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 感动中国

2016-10-25 13:34
青年与社会 2016年13期
关键词:杨善洲种树林场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委员,云南第五、第六届省人大代表,第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历任云南施甸县的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书记近20年。工作37年来,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他一辈子不曾用公权为自己和家人谋过一丝好处。退休以后,他不留恋舒服的城市生活,毅然回到家乡的荒山上种树。去世之前,他又把自己亲手培育价值数亿元的林木,全部无偿地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虽然获得过许多奖励和称号,但是,最大的荣誉莫过于被亿万民众自发投票,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崇高的官德人品感动了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感动了整个中国大地,也足令当今一些蒙耻固位、尸位素餐、假公济私的官吏,尤其是其中的高级干部羞愧难当!

1964年,杨善洲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他谢绝了。1978年,组织部门有文件规定,他家除大女儿外,都符合进城的条件。当组织部门写报告上去时,被他要求撤销了。他说:“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自己的家乡!”

1975年夏天,家里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每逢下雨便到处漏雨,全家老小实在无法居住。妻子张玉珍专程跑去找杨善洲拿点钱给家里修房子。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吧。”妻子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

1995年,杨善洲退休回到大亮山种树。出于对杨善洲进城给林场办事住宿方便考虑,全家想方设法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的附近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间房子。妻子张玉珍找杨善洲凑钱还账,杨善洲东拼西凑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老伴问。杨善洲说:“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吗?我真的没有再多的钱了。”妻子只好又一次含着泪水回去,把刚盖起来还没住的房子卖了以还清借款。

1986年,姚关乡的一位副乡长在杨善洲家,看到老书记的老伴和女儿们正在吃包谷饭。得知老书记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只好用包谷掺在饭里时,这位副乡长流泪了!他当即让乡民政给老书记家拉去了两袋救济粮。杨善洲知道后,批评他说:“村里好多人家连包谷饭都吃不上呢,接济要接济比我家更困难的家庭。”他叫家里人把送来的粮食退了回去。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省委书记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他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省委的安排。他坚定地说:“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说干就干,杨善洲带着人马,带着帐篷,风餐露宿,徒步24天。通过调研,他们选定了施甸县旧城、酒房、姚关三乡接合的大亮山造林,造林指挥部就设在山上,他担任指挥长。指挥部成立当晚,就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决定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杨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长找来,把造林的意义讲明白,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长李宗清看到老书记身先士卒,感动不已。他连声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不住城里住山里,为的是给咱老百姓造福,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办什么事,只要老书记一句话,我们都支持!”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拄着拐杖,执意爬上了大亮山。开始办林场那几年困难很大,但是杨善洲带领大家艰苦奋斗,尽量少花钱多办事。没有钱盖房子,就花7000多元钱盖油毛毡房40多间,一住就是8年。没钱购买农具、办公桌、板凳、床铺,就自己动手做出来。晚上照明没有电,就每人买一盏马灯照明。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主要创办人和义务承包人,但他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非但如此,林场创办之初,他还常常用自己的退休金帮补林场。后来林场经济情况好转一些,场长多次对他说:“老书记,多的钱咱们林场拿不出来,一月补助你500元林场还是有的。”但杨善洲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去:“我上山来是种树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保山地区经济协作办公室得知杨善洲的情况后,对他说:“老书记,你来做我们的顾问吧,一个月我们给你1000块钱。”杨善洲断然谢绝说:“我现在是林场的顾问,没有时间给你们做顾问!”

杨善洲虽然不是林场场长,却没少为林场操心。平时,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一个锅里的饭,住的是一样的油毛毡窝棚。有的同志看不过去,说他年纪大了,给一点特殊照顾,给他开个小灶,他坚决不肯,执意要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为了御寒,大亮山四季烧火塘。晚上,大家就围在杨善洲住的火塘边商量工作。杨善洲乐在其中地说,“我们白天造林、晚上烤火,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嘛!”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座凳、一个火盆,火盆上架着锅针,锅针上是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锅,四个小碗摆放在桌上,火塘边的墙角摆放着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钉耙、油纸帽;床头挂着水准仪、黄布帽、草帽、手套、袖套、围腰;床脚下一双黄胶鞋、一双翻皮皮鞋、一双拖鞋,墙壁上挂两块用旧了的洗脸毛巾。

杨善洲在林场工作20多年,他的老伴只坐过4次林场的吉普车。为此,他交了370元的汽油钱给林场。他说:“办林场后,领导考虑到我老了,出外办事不方便,就专门为我配了车。但车子是办公事用的,不是接送家属子女的。虽然我不在岗位了,但原则还是要坚持。还有,我们当领导有小车用,那些买不起车、买不起摩托车的人怎么办呢?想想这些,我觉得当个领导已经够特殊的了,还想多占点其他的便宜,那就太不应该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3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地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次年10月10日,劳累一生的老书记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乡保山市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杨善洲去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2011年,杨善洲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2012年,杨善洲荣获“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称号。

有人为杨善洲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大体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是一笔可观的绿色存款!

然而,移交林场时,杨善洲不沾林场一点好处,没带走林场的一根草。留下的是老书记对家乡人民的庄严承诺和高尚公德;留下的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足迹;留下的是一位高级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留下的是永远令中国感动的浩然正气!

猜你喜欢
杨善洲种树林场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启示
种树
林场住宅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起来种树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栽树人——致杨善洲
种树