现代人的陈旧思想在作祟,他们看不清社会在发展中已出现了诸多岌岌可危的现实问题。
环境问题,粮食问题,哪一个不是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哪一个不是与破坏土地有着密切联系?破坏土地就是在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破坏耕地就是在破坏自己的生命源泉。这种自毁长城的愚蠢行为本不应该是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智慧种族所为。
我们的祖先从原始赤裸裸地踏着土地而来,凹凸不平的石子与土壤被我们祖先坚定的脚步犁成平坦肥沃的耕地,他们从而走出了兽性,步入了人性的灵智。而经历了千万年智慧进化的我们,不是顺着老祖宗的脚步正确地走下去,反而南辕北辙,越走越退化。
是时候该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走过的路了,看一看我们当初开垦土地时的本心,看一看我们与土地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
历史总是在沉默中被破碎和遗忘,但这并不是我们背离本心,抛弃过去的借口。一日为亲,终生为亲。生养我们的土地从来都不会嫌弃我们,我们又如何忍心将她们弃之如履。
其实,世间万物都是虚夸浮躁的,唯独土地一直以来都踏实稳重。什么都是寄托在土地的厚重里,什么都是扎根在土地的踏实中。离开了土地,梦想就会变成空想,财富就会变成贫乏,荣耀就会变成羞耻,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都会变成虚无飘渺的云烟。
是土地赋予了我们一切,她的宽容延伸了一年又一年,她的恩赐惠泽了一代又一代,她赋予我们生命,她赋予我们尊严。我的祖辈,我的父辈,我的同辈,我的子辈,我们因她得以将几代人的命运串联在同一条血脉。
我们应该给土地下跪,如同跪拜父母,如同跪拜祖先,以一颗感恩的心和一丝虔诚的念来祈求她的宽恕,为我们曾经对她造成的伤害忏悔,为我们曾经受她哺育的恩情赞颂。
责任编辑:张天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