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马拉松

2016-10-25 20:02
青年与社会 2016年17期
关键词:跑友多伦多芝加哥

出国

来自全国各地的跑友认识得多了,许多人都认为,以他的成绩,可以出国去参加比赛。

“别开玩笑了,去外国的飞机票多贵,再说我又不懂外语,去了国外还不得丢了。”他反驳着,心中却蠢蠢欲动。2008年,他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想出国参加比赛的愿望更强烈了。

2010年,他第一次出国参加新加坡国际马拉松赛。去新加坡的机票比较便宜,而且那里到处都是华人,他无需担心语言问题。

在新加坡,他光荣地成为获得国际排名最好的中国选手。但没有人知道,为了省钱,他睡在机场的长凳上。

新马还让他认识了新加坡跑者,他们建议他去参加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东京马拉松有几万人参加,但从来没有中国选手参加,我们可以让组委会邀请你去。”

2011年,他去了东京,果真如别人所介绍,跑者如潮,什么年龄层次和身份的都有,那一年东马的第三名是一个日本公务员。马亮武的成绩排名第168位。

日本是一个坚韧耐寒的民族,对于跑步一直有一种坚持,在世界各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中,最常见的亚洲人身影,就是日本人。

东马之行,让马亮武看到了差距。一个人跑得再快,终究不如一群人跑。

后来马亮武和几位云南知名的跑友,创建了云南跑吧,他又在楚雄创建了楚雄跑吧,号召更多的人加入长跑的行列。

世界

随着名气的增大,马亮武终于获得了一些支持,政府有时候会解决他一部分参加国际赛事的机票钱。一些知名的跑鞋厂商,偶尔也会给像他这样的业余选手一些支持。

同时,马哥有了更加完善的省钱方案。他不再傻乎乎地选择睡机场,而是在参加比赛前几个月,就试图通过跑友圈和网络社交系统,在比赛城市寻找免费的住宿,顺带免费的语言支持。他参加的所有国际赛事,都是通过比赛成绩获得邀请去的,同时,他从来不依靠旅行社打理行程。

那个跑得快的马哥要来参赛了!热心的跑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了免费的住宿,他还顺带着多跑了一场计划外的马拉松。

2015年,美国芝加哥、纽约两大比赛在10月份的一头一尾,马哥很想去,但两个比赛中间的间隔太长。他通过世界最大的网络社交平台“脸书”发出了“求收留”的信号。第一个给他留言的美国佬极其大方地说,“可以啊,你来我家住,吃住全包,想住多久都可以”。但马哥看着那一串英文头疼,他还是想找一户华人。

第一个联系马亮武的是洛杉矶一个华人家庭。他希望马哥跑完芝加哥后去他家住,免费住宿,同时户主还给他做清真的饭菜,马哥是回族。

马哥很心动,但打开美国地图才发现,洛杉矶距离芝加哥真的很远——来回折腾的路费肯定也不便宜。

后来又有一个多伦多的华人家庭联系了马亮武,告诉他不要去洛杉矶了,应该来多伦多。

“多伦多不是在加拿大吗?”“对啊,但我也去跑芝加哥的比赛,我们可以一同回来,在多伦多你还可以参加多伦多马拉松,这是整个加拿大唯一的金牌赛事。”

马哥动心了。

一个华盛顿的小伙子给马哥出了一个主意,先跑芝加哥,然后去多伦多跑,第三周再来华盛顿跑,这里有美国海军陆战队马拉松,一个极其特殊的由美国大兵为你服务的赛事,。最后第四周去纽约跑。

这真是一个圆满的计划,马哥照此执行,北美之行充实无比。他同时无比感谢网络的存在,让他认识了无数网友,无论去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带他认路的跑友。

记录

波士顿马拉松,是世界上对参赛成绩要求极其苛刻的马拉松比赛,它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

这是第118届波士顿国际马拉松,马亮武领到了545号码簿。旁边的老外对他竖起大拇指,高呼very good。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号码簿的数字是按照报名成绩的排名顺序,而且参加者是有门槛的。在三万六千人中,他拿到了三位数的号码簿,这怎能不羡煞旁人。

2014年4月21日,在波士顿,他以2小时34分03秒,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成为该赛事举办118年来跑得最快的中国人,华人。

2012年在德国,他跑了第168位,在波士顿跑第132位,在芝加哥跑第222位。在多伦多他跑了第39位,不过这个比赛不算是世界级的。在纽约跑第141位。他的成绩一直稳定在2:45左右。这是一个骄人的数字。每次出国参加比赛完毕,都会有人告诉他,他是这个赛事的中国最好成绩,甚至是亚洲最好成绩。

那时候的他,也没想过要创造什么记录。记录,是被慢慢地积累起来的。

在今年,他去参加世界六大国际马拉松赛的最后一站,伦敦国际马拉松前夕,跑友圈里的一位博士突然告诉他,经过仔细查询,他已经肯定马亮武正在创造一项记录。在六大国际马拉松的历史上,全部参加完这六大赛事的选手共有837人,而在马亮武已经参加过的前五场赛事上,他的成绩都是亚洲选手中最好的。也就是说,只要在伦敦马拉松上,他再保持这样的速度,那么,他就完美地创造了六大马拉松赛事亚洲第一的纪录。

从未紧张,只是力所能及地跑得最好的马亮武,第一次对速度这个东西紧张起来。伦敦开跑那天,赛道上的选手密密麻麻,他的第一公里,比以往多用了一分钟。前后左右都是密密麻麻的选手,他无法加速超越。

那个纪录,似乎正在离他而去。

最后的关头,在最后的12公里,他决定不再看表,竭尽所能,拼了。

他成功了,他在这个赛事中,仍然是跑得最快的亚洲人。

心得

坚持跑步31年,跑过了专业运动员,48岁的马亮武,觉得自己仍然是个小伙子,他还可以继续创造纪录,继续跑。

他在楚雄创办了家庭马拉松,即以家庭的能力组织一场专业马拉松,依靠圈内志愿者和几万块钱的预备金,就举办一场300人左右的马拉松比赛。

他志愿去大学演讲,他带着跑友一起跑步,有人计算过,这么多年来,他跑过的路程已经超过14万公里。

马哥热情飞扬、青春四溅,因为跑步,他长高了,保持了苗头的身材,和疾病绝缘,而且,他的腰腿从未受过伤,他也从未碰到过那些传说中的跑步后遗症。

“跑步是最健康的运动,又不花钱,又乐在其中,也不分年龄层次,只要身体允许,跑到七八十岁都可以。”马哥如是说。

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那么说,善跑者都这样说。当坚持那么多年后,跑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而正确的跑步方式,仅仅是需要跑得好看而已。

“你看那些跑得快的运动员,他们的跑姿都是极其帅气,符合运动科学的跑步姿势一定非常好看,好看的姿势能让你跑得更快,当然也越跑越帅气,越跑越靓丽。”

这,就是马哥,我们身边默默无闻而又光芒万丈的云南牛人马哥的跑步心得。

当我们觉得自己做不到的时候,请想想马哥,他没有任何了不起的起点,但坚持多年以后,他做到了无数人觉得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他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纪录,他的纪录与传奇还在继续。

而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默默地穿上跑鞋,追随马哥的脚步。

猜你喜欢
跑友多伦多芝加哥
感受多伦多
够虎,够硬核!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福建千名跑友为爱奔跑 温暖“两癌”贫困母亲
抬起芝加哥
多伦多“波浪形”综合体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2009版芭比娃娃
最后的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