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日前发表经济学者谭语嫣和黄益平的文章说,僵尸企业现象不可否认地成为中国经济调整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所谓僵尸企业现象,是指一些无盈利能力的企业没有在正常的市场竞争下退出,而是在政府或银行保护补贴下继续存活。中国的僵尸企业现象虽然是从2013年以后才开始屡被提及,可是如果究其根源,可能由来已久。科尔奈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时提出的预算软约束的概念就与僵尸企业现象异曲同工。今天国内很多僵尸企业不能退出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得益于转型经济的预算软约束。僵尸企业主要是制度与政策扭曲导致的结果。应该说,僵尸企业的危害是一目了然的。僵尸企业不但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挤占健康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资源,给经济体埋伏下长期的隐患。很多专家担心中国发生金融危机,其实更大的危险是经济僵尸化,再多的资源投入也难以推动经济增长,日本的“失去的二十年”就是前车之鉴。出清僵尸企业绝对是利大于弊。但落到操作层面,却不简单。从理论上说,出清僵尸企业只需要政府和银行改变其行为,不再为经营不善的企业兜底。但这不是一纸公文可以达成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僵尸企业现象与国内尚未完成的市场化改革紧密相关。所以,要让僵尸企业退出,必须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包括减少政府直接的市场干预、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和改进社会福利体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