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2016-10-25 19:13申其淇李家祺
体育时空 2016年8期
关键词:变迁学校

申其淇+李家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通过整理学校体育学书籍,对我国学校体育学思想的变迁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学校 体育思想 变迁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思想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王朝末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当时清朝王朝统治制度腐朽,国外列强欺压,人民生活在官僚,帝国主义,地主阶级三大阶级的剥削之下,民不聊生。此时以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欲通过改良的方法改变中国悲惨的现状,努力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维新派从德、智、体全面发展上宣传体育,为以后学校体育的实施创造了思想条件。“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继改良主义运动以来对我国封建传统思想与文化冲击的最大的一次运动会。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徐一冰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战士高举反帝反封建以及“民主”“科学”的旗帜,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思想文化。其中毛泽东等人用近代科学的观点研究和提倡体育,特别是对学校体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对学校体育学的启蒙产生了重要影响。陈独秀认为中国封建旧教育最大的缺点就是在于偏重学生脑部的教育,而忽略身体锻炼,他把“健全体魄”作为青年爱国的条件之一,主张“全身的教育”,使学生都能发展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从改良主义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对我国近代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也结束了几千年来中国思想史中几乎无学校体育思想的历史。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包括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以及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脱胎于军国教育思想,是军国主义在教育方面的体现,即对学生实行军事训练与教育,使之成为统治者的侵略工具。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认为它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培养人的意志,再加之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发了社会各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提出加强军事训练和体育,全民皆兵,使军事体育运动达到高潮。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是“五四”运动后,随着“民主”“科学”思潮的广泛传播,人们开始认识到军国民体育的机械代办以及只作为侵略工具的性质,对其猛烈抨击。与此同时,五四运动前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的“自然体育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逐渐取代军国民体育思想,成为之后一段时间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

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事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特殊的国际社会政治背景下,全面向苏联学习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苏联专家来华讲学,培养研究生以及国内学者对苏联体育著作的翻译介绍,使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在国内迅速传播,成为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是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文革时期”,跨越了半个世纪。1937年曾提出“国粹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但该思想过于狭隘,限制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使学校体育走向没落。自此,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1965年期间,我国学校体育界曾结合中国学校体育实际,将“苏联模式”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以期探索出更适合中国特殊环境下的学校体育发展道路,但“大跃进”活动“左”的思想非常严重,社会中难以形成宽松的学术环境,再加上对西方学校体育的全盘否定,所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简单化”和“公式化”现象,加之“文革”运动严重破坏,因此对“苏联模式“的本土化的努力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进展和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建设进入全新时期,我国教育界、体育界有识之士从提高民族体质的角度,呼吁关心学生的体质,一些学者进一步提出了“体质教育”的学校体育思想,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思想“基本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并主导着当时学校体育的发展。

自“体质教育”思想之后,在“三维体育观”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潮下,我国学校体育思想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时期,出现了多种思想共存的局面。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二是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要以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首先要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 ,增强未来意识是重要的观念,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无论是从社会角度还是个体角度,都将远远超过学习阶段而扩展到未来的需要,而且,现代健康观念促使学校体育不仅重视与卫生保健相结合,而且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第二个方面是要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职能就是传递文化,传递体育组运动的知识,技能。然而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运动,它绝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简单的肢体运动,不能只限于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必须肩负起新时期发展所提出的体育文化使命。

其实以我个人角度来说,无论学校体育学如何变迁,只要它始终按照好的和对社会有利的方向发展就是正确的。而且学校体育学的发展能使现代学生体质加强,避免再被冠以“东亚病夫”之称,而且还能推动社会中其他组成分子的发展,所以学校体育学应该被大力推广发展,以此带动社会的体育因子发展,壮大社会中的体育力量,使中国成为一个智慧与体魄兼并的世界强国。

猜你喜欢
变迁学校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象棋子的变迁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