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3
摘 要 形体与舞蹈课程是一项极有健身价值的课程项目,参加这项课程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能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不仅具有提高人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耐久性等身体素质的作用,同时降低学生的抑郁、紧张和焦虑水平,使情绪状态得到改善,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审美情趣的提高。本文旨在对小学中高年级“形体与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中高年级“形体与舞蹈”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学 形体与舞蹈 体育
一、前言
近几年来小学生体质状况出现“小胖墩”趋势,学生学业压力繁重,虽然各小学强调减负政策,但以分取人的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全面素质教育极大程度上成了空口号。本文旨在对小学高年级“形体与舞蹈”校本课程的研究,以此优化课程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三至五年级小学生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
1.观察法、访谈法、调研问卷法、文献法、个案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世外小学生进行问卷抽查,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80份,有效问卷408份,有效率为85%。问卷由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组成。
2.实施步骤
⑴第一阶段:探索准备阶段
①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提高教师对本项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
②查阅文献,研究国内外“形体与舞蹈”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
③开展学生调研问卷(前测),获取学生偏好的舞蹈种类数据。
④结合学校实际场地设施,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细化方案,罗列出形体与舞蹈课程所需器材设备。
⑵第二阶段:初期实施阶段
①分析三、四年级学生个性特点及身体素质差异性,以及五年级男女生心理特征及身体发展趋势,研究探讨并编制形体与舞蹈的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建立教学资源库。
②组织对体育教师进行形体课程师资培训,学习基本功及舞蹈。
③按拟定课程内容开展课堂教学,试运行三、四年级的整班教学和五年级的男女分班教学,课后作好记录。
④阶段性总结。
⑶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
①开展学生调研问卷(后测)。
②根据课堂实践授课及学生学习效果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缩小形体与舞蹈教学内容范围并具体化。
③根椐调整后的实施方案继续全面推进形体与舞蹈课程。
④开展校园文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舞蹈演出及各项舞蹈竞赛,颁发相应证书。
⑤阶段性总结。
⑷第四阶段:项目提炼与总结阶段
①全面总结前几个阶段的实施成果及存在问题,在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途径,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②项目结题报告。
三、结果与分析
(一)第一阶段:前期调研及准备
初期,先对小学三至五年级开展一个形体与舞蹈课程的调研问卷,获取学生偏好的舞蹈种类数据以及对这门课程的认知度。查阅相关文献及视频资料,结合三、四年级学生个性特点及身体素质差异性,以及五年级男女生心理特征及身体发展趋势,基本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舞蹈学习的种类。学校层面提供专用形体房用于课程,并配备专业音响设备,同时组织形体教师赴中福会少年宫进行形体课程师资培训,学习芭蕾基本功及身韵组合舞蹈。
(二)第二阶段:课程设计与实施
1.拟定课时计划、完善形体纲要:课程教授对象有男有女,选择实施比较偏向于中性的课程基本功及舞蹈种类。譬如在形体基训方面避开柔韧性的劈叉练习而选择难度较低的压垮练习,舞蹈方面会避开偏向于女性化的民族舞蹈而选择相对动感的流行舞蹈。三、四年级为合班上课,而五年级为男、女分班上课,选择实施凸显身心特征的舞蹈,譬如古典舞及街舞(详见表1)。
2.确定评价标准:评价主体是老师,评价对象是三至五年级学生,年龄大约9~12岁。选择评价方式时内容不仅要涵盖不同等级难度的舞蹈,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及课堂参与程度。因此,形体评价应从知识技能、情感及创新能力三方面考虑(详见表2)。
(三)第三阶段:教师培训与反思
在课程实施3年中,了解动作教授的过多,过急,讲的不够细致,最后很难让学生体会舞蹈所带来的快乐和锻炼价值,在课程安排上要留充裕时间把动作细致讲解,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舞蹈动作,因为舞蹈表现力中的外部动作与内部情感是不分家的,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在3年中对课程大纲进行了相应调整,根据课堂实践授课及学生学习效果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缩小形体与舞蹈教学内容范围并具体化,使其更符合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特征,根椐调整后的实施方案继续全面推进形体与舞蹈课程。
四、小结
(一)确立科目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坐、立、行的基本训练,掌握一定舞蹈基础技能,体会动作的连续性、延伸感以及在快节奏中展现动作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肢体语言表现力,塑造学生优美的姿态形象。
2.通过音乐欣赏及舞蹈剧目体验,掌握不同性别及年龄阶段的舞蹈套路要求,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和风度,提高学生对形体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善于享受生活之美。
3.通过团体创作、微视频发布等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合作共享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确定科目内容
1.基本功:芭蕾体态及手位训练、爵士舞1-2级基本功
2.舞蹈:流行舞、劲舞、爵士舞、古典舞(女)、街舞(男)
3.剧目欣赏:歌舞青春、舞出我人生等舞蹈影片
(三)完善科目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内容
(1)舞蹈知识及技能是实践性较强的学习领域,是学习舞蹈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肢体表现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形体教育不同于专业院校的舞蹈教育,它从属于体育活动和审美教育服务,其内容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舞蹈知识及技能应结合小学体育与音乐的学科特点,综合律动、表演、艺术欣赏等内容进行,避免单纯的技能技术考核。比如:观赏《舞林争霸》综艺节目让学生准确辨析舞蹈种类及谈谈观赏后的感受。
(2)情感的形成需要教师长期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理解、表现舞蹈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情感与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并无直接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肢体动作僵硬,技术表现能力一般,但他们在舞蹈实践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同时又把感情和舞蹈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因此,学生的情感教育应作为形体舞蹈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3)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鼓励学生依据灵感自行编排舞蹈作品,包括即兴舞蹈和运用已给的技术进行编排的舞蹈。
2.评价方法
(1)观察评价法:在教学中随时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以其一学期上课表现为评价依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并且每班每月把能在课余时间多查阅舞蹈知识、多积累视频、在课堂内积极与他人交流分享的学生推选为“艺术小博士”。
(2)活动评价法:通过校园组织的活动及演出来评价学生的掌握舞蹈技术程度及参与度。能经常参与学校活动并展示舞蹈学习成果的学生,可评为“小舞蹈家”。
(3)测验评价法:期末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评价综合结果以优良中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上。以学生交流分享、成果展示为主要评价方式。学生分数有两部分组成:基本分和附加分。基本分总分值为100分,有2个分值组成,学习中过程性评价占40分,期末终结性评价占60分;若学习中有出色表现,可予以附加分10分作为奖励。
参考文献:
[1] 刘青戈.中西方舞蹈史[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1998.
[2]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资华筠,刘青戈.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 刘颖.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