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
上学期临近期末放假,我正忙着撰写学生评语,突然接到小琴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她已经来到学校,有重要的事要跟我面谈。见面后,她说要搬回浙江老家了,因此要给小琴转学。我觉得挺突然的。为了了解情况,我跟小琴爸爸单独进行了交流。
小琴爸爸是个较内向的中年人。我委婉地问是不是家里生意出了状况,才不得不搬回去。小琴爸爸解释道,小琴要转学与家里生意无关,他们也并不想搬回浙江,但小琴感觉学习压力太大,跟不上学习进度,一直吵着要回老家上学。小琴在老家的两个姑姑也一直希望孩子回去。小琴爸爸妈妈对小琴做了很多思想工作,甚至也骂过、打过她,但都不起作用。如果爸爸妈妈还要在江苏做生意,不搬回去,那么孩子转回老家就成了留守儿童了。
我突然想起小琴爸爸上个学期末曾跟我说,小琴感觉学习压力很大。后来我还与小琴交流过,告诉她作为学生,每个人压力都挺大的,要变压力为动力。现在看来,我的简单说教根本没起作用。
怎么办?
我把小琴叫到了办公室,问了她几个问题。“你的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位置,你的压力来自自我过高期待。如果你感觉跟不上,那么班级中是不是有一半的人也都跟不上呢?”“你的爸爸妈妈非常爱你。你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是不是感觉爸爸妈妈把更多的关爱给弟弟了,所以自己宁愿回老家当留守儿童?”“你品学兼优,目前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位置是因为你所在的班级高手如林,你的成绩在其他一所普通学校中肯定是非常优秀的。如果你转学,你在新的学校学习成绩应该比现在感觉要好,但是有助于你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吗?”她爸爸妈妈也在旁边劝说她留下。小琴就是不肯点头。
我无奈地打电话向校长汇报,校长告诉了我办转学手续的程序。放下电话,我心有不甘,我还想做点什么,我真的想留下这个孩子。我想用“拖”字诀试试。我告诉小琴的爸爸,办手续的人今天不在,你们现在可以回家,我视为请假。下学期开学后,小琴可以先去老家上学,如果过一段时间后感觉很好,可以回来补办手续;如果孩子感觉后悔了,还可以再回来。总之,今天转学手续办不了。他们三人走了,我却静不下心来。
放假前的最后一节班会课上,我向学生们通报了小琴的情况,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希望有学生在第二天下午跟我去小琴的租住地去挽留她。同时,我希望同学们充分发挥QQ的功能,和小琴进行交流,以友情留住小琴。同学们议论纷纷,表示要把小琴劝回来。这时,小仪站起来,眼泪汪汪地说:“老师,我要说话。我们班学习压力的确很大,她觉得学习吃力,想转到学习压力轻些的学校,我们为什么不能尊重她的选择呢?”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纷纷盯着我。“小仪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凭我的个人判断,这个选择并不明智。明天下午2:00我在校门口等着,我的车只能带四个人,谁愿意跟我去就门口见,我在2:10出发。”
当天晚上,我接到小琳妈妈的微信:“小琳与小琴平时最要好了,本来明天她要跟您去见小琴的,不过她刚才和小琴说好了,小琴下学期不转学了!明天上午他们一家就会走,回浙江过年,所以您就不用去了。”几分钟后,小琴妈妈也发来短信:“宋老师,谢谢您,现在孩子已经回心转意了,她答应明年继续到您的班级里来,我们明天上午回老家过年了。祝宋老师新年快乐!”我回复了一个短信:“谢谢你的新春祝福!请转告小琴:宋老师是一个粗心的教师,平时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内心,希望她能原谅。我们在学期结束联欢会上播放了小琴的英语演讲录音,大家都想她。下学期见!”
现在想来,小琴同学“毫无征兆”的转学行为,与一些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毫无征兆”的自杀事件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孩子能从老师、同学那儿获得情感慰藉,也许她就不会抛弃我们。当小琴那天坚决地要转学时,我真切地感觉我们班的师生被她抛弃了,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给予她足够的理解和关爱。我们现在都沾染上了急功近利的社会病,每天都鼓励着学生不畏艰难险阻排除万难,快马加鞭往前冲,冲向理想的高中,冲向理想的大学,冲向美好的未来人生……可是我们想过学生的感受吗?当我们急匆匆前行时,我们无暇欣赏路边的美景,无暇关照内心的需求,忘了为何而出发。
我的耳畔传来小琴们怯生生的声音:老师,请等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