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矫 枫
曹文轩唯美风格的儿童文学作家
文|本刊记者矫 枫
曹文轩
多年来,曹文轩倡导文学的唯美主义品格,不管是讲述故事,还是刻画人物性格,不管是展示社会历史背景还是描绘现实生存情境,他都着眼于确立肯定性价值,给予小小少年自我肯定的动能,最终体认到肯定性的精神价值。
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正式揭晓,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摘得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
国际安徒生奖被称为“小诺贝尔文学奖”。此次曹文轩获奖得到了评奖委员会的一致通过。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评价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一些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曹文轩在中国文学界历来以主张文学的纯粹性、强调小说艺术的唯美主义著称,他的获奖证明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质地、文学影响和美学韵致。
曹文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始终不渝地秉持自己的文学理念并且独树一帜。1983年,他出版长篇小说《没有角的牛》。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古堡》引人注目,并获得当年的“《少年文艺》优秀作品奖”。1991年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出版,奠定了他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曹文轩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他连续出版了“成长三部曲”——《草房子》、《红瓦》、《根鸟》。进入新世纪,曹文轩的创作显得更加沉着,他的《细米》、《天瓢》、《青铜葵花》再次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实力。
多年来,曹文轩倡导文学的唯美主义品格,不管是讲述故事,还是刻画人物性格,不管是展示社会历史背景还是描绘现实生存情境,他都着眼于确立肯定性价值,给予小小少年自我肯定的动能,最终体认到肯定性的精神价值。他认为:“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未来性格的塑造者。儿童作家应当有这一庄严神圣的使命感。”这也就可以理解,他敢于亮出自己的旗号:追求“纯美”的儿童文学创作理想,给予肯定性的价值追求。他的可贵之处是敢于正面积极地肯定,肯定美、肯定善。
曹文轩的少年成长小说多写他的家乡生活,这是他少年时代的生活记忆,包含着他非常真切的生活体验。对于曹文轩来说,“儿童性”“童心”“童趣”也是人性的一部分,甚至是人性中最持久、更具普遍性的一部分。他要写作的是人性那种深挚的本性,那种更具有普遍性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价值。他在《草房子》、《红瓦》、《根鸟》里表现的少年成长生活,在今天依然会让“80后”、“90后”感动不已。尽管今天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年儿童的成长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文学去表现那些新颖的经验当然也有必要,但抓住人性更深刻的、更具有内在持续性的品质,是文学包括儿童文学更恒常的追求。
青铜葵花
火印
草房子
曹文轩的作品还有着非常鲜明的价值判断,善恶美丑十分清晰,他不愿做模棱两可的描写,需要明确的肯定性来指认善恶是非。因为孩子们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显然不如成年人,需要给孩子们提示一个爱憎鲜明的情感世界。这也是儿童文学普遍存在的特点,曹文轩的小说在这方面做得更加明确。他主要突出美好和善良,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尘世的艰辛和人性的善良,成长的苦涩与收获的快乐在字里行间交织缠绕。普通的草根生活依然可以用优雅高贵的语调来铺展,贫寒青涩的童年少年命运在他的叙述中得到了灵魂的提升。
坚持古典性的唯美主义乃是曹文轩这些年来的美学追求,他的唯美主义风格在《细米》和《青铜葵花》里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峰。《细米》的描写十分细腻,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淡淡的感伤气息糅合得相当自如,小说叙事总是流宕着一种忧伤的情绪,那里面有一缕缕抹不去的伤痛,也可从中看到他婉约节制的风格。《青铜葵花》的压抑感更强些,但描写依然十分充分。曹文轩笔下的少年都有一种清净的面目,女孩子无一例外都淡雅如画,或是如春天般明媚灿烂。
正如文学评论家谢冕教授所评论的,“不管文坛风云如何变幻,他始终不为潮流所动,一直坚持自己对文学的信念,并且身体力行。曹文轩教授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持,数十年磨一剑,以唯美的文学理念和写作手法,不断地挑战自己的写作高度,今天终于结出了硕果,这是对曹文轩老师勤奋的奖赏,也是对中国文学的奖赏。”
2016年6月即将出版的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蜻蜓眼》,讲述了20世纪上海一家人的故事:1925年,上海丝绸工厂主的儿子杜梅溪,在法国马赛偶遇法国女子奥莎妮,娶其为妻。“二战”期间,杜梅溪偕妻回到上海。小说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以小孙女阿梅的成长为主要线索,从这个孩子的视角勾勒出那个特殊年代中一家人的相扶相帮。
不同于他以往的作品,这部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并不在曹文轩的老家苏北农村,而是大都市上海,涉及到了大城市最精致、最优雅的地方。不难看出,曹文轩不仅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对城市书写也很擅长。当然,和以往作品一脉相承的地方还在于,《蜻蜓眼》描写仍旧非常唯美、真挚,仍旧写苦难当中的人性。
不为人所知的是,《蜻蜓眼》的故事在曹文轩心里已经珍藏了20年才动笔。那还是多年以前,曹文轩的一个朋友向他讲述了这个发生在上海的故事。“她向我讲了家族的故事,那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发生在上海。”曹文轩一下子就被这个故事所打动,但他一直没有动笔。了解曹文轩的人都知道,曹文轩酝酿作品的时间往往很长,总是要把所有情节、结构、语言等考虑清楚了才落笔,一旦写起来却很快,22万字的《蜻蜓眼》真正写完只花了两个半月。初稿完成后,曹文轩并不满意,后来又改了两稿,每一次都是从头到尾,将人名、情节仔仔细细地进行修改。而出版社从制定出版计划,到最终拿到小说定稿,也经历了7年的漫长等待。因为他们知道,曹文轩是一位非常爱惜自己羽毛的作家,决不会随便拿出一部作品。这也是曹文轩多年坚持的创作原则。
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现场,塞尔维亚创造出版社把刚刚出版的塞尔维亚语版《草房子》赠送给曹文轩。早在2014年参加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上,中国作为主宾国,活动中曹文轩提到了《草房子》,引起了塞尔维亚创造出版社总经理的浓厚兴趣,仅仅历时一年半,这本书的塞尔维亚语版就面世了。至今,曹文轩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
曹文轩还是和国外插画家合作最多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内容和国际表达的完美组合,让他吸引了更多的国外小读者。
一般来说,和国外插画家的合作,往往是出版社先提供草图,插画家看完草图和故事结构后,再往下进行。比如,《小野父子去哪儿了》讲的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没有了母亲,父子二人去借麦子的故事。意大利插画家伊娃·蒙塔纳里女士在作品中呈现了一个情节:在回家路上,天上那轮月亮变成了妈妈的脸。这个情节是原故事里没有的,插画家用自己的想像和感受补充了情节,曹文轩觉得非常好。
天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昀韬表示,和国外插画家合作,能了解国外图画书创作的秘密,“我们知道了一本地道的图画书,不是简单地为故事配上插画,还要有很多补白。”更重要的是,中国出版人以前对中国故事是否具有国际化的感染力尚存犹疑,而在和国际出版社的多次合作中她发现,对方其实很乐于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孩子的生活,“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最可贵。”
曹文轩与小学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